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郑达 《东南亚纵横》2009,(12):87-91
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的原因诸多,本文研究表明,在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中,中马两国关系的发展、投资环境与两国经济政策的发展与完善起了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而华商网络、华人文化的优势也是影响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郑达 《南洋问题研究》2009,(3):67-76,82
马来西亚华商人数众多,发展道路曲折,是海外华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投资,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马来西亚华人资本。本文就马来西亚华商在中国投资的发展阶段、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作一概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社会资本理论来论述东南亚华商投资中国大陆的特点。为了更好的利用关系、网络等社会资本,实现投资利润最大化,东南亚华商早于西方资本对中国大陆特别是侨乡地区进行投资。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资本优势,许多东南亚华商首先对香港进行投资,进而以香港为基地对中国大陆投资。东南亚华商成功地利用社会资本优势以较少的资金成本实现了跨国经营,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社会资本理论来论述东南亚华商投资中国大陆的特点.为了更好的利用关系、网络等社会资本,实现投资利润最大化,东南亚华商早于西方资本对中国大陆特别是侨乡地区进行投资.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资本优势,许多东南亚华商首先对香港进行投资,进而以香港为基地对中国大陆投资.东南亚华商成功地利用社会资本优势以较少的资金成本实现了跨国经营,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东南亚华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引人注目。一般人们对东南亚华商在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作用强调得比较多。实际上,东南亚华商在中国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技能等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东南亚华商投资企业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促进了中国企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华商在香港的经济活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一直是东南亚华商投资与从事商贸活动的中心,也是东南亚与中国大陆进行经贸联系的中介,1980年代以来,香港更成为东南亚华人企业投资中国的桥梁。二战后,东南亚华商在香港的投资额越来越大,东南亚华人资本已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华商在港企业造成了大冲击,但是大多数华人在港企业还是克服困难,度过了难关。  相似文献   

7.
去年9月,在我国南京召开的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元论是在组织规模上,还是在参会的人数上,都超过了历届,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世界华商大会。回顾上世纪,华商通过辛勤劳作和艰苦奋斗,成就了事业,为居住地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华商企业的进一步壮大,未来华商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这里介绍他们当中的几位卓越人物,让我们记住他们的业绩。 亚洲首富李嘉诚 2001年6月21日美国《福布斯》(FORBES)杂志公布了最新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香港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总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马来西亚本土华商和外来华商①在马来西亚的经济活动.1970年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本土华商尽管面对诸多限制与挑战,仍在多个经济领域表现优异.为应对2008年经济危机,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外资,尤其是来自中国的资金.此举虽将给马来西亚本土华商带来挑战,但本土华商应藉此契机加强与外来华商的合作关系,引领马来西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视野的华商经济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1991年开始的世界华商大会,每届都把华商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关系列为重要话题.在学术界,王庚武先生在10多年前曾经提出①,应该对华商中介作用及其贡献进行深入研究,而目前尚未发现学术界的积极回应,笔者就此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彬 《东南亚纵横》2010,(10):14-19
一直以来,东南亚华商,尤其是东南亚5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的华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蔓延,东南亚华商企业几经波折,自20世纪末起频繁发生的各种危机,为东南亚华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在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以银行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东南亚华商的经营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总结了影响华人银行发展的宏观因素,并对华商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泰国《外商经营企业法》与工业园区投资优惠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外商经营企业法》对外资企业的界定、对外商开放和限制的投资领域、最低资本、税收与非税收鼓励政策等内容,以期对外商在泰国投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投资自由化、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向海外投资的步伐与程度在加快加深。海外投资中分析资金投向地的法律环境是投资安全的重要前提。以越南为投资目的国,将《越南投资法》与《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协议》进行文本实证比较分析,析透出在越南外商投资法律环境的机会与挑战,为中国企业安全"走出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代印尼中国观的演变对中国和印尼的双边关系乃至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冷战结束以来,印尼的中国观从负面向正面方向演变。这种演变与印尼自身的民主改革、中国国力的提升与中国和印尼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密切相关。未来印尼的中国观将受到投资因素、跨国人口流动因素和美国因素等影响。而密切政治对话、强化社会人文交流和有序引导中国企业的投资将是保证未来印尼的中国观正向走向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后,在保护及遣返受难华工的共同目标基础上,旅俄华工联合会与北洋政府展开了良好的合作,使得广大旅俄华工的处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数万受难华工被遣返回国。但随着华工联合会逐渐走向宣传共产主义的道路,加上华工联合会、华商会、苏俄政府与北洋政府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纷,双方由合作走向对立。  相似文献   

15.
自中韩建交并确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但是,近期以两国间贸易和相互直接投资情况为主的经贸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对韩国的直接投资却出现了减少的趋势。为了实现中韩两国的共同发展和整个东北亚的繁荣,需要探索加深中韩两国间的经贸关系,推动中韩在经济领域更高更深层次合作的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集中探讨多种族、跨国界的权力关系,旨在揭示华人移民本土化与跨国化的一些历史含义.本文分三部分一、东南亚地方背景华人移民、槟城和吉打;二、华人移民与殖民主义地区政治英国领事馆的个案;三、华人跨国商业与殖民主义法制困境吉打的个案.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俄罗斯企业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 ,投资增长强劲 ,消费活跃 ,小企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物价水平稳中微升。但与此同时 ,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恶化 ,构成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因素的工业经济和出口乏力 ,导致经济增长大幅回落 ,所有这些不利因素表明经济自主增长的基础还很脆弱。 2 0 0 3年经济走势面临一系列有利和不利因素 ,但经济增长率将略高于 2 0 0 2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越南投资的中国企业数量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中国企业对越南投资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TCL集团对越南的投资相对比较成功。文章分析TCL集团在越南投资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分析TCL集团相应的投资策略,进一步分析TCL集团在越南投资的未来挑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isenhower administration's efforts to promote free trade and investment policies in Latin America. US officials believed that private capital investment, rather than US foreign aid, would best promote Latin Americ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its abiliry to purchase American products. By eliminating the need for foreign aid, Latin American economic autarky complemented Eisenhower's zeal for fiscal conservatism. Although most scholars have focused on the primacy of anti-communism in Eisenhower's inter-American policies, this study contends that economic nationalism posed the greatest threat to Eisenhower's policies. US officials eventually responded by expanding aid to Latin America, but the additional economic aid was always intended to complement private capital, rather than replace it. This article, based upon the papers of influential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and State Department records, sheds considerable light as to why the United States promoted free trade and investment policie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s it still does tod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