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陈新 《政策瞭望》2013,(2):12-14
衢州地处钱江源头.山地丘陵占85.4%,森林覆盖率71.5%,既维系着全省生态安全的基本职责.又承担着市域科学发展的历史重任。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的部署和“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要求,以保护生态屏障为前提,以加快山区转型发展为主线,  相似文献   

2.
陈新 《政策瞭望》2012,(10):10-13
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举措"特别是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高瞻远瞩、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山区发展,召开专门会议,出台政策文件,设立了衢州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市委市政府为认真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决策部署,召开了六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突出"工业立市"中心不动摇,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旅游业大发展"两大战役,全力推进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按照继往开来与勇于创新、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抓好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原则,今后一个时期衢州经济  相似文献   

3.
用“后发崛起”来形容我省衢州、丽水等地的发展态势是最贴切不过的。 2010年前三季度,全省GDP增幅排行榜中,丽水第2、衢州第3,而此前的两年中,衢州、舟山均为前三甲。作为我省相对欠发达地区,这些年衢州、丽水发展迅速。究其原因,实施9年的山海协作工程,是重要推力之一。  相似文献   

4.
马锦跃 《政策瞭望》2012,(12):50-51
最近,我们到衢州、丽水就产业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分析与建议报告如下。一、衢州、丽水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扩大经济总量与提高发展质量的矛盾。从发展的角度看,衢州、丽水两市由于客观的原因,工业化起步比较迟,发展也不够快,社会财富的积累还不能满足再工业化的需要,需要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加快社会财富的积累,但由于资源、环境和市场的刚性约束,低技术层次的经济总量扩张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同时由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衢州、丽水两市的产业发展必须尽快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与其他市  相似文献   

5.
一半是山区,一半是沿海地区和海洋。在闪亮的新世纪浙江经济版图中,绿、蓝两个版块的互动和交响显得格外耀眼。在蓝色版块奋力转型转轨的同时,地处内陆腹地的衢州和丽水地区的绿色版块也加快了追逐的脚步。2002年以来,衢州市、丽水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左右,增速名列全省前茅,其中衢州工业总量已经连续七年年均递增30%以上。  相似文献   

6.
徐东海 《群众》2013,(7):84-85
浙江是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最高、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衢州、丽水、舟山等地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近年来,浙江持续实施“发挥优势,山海联动,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赶超”战略,促进全省均衡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丽水是浙江的生态屏障。浙江能够保持今天这样良好的生态,靠的是丽水、衢州这一片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果这一带按照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不会有浙江的今天。将来的发展恐怕问题更突出,应该把这个问题摆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8.
产业重建的衢州新模式 “衢州的‘借地发展’好,板房利用做法好,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山区的农民下山发展产业好。”10月26日全省11个市的指挥长参观青川县桥楼乡“江山白菇”高效栽培示范园区,省援建指挥长谈月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肯定了衢州在产业援建上动了脑筋、想了办法、出了成效。  相似文献   

9.
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并落实到推进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上。根据省委对丽水发展的定位要求,结合丽水实际,我市既要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义要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力争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全面小康。为此,我们提出必须把推动丽水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为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把举生态旗、打生态牌、创生态业和走山路、唱山歌、念好山字经有机结合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理念,把从丽水实际出发创“三新”、破“三难”作为深化改革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马跃明  袁卫 《今日浙江》2021,(16):12-19
浙江山区26县,特指衢州、丽水两市的所辖县(市、区),以及淳安、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武义、磐安、三门、天台、仙居等26个县.这里,"天赋异禀",山清水秀、资源丰富、人文独特;却又"青山锁门",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空间狭小,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度落后.  相似文献   

11.
卢子跃 《今日浙江》2012,(12):64-64
对丽水而言,学习贯彻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就要努力探索丽水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新丽水。  相似文献   

12.
单锦炎 《今日浙江》2012,(14):22-23
近年来。我省广大山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山区经济转型发展新路子。这里我们介绍安吉、天台、遂昌等三个山区县立足各自实际,推动山区科学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供广大山区干部群众学习借鉴,藉以更好地推动山区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  相似文献   

13.
孙建国 《今日浙江》2009,(11):28-30
去年以来,衢州采取一系列举措,特别是在全省较早部署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经济新飞跃,由于见事早、行动快,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赢得了主动。回顾近年来衢州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历程,走的就是一条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路子,符合衢州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姜华 《群众》2013,(1):78-79
丽水市是浙江省西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下辖9个县(市、区)。十年前还是穷山区,现在森林覆盖率80%,在全国地级市中第一个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丽水人依凭生态致富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罗屿 《小康》2012,(9):80-81
正丽水,浙江省内"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城市,曾因交通闭塞而发展受限。如今,这座青山绿水间的城市以生态为优势,另辟蹊径探索养生养老之城发展模式7月3日,家住浙江丽水的102岁老人章善芝在家中领到了本月500元的高龄补贴。同时,她家里还有2位80岁以上的晚辈也领到每人30元的当月补贴。  相似文献   

16.
<正>欠发达地区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来讲,衢州、丽水、舟山是浙江的欠发达地区。衢州,“十五”前人均生产总值不足全省平均的50%,但到了2005年,衢州在经济社会发展7项指标中,有5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衢州在最近5年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构筑特色工业体系,积极培育主导产业。2002年以来,衢州从实际出发,制订了“工业五十条”,引导要素配置向特色工业倾斜,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最终形成了十个特色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7.
最近,省委、省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扩大绍兴等17个县(市)的经济管理权限,促进经济强县(市)更快更好地发展,这是继去年重点研究杭、宁、温三个大城市和衢州、丽水等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后的又一重大决策,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省第十一次  相似文献   

18.
今年9月,随着云和县朱村乡杨村坳坑移动基站的完工,意味着为期5年的“村村通”工程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丽水移动信号覆盖了丽水99%的区域和人口,满足了广大农民的通信和信息需求,丽水移动为全市边远山区的人民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厚礼。  相似文献   

19.
李剑飞 《今日浙江》2012,(20):31-31
建设"两富"浙江,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近年来,衢州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但整体竞争力依然不强;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但自我发展能力依然不强;三农投入力度加大,但资源要素总量保障能力依然不强;农村人口转移加快,但城镇集聚能力依然不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探索,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依然较难。处在攻坚时期和爬坡阶段的衢州,三农工作要取得新突破,务必要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总要求,突出在强实力、增活力、  相似文献   

20.
从城市到农村,从政府到企业,从社区到家庭,中国电信丽水分公司用无处不在的网络和无微不至的服务,不断为丽水市民的品质生活增添信息化服务内涵,为丽水社会的全面发展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