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托尼·莫里森在她的文学作品《秀拉》中以全新的文学视角塑造了三位典型的黑人女性形象,并透过她们各自的命运,揭示了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以及她们不同形式的反抗,突出刻画了性格迥异,不惜任何代价追求自我并极具叛逆性格女主人公秀拉,表达了作者对黑人女性命运和前途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2.
《紫颜色》中莎格人物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格·艾弗里是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颜色》中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她的性格完全颠覆了传统的黑人女性的形象,继承了黑人妇女的传统的文化和信仰,她独立、自我、个性十足,并帮助其他黑人女性反抗父权制度。莎格是黑人女性反抗男性霸权和争取独立自由的榜样。  相似文献   

3.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艾琳娜不甘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渴望并追求自由的故事.艾琳娜不但具有温柔顺从的女性性格,也有坚强勇敢、主动积极的男性性格.凯特*肖邦希望赋予艾琳娜这一"双性共体"的特征,使其走出父权制的樊篱.  相似文献   

4.
现代悲剧大多以社会的中低层人物为描摹对象。不公平和不公正的社会现实已经剥夺了他们的肉体和心灵的自由,使其沦为没有性格和无足轻重的群体,最后因无处退却而被迫反抗,但抗争之际也即他们的毁灭之时。《觉醒》中的女主角埃德娜作为一个女性,弱势群体中的一员,便是这样一个首先失去自我,继而觉醒并做出抗争之举,最终走向死亡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5.
在关汉卿现存的杂剧当中大部分是以青年女性为题材,这些青年女性囊括社会各个层面,人物形象呈现出"工"字型结构,而且她们都有一点共同的,就是她们都在努力追求自身幸福,有确定的目标,并在为之不懈的努力着.虽然基于出身、人生阅历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她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相同,但追求幸福是她们行为的准则和动力.正是在这个总的前提下,她们走了各自不同的路,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性格.  相似文献   

6.
艾丽丝&#183;沃克《紫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创作了书信体长篇小说《紫色》。《紫色》通过描述美国南方农村一个普通黑人妇女西莉从麻木不仁到自我意识觉醒的故事,细腻刻画了西莉成长变化的心路里程,深刻揭示了美国黑人女性在遭受多重压迫下的悲惨生存现状。《紫色》以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鲜明的思想性和新颖的创作技巧赢得了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成为美国黑人文学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7.
试析贾政性格的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写出了贾政作为封建家长所固有的阶级特性。他时时处处以儒家纲纪规范自己 ,约束他人。同时 ,他又具有儿女情长的一面 ,是一个时时流露出普通人的情感的真实人物。曹雪芹刻画的贾政这个人物 ,不仅反映出他性格本身存在着复杂矛盾 ,而且抓住了他性格矛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董睿 《工会论坛》2011,17(1):163-164
《美狄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伊阿宋夺取金羊毛的故事。卉希腊悲剧三大家之一的欧里庇得斯在其剧本中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试从美狄亚性格悲剧和礼会悲剧两方面论述其命运,无论是个性使然,还是社会的促就,都赋予了美狄亚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9.
"社会性格"是弗洛姆直面社会的理论工具,不同的社会性格对应的是不同的社会结构。社会性格的产出是以经济基础和人的本质为基础的。弗洛姆通过对弗洛伊德利比多理论的改造,重新推定了人的本质。他以此为基础,对照现实,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已经发生了异化。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心理状况作了深入分析,但他人本论的批判和分析模式造成了其理论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中女性形象众多,母亲形象作为其中的特殊群体,纷繁复杂、个性鲜明。她们作为一种群体形象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规律。相对前代文学作品中的母亲形象而言,元杂剧中的母亲形象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个体的母亲形象性格复杂、形象鲜明;从人物在剧中扮演的角色而言,配角的母亲多于主角的母亲;从人物塑造的艺术角度分析,则明显存在母亲形象人物语言的类型化、行为的类型化和人物性格的类型化的特征。令人遗憾的是,研究界至今罕有专门研究,希望本文能够为元杂剧母亲形象的研究献上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佚名 《人事天地》2007,(10):37-37
著名商务网站当当网的联合总裁俞渝,不愧为女中强人。无论是从外表还是性格上看,俞渝显然都属于那种干练而富有韧劲的女性,她的个性的确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严歌苓是当代著名旅美作家,其作品关怀底层人物和边缘人物,对东西方文化有着独特的阐释,受到中西方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她刻画了许多边缘女性形象,有本土的边缘女性形象,也有移民的边缘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在边缘化的创伤处境中依旧不忘初心,展现女性美和人性美。而严歌苓对于作品中人物的书写,不仅仅是一种关怀,更是对于边缘处境下的移民女性出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林真理子的文学作品富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其作品中的女性一个个都是拥有叛逆和挑战传统意识、不亚于男人的“女强人”。林真理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人们印象中根深蒂固的传统女性形象大相径庭。人如其文,林真理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正是作者本人的素质和性格的缩影。而事实上,林真理子和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样,是一个有个性、有着强烈自尊心的女强人。正因为如此,林真理子成为现代日本女性的形象代言人,其作品也深受大家的喜欢。  相似文献   

