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女"现象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的“超级女声”活动热播荧屏,人气旺盛,影响力深远。在“超女”活动的背后有这样一组天文数字:全国报名人数达15万;每周有超出2000万观众热切关注“超女”活动,收视率突破了10%,最高收视率达三亿两千万观众,超过800万人发送短信投票等等。“超级女声”犹如巨浪狂飙,横扫中国大地,这也将注定“超级女声”必将成为2005年关键词之一。“超级女声”作为模仿“美国偶像”系列节目中的一个成功案例,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思考。有人说中国的娱乐文化已经从精英娱乐走向大众娱乐,也有人说现时代的青年人缺乏信仰,总是盲目地追求时尚,但我们不得不…  相似文献   

2.
青年文化热点的时代透视——“超级女声”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级女声”在2005年的盛夏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档娱乐节目,但是在众多人狂欢的背后,更应积极反思“超级女声”所反映的社会背景,所折射出的青年文化的时代特征,所揭示的我国青少年在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3.
资讯     
动态▲上海成立白血病患儿志愿者网站上海市儿童医院正在组建全国第一家为白血病患儿献爱心送温暖的“阳光爱心”青年志愿者网站。这个网站将构建起白血病孩子和社会交流的平台,建立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形式,拓展志愿服务社会化参与渠道,形成为白血病患儿服务的长效机制,并通过各种措施努力扩大“阳光爱心”志愿者网站公益效益。《中国青年报》2006年4月1日▲新法规影响“超级女声”政府颁布了最新媒体管理规定,将对“超级女声”这档中国最成功的商业电视节目进行规范。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新规定提出,“超级女声”不能在其出品方湖南卫…  相似文献   

4.
<正>无论你承认不承认,“超级女声”都应该说是眼下的一个热点。热不热,看现象——看关注的人数之众,看人们的投入程度之深,看对人们的影响之大。因为“超级女声”的悬念设置,因为“超级女声”可以让人们看到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充满成功、成材渴望的青春的心,因为“超级女声”转移着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5.
夕惕若 《传承》2006,(3):3-9
超女 一夜之间,《超级女声》火了,各种媒体充斥着“超级女声”的消息。  相似文献   

6.
从"超女"现象看我国青年文化发展的新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不仅是2005年夏天娱乐界最热门的话题,开辟了青年文化娱乐的新天地,也是我国青年文化的新走向。“超女”现象折射的青年文化走向1“.超女现象”体现了青年文化发展的娱乐性。在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娱乐性成了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它反映了人们喜乐好娱的天性。自古以来,人们在闲暇之余和喜庆节日,或载歌载舞,或吹拉弹唱,或嬉笑戏谑,尽情发挥,皆成文化。以粗犷自发的娱乐,诙谐滑稽的表演,开怀尽兴的欢乐,充分实现平日难以显示的自我表演、内心宣泄和精神满足。搞笑娱乐文化反衬出对正统社会生活秩序和主流…  相似文献   

7.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5,(19):5-5
谁更需要“超级女声”超级女声给人们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近年来,在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之间,出现了较大的断层。要么高不可攀,要么低级庸俗,缺少了通俗而不低俗的文化。人们对超级女声的关注,充分表达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渴望,而这种需求和渴望,呼唤更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8.
夕惕若 《传承》2006,(3):4-9
超女一夜之间,《超级女声》火了,各种媒体充斥着“超级女声”的消息。“超级女声”的广告词之一是“想唱就唱”。这意思是,你不需要是“歌唱家”“歌星”,只要你敢于吼上两句。毫无门槛的参赛海选、调侃的评委、简陋的录影棚、粗糙的后期剪辑……它从一开始就和精英文化划清了界限。这一主动向平民审美情趣的转化,使得这场娱乐变成一种“公共性狂欢”。可以说,媒体短缺的,不仅仅是平民化的人物、平民化的内容,最为短缺的是平民化的态度!《超级女声》提供的恰恰是这种态度,歌者可以跑调、评者可以尖刻,而谁留下、谁走开、谁会夺得冠军的决定…  相似文献   

9.
从传播学角度上分析“超级女声”在时下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在受众对其的“使用”过程中,它从三个方面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符号互动理论,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及其资料分析,对近年开始兴起的网购“超级垃圾”的行为及所蕴含的符号意义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都市青年白领通过网购“超级垃圾”获得期待感、满足感、刺激感和惊喜感,以此来释放工作和生活压力,同时构建群体间认同;缺乏适宜的释压途径是都市青年白领采取这种看似不寻常行为来释放工作和生活压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当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中央二套的“梦想中国”、上海东方卫视的“舞林大赛”等选秀活动如同爆米花般引爆中国电视娱乐市场的时候,满地的“粉丝”也蓬勃于中国娱乐的乐土上。同时被引爆的,还有中国的“粉丝”经济。  相似文献   

