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201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从目前为止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离不开中国青年的不懈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中国青年要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不忘初心、志存高远,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不断学习、善于创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砥砺前行、奋斗不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贡献青春和力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着眼于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是民族复兴之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实现"中国梦"需要当代青年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树立民族复兴的伟大信念,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统一起来。实现"中国梦"需要青年立足中国实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需要青年传承中国精神,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在艰苦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的不懈奋斗和当代各族人民的努力实践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目标等所作出的总结与概括.它既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夙愿,也体现着当代各族人民的现实追求,更加寄托着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实现中国梦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研究,就是要具体地探讨实践梦想与文化建设如何支撑的具体问题,把伟大梦想的实践做得更加深入、细致、实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与青年教育的价值旨归相契合,丰富了青年教育的内容体系,凸显着青年教育的时代语境。以"中国梦"为契机,加强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显得迫切且重要。教育青年深刻领会"中国梦"的话语内涵,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关系;教育青年勇敢承担"中国梦"语境下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国梦"接续奋斗;教育青年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以主体能力及意志行动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发展的重大关头,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提出的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的宏伟目标,不仅包含着深刻的理论内容,而且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思想和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将中国梦规划为"两个一百年",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的腾飞之梦应运而生。同样,在"中国梦"的大视野下,我们也有自己的"社院  相似文献   

8.
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中国梦"视角下运用微博载体论述强化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的价值,是让大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积极参与"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在追逐"中国梦"中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9.
长征精神是革命时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艰苦卓绝、团结奋斗是其表征;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是其底蕴;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其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长征精神正是在追寻"中国梦"的过程中产生,以实现"中国梦"为最高价值目标,并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必须深刻认识长征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要启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汇聚群众力量。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中国梦",共青团组织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大有作为。共青团的政治属性、青年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团的各级组织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发挥积极作用,凝聚青年思想共识,增强共青团组织动员能力,加速共青团组织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1.
梦想是人类共同美好的追求。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从未停止过追寻梦想的脚步。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艰苦奋斗、孜孜以求的梦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建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实现了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独立和解放。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时首次提出"中国梦"这一概念,之后他多次对中国梦进行阐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鲜明提出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而要实现中国梦,就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立一种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就是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相似文献   

13.
<正>有梦是幸福的,梦总是那么美好!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阐述了他对于"中国梦"的理解。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实现中国梦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主体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必须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的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他关于"中国梦"的论述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引发了全国上下各行各业群众的强烈共鸣。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社会主义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的希望在青年,未来在青年。荆楚大地一直是滋生梦想的沃土,曾催生在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以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共同的精神旗帜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价值导向.青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流砥柱,必须做到“五个坚持”,树立“五个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任务是近代以来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提出来的,它是中国人民的百年追寻。中国共产党诞生90多年来,始终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历史经验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社会历史活动,总会伴随着梦想与追求。这些梦想往往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行的动力。世界各国人民都有自己的梦想,也都在为实现梦想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努力。在中华民族历史演进中,我们的先辈也曾提出各种各样的梦想,追寻和实现这些梦想的过程,构成了我们灿烂文明和辉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近代社会后,中华民族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鸦片战争至今170多年来,中华民族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变中,在经历又一次寻梦、追求的接续奋斗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了光明的前景。从孙中山先生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到今天中国共产党明确发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动员令,中国梦已经成为激发和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团进奋进的时代号角。科学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有必要从世界性视野、民族性品牌、本土化行动和个体性实践等方面来深入认识和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与每个企业和个人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企业才会好,大家才会好。非公经济、民营企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的磅礴力量,民营企业家应做到敢于担当、不懈奋斗、勇当先锋,做大做强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