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巧 《法律与生活》2009,(17):22-24
在住房、教育、医疗等重大民生问题难以破解的今天,一股“自助”的潮流正在兴起,并在少数地方得到承认。这种社会现象也可以称之为“民生自助”。与此同时,“民生自助”的社会功效、法律定位等问题也开始为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2.
有关社会事业建设的宪法条款,可称为"社会宪法"或"民生宪法",宪法从而成为公共服务根本法、"惠民根本法"。对各国民生宪法文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社会事业建设并非现代社会才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而是近代国家所固有的一项任务。如今约有70%的国家宪法规定了社会事业建设,其规范类型分为政策性规定和权利规定,基本内容涵盖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和文化。从宪法结构上看,其主要分布在总则、基本权利一章或设立政策专章。绝大多数宪法对社会事业建设条款的可司法性没有明确规定,这是其效力问题被争论不休的文本根源。在宪法中规定社会事业建设,并在实践中给予其更有力的宪法保护,是各国致力于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选择。我国民生宪法的文本质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关键是全面贯彻实施,以宪政来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3.
王秀玲 《法制与社会》2010,(25):200-200
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和谐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是规避风险,确保社会安全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有关房屋的限购令,从它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的国人,这不是我国房屋的长远政策,更不是解决我国居住的基本国策。它是对一个时期,一些大中城市房价上涨过决,从一个居住问题,逐步发展为事关社会民生、社会和谐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民主服务民生"是在现有社会管理体制内,政府通过鼓励多元主体进行民主参与、民主协商、互动合作等方式,是把发展民主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以民主途径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机制。杭州市的实践模式表明:作为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民主服务民生"机制不但为城市社区自治提供了新思维,而且为缓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复杂问题、协调社会各阶层关系、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新路径,并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中国特色的民主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针对"民主服务民生"机制的内在需求,本文提出了完善这一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政治主张,也是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发展和谐社会的重点就是要关注民生,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定、团结,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本文从教育、就业、分配及社会保障四方面对民生进行讨论,以此来证明它们对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民生是和谐社会的核心,解决好民生的问题就能更好的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刘爽 《法律与生活》2011,(24):16-17
回首2011年法律工作发展脉络,民生显然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词。就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国的立法机关高调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法律体系作为社会管理制度的载体,其制定和运作的目的不仅要促进经济、提高效率,更要实现社会的正义。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养老抚恤、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出现很多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杨梅 《公民与法治》2013,(17):14-1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确立了“五位一体”建设的总布局,其中要求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还提出要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这些要求和部署,对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个人体会,应着重把握好以下l二方面:一是理念思路上,进一步摒弃传统管控思维,变单向管理为政府与社会、与公民的合作共治,激发社会管理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9.
徐敬业 《中国监察》2011,(16):34-35
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得好不好,反腐败工作有没有取得成效,归根到底要看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是否得到有效维护,体现在民生是否得到保障和改善上。 民生问题历来是一个事关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根本问题。我们党始终将解决民生需求作为治国安邦、执政兴国的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和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证》2008,(4):1-1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党和政府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已经快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社会化养老机构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目前社会养老机构在建设和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从传统农业社会迈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社会转型过程,也是各种社会问题不断产生和不断被解决的转型治理过程。其中,从效率优先转向公平正义优先体现了现代化背景下的社会转型与法律治理的一般规律。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四中全会决定体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转型治理规律的深刻认识,也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法治路径。具体表现为:明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对社会现代化和转型治理基本规律的自觉把握;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和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制度,完善以法律法规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治理体系的整体构建;坚持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在法治轨道上实现社会转型问题的系统治理;把公平正义作为坚持完善法治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和民生保障制度的逻辑主线,科学把握现代化后期转型治理的重要内容;坚持法律治理和道德治理相结合,展示了中国社会转型治理的社会主义风貌。  相似文献   

13.
法律援助发展中结构性矛盾和瓶颈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宁 《中国司法》2012,(1):99-103
一、背景我们正处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和对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对法律援助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创新法律援助,更好地服务"民生"是法律援助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高巍 《中国司法》2008,(1):29-31
一、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内涵 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社会。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活动,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的助人服务专门职业活动。“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科学,用来帮助人们获得有效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并促成社会变革以增强所有人的福祉。”社会工作人员专门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性丁作,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下发后,加快发展成为贵州的主要任务,社会矛盾与冲突凸显,民生问题将变得更加重要,作为一名贵州律师,要在服务贵州民生,参与贵州社会冲突化解中发挥积极作用.关注民生,充分认识和把握我们面临的社会矛盾与冲突,拓展贵州律师法律服务领域.服务民生,积极参与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彰显贵州律师社会调节器功能.保障民生,维护公平正义,树立和提升贵州律师良好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司法》2012,(10):4-4
从根本上说,社会建设比社会管理对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更加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意义。因此,必须把社会管理纳入到社会建设中去谋划和推进,不能简单地就社会管理抓社会管理,否则很容易走向社会管控的老路。在社会建设中需要突出抓好改善民生,重点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收入分配、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问题,为社会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从源头上防范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以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全社会范围内,对民生的高度关注,逐渐凝聚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今年“两会”明确提出了在当前金融危机下,“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举措,更向世人展示着我国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强大决心和行动。关注和重视民生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享建设成果,已经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民生时代”。  相似文献   

18.
保稳定,保发展,保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当前的中心工作,也是政法综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今年来,南宁市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创建社会和谐模范区的部署和“一个决定、四个配套文件”精神,通过全面实施政法民生七大工程,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社会和谐模范市创建工作开局良好。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是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就是说只有把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了,人民才有安全感。反之,人民就会感到不安。这就必定影响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对此本文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围绕社会保障制度这一话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桑宁 《中国司法》2008,(10):94-95
司法部关于法律援助事业“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将逐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保证符合规定的困难公民都能获得必要的法律援助作为“十一五”时期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完全顺应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必须努力实现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