14.
元代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独特的光辉,她们社会地位低下,其平等的意识、豪爽泼辣的性格、反传统的思想构成了她们的平民化性格,她们本色的语言也只能属于平民。元杂剧中女性形象平民化的原因有三个:元代文人思想及生活状况的改变,元代统治者纵容了异端思想的增长以及市民思想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常用"痴"、"呆"二字刻画人物,这二字是诸多人物的性格核心。二字有表层意蕴,"痴"即痴迷于爱情,"呆"即不同于常人的呆傻行为;也有深层意蕴,"痴"为世间所有真性情的流露,即"意淫","呆"为作者对痴人的明贬暗褒。"痴"最终走向了"呆","呆"又走向了无奈和虚无。通过"痴"、"呆"二字蕴含的双重意蕴,小说既刻画了一系列人物复杂立体的性格,又寄托了作者"褒扬真性情"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16.
鲁迅《伤逝》中的涓生、郁达夫的《茑萝行》中的"我"和郭沫若的小说《歧路》中的爱牟在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都选择抛弃妻子(或恋人)。叙事者试图告知我们:这些男主人公从主观上看都是无辜的,没有故意伤害妻子或恋人,他们又都或多或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安,认为自己在妻子或恋人面前是有罪的,并进行真诚的忏悔。然而这样的结论显然直接来自叙述人的叙述角度与叙述方式。3个文本都以男性作为主人公展开叙事,话语的有意设计使得3位男主人公可以成功地掩盖一些对他们不利的事实,而夸大一些对他们有利的细节。这类人物心理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又有时代赋予他们的许多新质。  相似文献   

17.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南方女作家中的代表人物.然而,随着女性意识在美国现代社会的蔓延和发展,女性成长这一写作主题也开始出现在卡森·麦卡勒斯的作品中,她的作品中女性成长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婚礼的成员>中的弗兰淇和<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米克.从女性意识的成长这一角度来分析这两个女孩的成长既反映了女性对自身性别意识的困惑,也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延伸.  相似文献   

18.
许延 《工会论坛》2002,8(5):89-90
安娜和艾玛这两个著名的女性形象 ,都为追求理想的爱情生活而毁灭。但由于各自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经历、性格等不同 ,表现出不同的个人魅力。托尔斯泰和福楼拜在塑造自己的艺术形象时 ,都渗透着某种赞许和某种批评的双重观点  相似文献   

19.
试论史湘云性格及其婚姻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楼梦》人物画廊中,史湘云的性格是多层面的。她既有才思敏捷、豪放不羁,佯狂傲世的一面,又有疏于思考、安于现状、逆来顺受的一面。她表面上口无遮拦、风风火火、糊涂处世,但她也有守口如瓶、敏感多心、洞明世情的时候,正是这样的多重性格导致了她的婚姻悲剧。  相似文献   

20.
田广文 《工会论坛》2001,7(6):110-111
(一 )小说《车间主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网络的中心点是车间主任段启明。对段启明这一人物的身份定位、性格和能力的派设都是极富匠心的。这部小说虽冠以“车间主任”的题目 ,但它并不仅仅以刻画一个血肉丰满的九十年代国有企业中的工人新形象为旨归。在占小说篇幅很大部分所涉的众多事件中 ,段启明往往并非中心人物 ,而且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是极其微弱的。作者的意图其实不是要塑造一个人物典型 ,而是力图通过对车间主任这一身份的巧妙设置 ,牵托出九十年代特定历史时期宏阔的社会巨澜、时代大潮 ,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们生活、心理的波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