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以来,台湾又处于新一波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从产业升级角度看,在90年代的支柱产业——电脑及相关产业加速外移后,如何寻求新兴产业加以替代及建立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就成为台湾避免出现“产业空洞化”和实现制造业脱胎换骨的关键所在。而自上世纪末快速崛起的液晶面板(TFT—LCD,彩色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产业,无疑已成为当今台湾最令人瞩目的新兴产业,近年来该产业投资规模之巨、产值增长之快,已使其成为推动岛内经济复苏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王兴化 《台湾研究》2006,(6):47-49,64
从台湾经济开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制造业不仅曾经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也将在相当长时期内继续成为台湾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全球主要发达经济区的起飞和发展也基本上是以制造业的优先发展和持续发展为特征的。但制造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完成一系列转型,转型期不仅包括产业升级,更重要的是该地区在全球主导产业价值链中的职能、分工与位置。正是因为发达经济区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使得这些地区成为无制造环节的制造中心,制造业的空洞化只是一种表象,其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反而在加强,且这种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对标准、研发、营销等环节的强大控制力。为此,我们需要研究和掌握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新趋势,分析台湾实现由制造中心向制造业中心转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地区)产业联系加强主要是通过垂直一体化和产业内分工实现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亚洲内部之间已经形成一体化的生产网络,亚洲经济体内部贸易很大程度上是中间品贸易,而亚洲与北美、欧洲的贸易则主要是最终品贸易。但以往研究往往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之间产业经济联系,而对越来越重要的中国大陆与台湾的产业联系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与台湾产业与经济互动频繁,那么中国大陆产业发展将对台湾经济增长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以及台湾产业发展对中国大陆经济增长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理应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试图对中国大陆与台湾产业关联程度进行分析,所选取的指标主要是垂直专门化率和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和科技化趋势下,理性的产业定位与有效的技术创新成为提升国家(地区)产业与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在能给产业发展带来最大效用的技术创新上,是各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定位的根本原则。由于受到产业规模与技术基础、适应与接收能力、产业生命周期地位等因素影响,台湾产业形成重应用轻基础的技术需求型态,这一点无论从创新投入或产出中都可得到验证。然而,尽管立足于效用最大化原则,这种以应用为主的技术需求还是使台湾的内部创新出现研发投入经济效率低、论文与专利影响力有限、产业设备自制率不高等创新效率危机。  相似文献   

5.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国际贸易高度竞争的影响,世界各地广为设置了集商业贸易、产业加工、科技开发于一体的自由贸易港区。而具有优越地理区位的台湾,多年来基于所谓安全的理由却一直没有实行。21世纪以来,国际经济格局及两岸经贸关系均出现了新的局面,为了减缓台湾在东亚区域经济整合大潮中被边缘化的趋势并为日益困难的台湾经济寻找一条出路,台湾当局终于在2003年7月公布“自由贸易港区设置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管理条例”),正式启动自由贸易港区的工作。两年多来这一工作进展如何?自由贸易港区的设置究竟会对台湾经济与两岸关系产生什么影响?本文拟就相关问题作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产业空洞化还是产业高度化?吴国华台湾当局在主导厂商赴大陆投资活动中认为,台商投资于大陆会造成台湾地区产业空洞化,对台湾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而不能按市场化、自由化法则放手让台商自主选择投资区域,制定与实施了一系列限制性政策措施。保守僵化的对大陆经贸政策...  相似文献   

7.
台湾制造业产业群落地理分布相对集中,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产业优势,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经历了经济转型与产业外移后,台湾制造业产业群落地理区域分布发生新的变化,形成新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本文重点介绍与分析台湾高科技产业与重化工业产业群落地理分布特征与发展,传统产业群落地理分布因篇幅所限从略。  相似文献   

8.
台湾资讯电子产业(包括资讯、消费电子、通讯和半导体等)在20世纪50年代逐渐萌芽发展,80年代快速成长,获得全面发展,在90年代后进入发展成熟期,资讯电子产值持续上升,出151持续增长,多项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同时向大陆及其它地区的投资不断增加,资讯电子产业已经成为台湾经济的主导产业,并在世界上也举足轻重。本文主要对2000年后岛内资讯电子业发展及趋势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准确把握台湾资讯电子产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向。  相似文献   

