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的农村承包地不仅仅是农民基本的生产资料,更是农民基本的生存保障,只有真正落实农民的土地权利,才能为农村社会奠定稳定的基石,其核心要求是在农村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赋予农民永佃权,同时加强和完善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 第一,完善农村土地法律和政策,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土地问题仍然是中国“三农”政策的核心问题。应当采取稳健的步骤来界定、确保、扩大农民的土地权利,使农民享有更大的处分土地的权利,减少现行土地产权关系中内含的不确定性,推动农地的市场化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一是赋予农民长久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3.
闫海  唐屾 《理论导刊》2012,(4):21-23
为化解农地征收中国家与农民日益尖锐的冲突,应当在我国土地权利体系中引入农地发展权,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检讨与完善农地征收立法。农地发展权应当归属于承包该土地的农民所有。基于农地发展权,农地征收目的应当限定为公益用途,并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等程序性权利。农地征收补偿应当坚持全面补偿并兼顾生存权补偿原则,提高现行农地征收标准,增加对农地发展权的补偿。  相似文献   

4.
尊重和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和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党和国家农村政策的基石。现实中侵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是五花八门,此起彼伏。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更新观念,建立健全农民权利自我保护机制,优化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经济环境,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5.
秋风 《理论参考》2009,(4):50-52
面对农民对地权的要求,政府明智的选择应是面向现实,面向民众的诉求,借助民众的创新,推进制度变革。政府对土地享有绝对权利中国目前的土地制度不合理,因为政府享有绝对权利。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提速。随着农民大规模进入城市,横亘在城乡之间的二元体制逐渐为城市权利所瓦解。由于土地的集体所有,长期以来农村的集体耕作与农业生产启发了农民集体权利的形成,因此,在这场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化移民过程中,农民进城体现为个体城市权利的实现,本质上却是集体城市权利的实现。为了维系城市的空间安全,城市政府通过积分落户等城市政策实现农民的个体权利,但是这一政策事实上形成农民精英的个体抽离,从而削弱了农民集体性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孙树华  谢晓萱 《学理论》2009,(18):110-111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性质上属于一种不动产的权利抵押,具有自身的明显特点,其与当前热点问题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在某种制度构造、法律效果上有着某些相似点,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目前《物权法》中只明确规定有限的土地抵押制度。因此,本文从农村集体土地经营使用权的性质探讨入手,阐述当前法律严格限制的不合理性和在某些方面违反法律的基本原则。说明行为是对当前土地流转的方式做出积极探索和行为的可行性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性质上属于一种不动产的权利抵押,具有自身的明显特点,其与当前热点问题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在某种制度构造、法律效果上有着某些相似点,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目前《物权法》中只明确规定有限的土地抵押制度。因此,本文从农村集体土地经营使用权的性质探讨入手,阐述当前法律严格限制的不合理性和在某些方面违反法律的基本原则。说明行为是对当前土地流转的方式做出积极探索和行为的可行性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立新 《团结》2006,(4):33-35
一、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发展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土地私有阶段。这一时期,是用革命的手段把土地从地主那里夺过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土豪,分田地”。这是我国第一次解决农村土地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土地权利制度,其特点是,农民是土地的主人,是所有权人。2.集体化阶段。这就是互助组、合作社、公社化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的人地关系比现在相对宽松,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人民公社的建立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实现国家对乡村一级的统一治理,提取农业的产业剩余,用于支持工业化进程。农村在长时…  相似文献   

10.
从公民程序性权利的起源与基本功能来看,公民程序性权利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卫权利,公民程序性权利的自然权利性质、基本人权性质、公法权利性质、衍生权利性质是自卫权利属性的延伸。与其法律性质相联系,公民程序性权利的法律特征表现为救济性、防御性、主动性、综合性、相对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与发展 ,我国土地权利制度建设已临关键阶段。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权利制度的变迁的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 ,初步探讨了我国土地权利制度完善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用脚投票是农民工对工资长期徘徊停滞不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劳工权益保障缺乏的抗争。民工荒的背后实质上是农民工"用脚投票"的一次权利自救。依法救济农民工劳动权利,需要完善农民工权利的司法救济机制、优化农民工权利的行政救济机制、提升农民工权利的社会救济能力、规范和引导农民工正确使用私力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3.
戚如强 《理论导刊》2007,3(10):81-8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新农民,新农民不仅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更重要的是新农民应该是一个"权利"公民,有权利意识并被赋予权利。在多维的权利构成中,平等的政治参与权、保障人格独立的产权和社会生活的自由选择权是农民权利的基本方面。作为权利的制度供给者,政府应该提高权利认识,做好农民权利的界定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赵晓峰  钟琴 《青年研究》2012,(1):83-93,96
权利二重性是理解30年来农民自杀率变迁逻辑及其区域差异现象的重要理论视角。其中,权利启蒙论认为,分田到户以来,市场改变了资源的代际分配结构,农民的权利意识不断被启蒙,农民的行为逻辑逐渐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从而引发了农民家庭权力结构和家庭伦理秩序的适应性调整,使农民自杀现象在社会转型期得以凸显。权利规约论认为,农民的权利表达一旦失去有效的规约机制,就有可能在农村社会形成不利于老年人的自杀秩序;而如果能够得到村庄内部结构性力量的有效规约,农民代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就会在新的水平上达成均势状态,农民的自杀率随之就会出现明显的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从古罗马"有权利即有救济"的法律观念到中世纪英国"救济先于权利"的法律制度,都在向世人宣示没有救济的权利是虚假的,而虚假的权利只能是一种伪善。党员权利亦离不开良好救济制度的庇护,尤其是离不开良善的司法救济制度的保障。我国台湾地区近期发生的影响重大的"关说案"即向我们展示了台湾地区关于党员权利救济制度的运演情形及法理依据;针对党员权利司法救济制度中的争议,应当视其不同的党内处分情形及党员的选择来化解之。  相似文献   

16.
韩守莹  郭继 《学理论》2009,(26):74-75
高校管理中侵害学生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受侵害学生权利的救济具有正当性。文章在分析学生权利救济机制现有的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完善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尊重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俊 《理论视野》2004,(3):9-10
一、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集体所有实质上是一种所有权主体缺位的所有制。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这在有关重要法律中都有规定,但是,在集体所有制下,“谁”真正拥有土地,实际上是不明晰的。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本内涵是,农民作为集体组织的成员,都平等地拥有对集体土地的“人人有份”的成员权,但并不拥有按份分割农地所有权的权利。在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农民“人走权失”。现在的乡镇是一级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是村民自治组织,都不是全体农民以平等身份参加的集体经济实体,都不适于充当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素艳 《行政论坛》2009,16(3):32-35
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是一个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务员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公务员法律制度的发展,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但仍存在诸多不足.要健全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则必须在完善现行立法关于公务员权利的行政内部救济的规定的同时,建立公务员权利救济的司法审查机制,以真正实现对公务员权利的有效救济.  相似文献   

19.
问答     
为什么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一政策导向和要求,不仅给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加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且有利于农村稳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论农地持有权——兼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勇 《理论导刊》2007,(3):61-6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非独立的物权。土地承包权的非独立物权性质造成农地产权的不稳定,从而影响了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稳定农民对于土地的权利势在必行。稳定地权的两种主要方式——土地私有化和永佃制都存在较大的缺陷。而在对土地承包权改造基础上建立的农地持有权是稳定地权的可行路径。农地持有权是一种独立的物权,可以从根本上稳定农民对土地的权利,解决当前农村土地利用中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侵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