12.
方块 《人民公安》2006,(19):8-9
去年夏天,一场平民的选秀活动、一个娱乐节目——《超级女声》以意想不到的火爆姿态试卷全国,不分年龄、不分阶层、不分性别的全民狂欢,使“超女”瞬间成为全民焦点。而从六万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三强更成为风头一时无人能及的超级偶像。  相似文献   

13.
去年夏天,一场平民的选秀活动、一个娱乐节目——《超级女声》以意想不到的火爆姿态席卷全国。不分年龄、不分阶层、不分性别的全民狂欢,使“超女”瞬间成为全民焦点。而从六万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三强更成为风头一时无人能及的超级偶像。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主办方湖南卫视和电信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媒体造星”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其重要表现就是造星节目的大量出台,并迅速得到大众的关注和响应。如湖南电视台的《超级女声》、湖南经视的《明星学院》,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华娱电视的《我是中国星》等在一段时间内纷纷上马,并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几档节目都只在地方台播出,却取得了全国影响的效果,网上各大论坛里都有关于此类节目的争论。“造星”节目的收视率在同档期节目中几乎都是第一名,《超级女声》的负责人说,  相似文献   

15.
谁是Super Star     
1、超女是Super Sfar?今夏,比超级高温炎热更热的还另有其人,不用问,只要看一下在街头为超女们拉票而大打出手的“玉米”、“笔迷”就知道,这就是“超级女声”。不久前,由湖南卫视引爆的这档娱乐节目终于落下了帷幕,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分获冠亚季军。栏目以令人惊讶的方式引发了海选报名15万人,每周2000万观众的关注阵容。然而,在人人熟知的数字背后,还有这样一些数字:每周三个半小时节目中的6次广告插播,约180个广告,超级女声每15秒的一条广告收费是7.5万元,总决赛则高达11.25万元,如此算来,每周最少收入在600万元以上,再加上约3000万元左右的短信收入,以及“后超女”时代的音乐合辑、全国巡演、同名电视连续剧……能够引发如此的效应,难道真如评委黑楠笑称:她们是SuperStar?  相似文献   

16.
济南军区某炮兵团根据新时期青年官兵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增强的特点,借鉴“超级女生”“星光大道”评选活动的做法.在青年官兵中开展“超级战士”评选活动.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官兵练兵积极性,促进了部队训练忐平的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训练尖子,该团被上级单位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团”。  相似文献   

17.
黄海 《中国青年研究》2004,(11):109-117
“街角青年”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边缘青年群落,是社区青年工作的一个盲区和社区建设的一大隐患。本文通过对长沙市某社区街角帮派的调查,解读“街角青年”的形成原因、社会心理特征和社会流动模式,剖析“街角社会”的隐性社会基础,最后得出社区青年组织在转化“街角青年”工作中应建立“四位一体”转化系统工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2005年.47岁的内蒙古汉子牛根生再次为他的“蒙牛神话”添上神奇的篇章。夏天.比天气更热的一档名为“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的选秀节目,使数亿中国观众痴迷欢乐。在招来无数眼球的同时也为赞助商带来滚滚财源:数亿盒蒙牛新产品酸酸乳销售一空.直接营收近10亿元,而“蒙牛”对“超女”的直接投资仅1400万元。  相似文献   

19.
"青年研究"何去何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杰博士对“青年研究”的思考,涉及有关“青年研究”专业化、学科化进程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我们认为,正视、思考、争辩、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刊特开辟“元理论探新”这一栏目,旨在就“青年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关于青年、青春期、青年问题、青年现象、青年文化的界定,关于青年研究的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学术规范、成果转化等,展开系列、深入的讨论,以推动我国的青年研究界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沈杰博士的文章只代表他个人的意见,有抛砖引玉的作用。望热心从事青年研究事业的其他专家、学者,就上述基本理论问题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20.
青年社会问题的"社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的研究主题之一,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会问题最根本的特征是“社会性”和“问题性”。该文着重分析了青年社会问题的“社会性”特征,分别从青年社会问题的产生、内容、表现、影响和解决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并对“社会性”在青年社会问题研究中的价值、意义做出阐述。这对于我们更理性地认识与把握“青年社会问题”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