9.
王勇 《台湾研究》2012,(2):38-42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世界各国和地区提升区域竞争力,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台湾业已形成比较完善的、高效率的科技创新体系,这对推动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健康永续发展以及提升台湾区域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运用结构分解技术,对台湾地区产业的总体结构关联效应以及三次产业、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结构关联效应进行静态及动态分解与研究,进而探索提升台湾产业结构关联效应的路径。静态考察表明,台湾产业结构关联效应总体上显著弱化;三次产业以及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成长能力和关联水平均大幅下滑,并以第二产业最为显著。动态分析显示,台湾产业成长高度依赖自生机制的作用;目前第二产业以及多数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成长机制未能驱动产出高水平增长。台湾产业结构关联效应问题,既有自本世纪以来第二产业空洞化持续加剧这一直接的表层原因,更有经济边缘化日益加深导致产业空洞化的深层因素,也有台湾政治转型以来的政治运作影响产业发展与转型的问题。为提升台湾产业结构关联效应,不仅需要在有关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层面采取措施,以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而且需要在攸关产业持续发展与转型的内外环境层面采取措施,包括在处理好两岸关系的基础上消减经济边缘化问题,在处理好政治运作的基础上消减政治对产业发展与转型的不良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1.
舒萍  李月 《台湾研究》2008,(6):40-45,51
纵观战后50余年台湾经济发展的历史,台日贸易以及日本对台湾的投资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起步期,日本曾经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随着日本及台湾经济的发展,基于台日在经济发展阶梯中所处的不同位置,日本逐渐成为台湾主要产业技术和关键零配件的最重要来源地和外商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分析显示,日本对台湾的贸易和投资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且持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擅于“全球化布局”、长于触摸国际经济脉动的台湾企业,没有漠视1980年代兴起的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浪潮,也没有轻估中国大陆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全球重要研发据点和目的地的趋势^①。随着中国大陆经营环境的变迁,种种迹象显现已有一些台商在大陆的营运活动已扩展到研发领域,并逐渐跨人在大陆“创新扎根”的崭新阶段,显示两岸的经贸关系正由过去所重视的制造生产分工逐渐迈向产业创新研发的层次.反映了两岸经济进一步深化融合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胡石青 《台湾研究》2008,(6):35-39,62
近10余年来,台湾科技产业出现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在生产制造部分,原主力产品电脑相关产业逐渐外移,液晶面板制造业与半导体产业形成了双头并进之势。另一方面相关服务业开始逐渐兴起,使科技产业仅限于制造业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扩大了产业价值链的纵深度,但台湾科技产业在这方面能有多大空间可以发挥仍有待观察。冷静分析与探讨相关动向,将可使我们深入了解台湾科技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而准确把握台湾产业升级的脉动。探寻两岸科技产业合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台湾产业结构演进及对两岸经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磊 《台湾研究》2006,(4):20-27
经济发展在量的方面表现为经济规模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在质的方面表现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演进的决定因素主要有技术、供给、需求和外部因素四个方面。对台湾产业结构演进而言,外部因素(主要是对外贸易与外来投资及对外投资)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台湾产业结构正在进入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的阶段,未来还将强化这一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两岸经济关系有着极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15.
台湾的现代旅游业肇始于1956年,以成立“台湾观光协会”、“台湾省政府”增设“观光事业委员会”为标志,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具相当规模。进入新世纪以来,旅游业的增长速度仍然高于GDP增长速度,但对经济成长的贡献并不十分显著。本文将在描述2001-2010年台湾旅游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台湾旅游发展所处的市场、经济、政治、产业等环境,重点探索旅游产业地位形成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中长期经济发展构想(黄金十年)的契合和共同助推下,两岸双向投资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大陆资本人台投资(以下简称“陆资人台”)的供给和需求都有很大潜力。尽管两岸产业存在着强烈的互补性,但是陆资人台在密切两岸经济关系和“平衡资金单向倾斜”状态的同时,也有可能在某些方面造成新的摩擦,从而给陆资人台带来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既可能来自岛内,也可能源于大陆;既可能来自企业自身,也可能来自外部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陆资入台的顺利进行和在台湾投资产业层次的提高。因此,建立健全陆资人台风险防范机制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7.
李非  熊俊莉 《台湾研究》2009,(1):20-23,46
在技术快速变迁、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以及跨国企业强力竞争的国际经济背景下。如何以有效的方式取得技术,并建立核心技术能力,成为各国(地区)产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对于产业技术的发展策略.人们普遍关注三个问题:是以技术进步为产业创新的源头,还是利用市场需求诱发产业科技的革新;是以外部引进的生产技术为产业科技主要来源,还是强调内部研究开发能力的自主创新方式:在技术移转有效推动产业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是否应重视研发联盟等合作创新方式。本文拟分别阐释近年来台湾社会关于产业技术的主导模式、要素来源、行为方式等发展策略的概况及转变。  相似文献   

18.
王华  王华 《台湾研究》2007,(4):21-25
随着台湾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台湾岛内的服务产业逐渐步入成熟期,并日益成为岛内经济的支柱和对外投资的主力军。近20年间,祖国大陆在承接台资产业转移中成就突出,但受两岸关系及服务贸易政策障碍的影响.在吸收台资服务业方面尚无太大进展。海峡两岸加入WTO已逾5年,大陆服务业开放迫在眉睫,及时对台湾服务业投资祖国大陆的趋势和影响加以预判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台日经济关系在战后台湾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对美经贸关系及后起的两岸经贸关系,日本不仅是台湾主要产业的关键技术与原材料的主要来源,更是持续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台日借经贸交往建立了密切的产业分工关系,台湾诸多产业借日本技术的扶持而发展壮大,日本则借此延续了其产业竞争力。时至今日,日本在台的经济利益甚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并对台湾的经济走向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台湾产业集群及其网络特征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岛内各县市已形成诸多发达的产业聚落。在2002年制定的“台湾发展重点计划”中,台湾当局又希望透过产业群聚效果的发挥达到“产业高值化”目的,以推动“两兆双星”(半导体、影像显示器、数位内容和生特技术产业)产业并协助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该重点计划的子计划——“国际创新研发基地计划”也将群聚政策列为重要执行方案;此外,台湾工业用地的开发及管理,也强调相关群聚的理念与效果,显示产业集群策略已成为台湾重要的产业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