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州是竹文化、茶文化、园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生态环境优美,林业资源丰富,创建森林城市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十一五"以来,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城市创建,早在2008年就按照"森林浙江"行动的要求,启动了森林城市(城镇)创建活动,积极推动  相似文献   

2.
森林公安文化建设机制对于指导和规范森林公安队伍建设和文化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森林公安文化建设机制能否高效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制的功能建设是否明确、文化底蕴的积淀是否深厚并持久。森林公安文化建设机制的运行应遵循效能原则、重视原则、系统原则、客观性原则和长效原则。森林公安文化建设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保障机制、活动与品牌机制,典型树立与维护机制、目标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民族社区基于文化传统产生的价值信仰、社会规范,在民族社区的森林管理中发挥着显著的促进合作、改善激励的效果。黔东南苗族侗族社区基于长期的生产生活经验形成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体现了民族社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朴素生态观;基于文化传统基础上形成的规则、制度和组织机制,表现出管理原则、管理策略、管理主体与管理方式的独特性,其地方权威—乡村精英的作用、激励—奖惩机制和合作—协商议事机制在社区森林管理中效果明显,在社区森林经营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为社区内生的森林经营、管理机制和制度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森林旅游的历史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旅游是我国目前最有生命力的一种旅游形式,它不只是游览自然景观,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论述了森林旅游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学艺术、宗教活动、现代生态科学相结合表现出的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杜凡 《前沿》2011,(13):181-185
本文对兴安盟地区所存在的生态文化状况进行了比较,对森林文化这一传统文化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并对生态旅游和林俗文化提出了见解。分析了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造绿就是造福、增绿就是增富”,这是浙江许多地方主政者富有哲理的生态文化理念。如今,当你走进“七山一水二分出”的浙江,60.58%的森林覆盖率,不仅能使你享受到绿包的生态之美,更能感受到浓浓的生态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7.
《重庆行政》2010,(3):F0002-F0002,I0001-I0003
建设森林重庆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是维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推动库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云阳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森林工程,实施生态兴县战略。城市森林之城、农村森林工程、通道森林工程、水系森林工程、苗木基地工程等“五大子工程”卓有成效。基本建成“生态系统稳定、林业产业发达、生态文化丰富、人居环境良好”的森林大县,生态云阳成为响亮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8.
从政治文化层面看,湖州市公安局实施的民意导向型警务改革,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期公安工作中的贯彻落实和具体体现,是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时代样本,是公安民警履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宗旨的生动实践。从推进公安治理机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看,湖州警务改革是对传统的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升华。从国内外现代警察发展史角度看,湖州警务改革继承了公安机关依靠群众开展公安工作的优良传统,同时也符合世界警务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从警察管理层面看,湖州警务改革探索形成了具有湖州公安特色的警察文化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9.
印者,信也     
印章之信,在于金石,公安之信,在于人心。印者,信也。"印本源于实用凭信,发展至艺术审美。篆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方寸之间意蕴无穷,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湖州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美誉,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涌现出了赵孟頫、吴昌硕、沈尹默等一批书画篆刻大家,文化底蕴深厚,篆刻艺术更是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马莉 《今日民族》2013,(8):19-20
我国滇南亚热带山区的哈尼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深厚的农耕民族。哈尼族人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的大地奇迹——哈尼梯田,其雄奇的自然景观令人震撼,其灿烂的文化内涵令人敬仰。它所呈现出的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同构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蕴含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发展、和睦相亲的古老文化,是现代二十一世纪崇尚自然的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精神。作为其中至为重要的森林,或者说树,对树的敬畏和崇拜,在哈尼人心中、生活中,乃至祖辈传唱下来的诗歌、传说中,即哈尼文化中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1.
何为"城市森林工程"?万州在《万州区森林工程总体规划》中,把森林工程分为城市森林、农村森林、水系森林、通道森林、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和苗圃基地六大子工程,进行分头组织实施。其中"城市森林工程"是重点,将突出显山、露水、延绿、营城的城市风貌,在城郊形成"一山一品一公园"格局,规划"城市森林工程"将投资10.24亿元,约占全区森林工程投资预算的38.6%。  相似文献   

12.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正式写入中共党章。森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森林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建立森林碳汇交易和生态补偿机制是加快森林保护与建设非常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但目前我国森林碳汇交易和生态补偿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缺乏开展森林碳汇交易的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对  相似文献   

13.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军队必须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武警森林部队文化建设,应紧扣先进军事文化要求,广泛吸收军内外优秀文化资源,构建武警森林部队特色文化体系.武警森林部队特色文化具有共同性、专业性、层次性、丰富性、发展性等基本特征.誓做“森林之子”、勇当“降火之神”是森林部队文化精神中的“魂”;忠党报国、爱林护生、无畏顽强、深山奉献是森林部队文化主体价值观;森林部队特色还包括制度文化、职业道德规范和心理情感特征等方面.构建武警森林部队特色文化体系应把握好发源区与文化区的关系,基质与载体的关系以及体系构筑与提供保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神山森林传统的传承与社区生态教育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晓春  周鸿 《思想战线》2003,29(1):51-54
“神山森林”是具有文化内涵、被山地少数民族村社传统文化保护的自然森林块。作为崇拜对象受到严格保护的神山森林 ,具有多种生态功能 ,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大田坡和百花岭两个行政村 ,在神山森林保护的传统中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社区生态教育活动 ,其中传承神山森林传统的“社区共管”方式 ,可为今天生态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政策瞭望》2013,(11):60-60
最近,广东印发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的总体目标是: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将广东省建设成为森林生态体系完善、林业产业发达、林业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国家林业局将为广东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提供战略支持,在政策资金、林业改革、林业科技、资源保护、林业碳汇、绿色富民上给予具体支持。《决定》既描绘了绿色宏图,也提出要分目标和分阶段来逐步实现:到2015年、2017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58%、60%,森林面积分别增加到1.60亿亩、1.63亿亩,森林蓄积量分别达到5.51亿立方米、6.20亿立方米;力争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6.
武学斐 《中国减灾》2012,(11):56-57
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发生面广,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扑救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近年来,我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约1.45万起,年均受害森林面积超过80万公顷,年均损失20多亿元,每年造成近百人的伤亡。森林火灾给森林带来最有害、最具有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但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  相似文献   

17.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常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尽管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制服森林火灾上,却依然尚未取得长足的进展。森林火灾的种类及分类根据森林火灾燃烧部位,蔓延速度,受害部位和程度,大致可把森林火灾分为三大类:地表火、树冠火、地下火。以受害森林面积大小为标准,森林火灾分  相似文献   

18.
森林防火篇     
《江西政报》2008,(21):F0003-F0003
我省森林覆盖率达60.05%,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同时也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的任务更加艰巨,工作更加紧迫。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建立森林防火长效机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宜居是生命之本,绿色是城市之根。2008年初秋,重庆市委、市政府吹响了"森林重庆"建设的号角。涪陵,作为三峡腹地的新兴工业城市,在"森林重庆"建设中,围绕"城市森林工程"、"农村森林工程"、"通道森林工程"、"水系森林工程"、"苗木基地工程"和"长江两岸森林工程"等六大工程,大手笔创业,大动作造绿,创新产业机制,转变发展方式,自2008年以来,经过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共筹集森林工程建设资金11.6亿  相似文献   

20.
贵州少数民族森林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贵州的各少数民族对森林的认识形成了独特的森林的文化,它主要融合于传统宗教,传统习俗、传统制度以及森林栽护的地方乡土知识中,这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传统文化体现了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于保护森林,提高森林林分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