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在广袤的杭嘉湖大地上,湖州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太湖之滨。 湖州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今日湖州为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亟需集聚各路高层次的人才奉献智慧。那么,湖州是如何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优势的?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湖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干武东。  相似文献   

2.
湖州,走出“倾斜的太湖”本刊记者李建国湖州是浙江省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生活富足的小城,因靠近太湖而得名。今天,距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只有160公里的湖州市正以它高速发展的经济赢得世人瞩目。从竹种园到竹业城“竹文化”是中国比较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现...  相似文献   

3.
在唐诗发展的各个时期尤其是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江南是唐代文学创作的主要地区。作为唐朝文学创作重要力量的江南诗人大多集中在环太湖、浙东及安徽南部地区。湖州作为环太湖地区惟一因湖而得名的重要州郡,在安史之乱后的大历至贞元年间,聚集了当时大批文人雅士,形成了一个较为固定的文人集团,称为“湖州文人集团”。  相似文献   

4.
马以 《政策瞭望》2014,(12):16-17
湖州地处太湖南岸,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得名的城市。境内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禀赋优势明显,是太湖流域乃至长三角区域的重要生态屏障。元代诗人戴表元曾以"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来赞誉湖州。2006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湖调研时特别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湖州要充分认识并发挥好生态这一最大优势"。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0,(3)
正《小康》杂志社课题组在国内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了"新型生活形态社区"的概念:"鑫远·太湖健康城是一座真正值得从全国样本的高度进行挖掘、提炼和示范的新型生活形态社区,它代表着所有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具备打造成全国独一无二的'综合性样本案例'的条件。"鑫远·太湖健康城坐落于湖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用地约20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米,总投资超200亿元,是一座以医养为需求点,建立在产城融合基础上,通过提供中国老龄化解决方  相似文献   

6.
祁际平  张弘 《中国人大》2010,(21):38-38
4月19日上午,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及浙江省湖州、嘉兴五市的人大常委会和政府有关负责人,共同参加由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发起的"环太湖五市人大推进治理太湖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会议发表了环太湖五市人大联合推进治理太湖《无锡宣言》,并签署合作意向书,约定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立足当地,合力治太,以尽早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让太湖这颗江南明珠重现碧波美景”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湖州上下紧紧围绕打造长三角"健康谷"的目标定位,聚焦项目平台企业精准施策,实现了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湖州正引入一系列国内外高端康养资源,优化整合,打造集聚全球一流水平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哪一座城市能让大健康与其发展并肩同行?春暖花开,长兴太湖之滨,一派欣欣向荣,龙之梦、鑫远健康城等一批集旅游休闲、生态康养于一体的重大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8.
《今日浙江》2012,(6):64-65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汀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是元代诗人戴表元对湖州的美好赞誉,也是今日湖州的真实写照。湖州是竹文化、茶文化、园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生态环境优美,林业资源丰富,森林文化浓郁,创建森林城市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静 《观察与思考》2008,(20):22-25
2007年11月2日,在紧张筹备了将近半年之后,浙江大学和湖州市共建的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终于迎来了自己气氛热烈的成立大会,来自浙大、湖州的专家学者和湖州的龙头企业代表、专业科技合作社负责人济济一堂,共同庆祝浙大和湖州进行新农村建设合作以来的一项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太湖南岸,天下粮仓。眼下,金灿灿的稻谷颗粒归仓,又一批冬种作物紧随其后,湖州农村进人了冬闲前最忙的时刻。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湖州在省级新农村建设体制创新试验区建设、农技推广模式、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金融等方面,着力深化改革,大胆探索创新。广大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民搬进新社区,现代经营主体田头唱主角,农村工业则向开发区、功能区集中  相似文献   

11.
中共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向全省发出了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动员令。湖州作为浙江北部、太湖南岸区域性中心城市,理应为全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全市干部群众要以学习、宣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为动力,努力实现湖州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推  相似文献   

12.
近期,无锡湖州两市政协携手为保护太湖、治理太湖建言献策,收到良好效果,也受到政协内外的广泛赞誉。我们为两市政协跨区联动、积极履职的创新实践喝彩!政协跨区联动,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近年来,各级政协紧  相似文献   

13.
吴立波 《中国减灾》2007,(11):16-18
太湖污染时日已久。面对着严重的污染,湖州和无锡这两个"苏南模式"的典型城市,如何在发展与治污中前行,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黄小伟 《中国减灾》2007,(11):19-20
太湖污染时日已久。面对着严重的污染,湖州和无锡这两个"苏南模式"的典型城市,如何在发展与治污中前行,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太湖污染时日已久。面对着严重的污染,湖州和无锡这两个"苏南模式"的典型城市,如何在发展与治污中前行,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浙江人大》2012,(7):1
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是浙江省14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范围涉及吴兴区、南浔区、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太湖旅游度假区、长兴县5个县级行政主体所辖部分区块,包括规划控制区、重点规划区(62.73平方公里)和"十二五"开发建设区(29.98平方公里)等三个层次。根据《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战略要求,南太湖产业集聚区认真贯彻城市空间组团式拓展战略,结合重大基础设施走廊,遵循自然生态脉络,体现发展层级,突出发展重心,构建"一核心、三片区"的空间发展总体  相似文献   

17.
太湖污染时日已久。面对着严重的污染,湖州和无锡这两个"苏南模式"的典型城市,如何在发展与治污中前行,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今日浙江》2012,(10):64-65
湖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现如今,水乡秀气灵气的湖州人正加快"奋力崛起"的脚步,努力要把湖州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特色明显的魅力城市,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浙江》2007,(6):F0002-F0002
从“缺电之忧”中走过,经历“克难之艰”,湖州品尝到了电网建设的“跨越之喜”。2006年,湖州电力局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电力公司与湖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的《全而加快湖州电网“十一五”发展和共同推进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的会议纪要》,全年共完成电网投资9亿元,建成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33千米,建成和投产220千伏变电所1座、扩建1座、110千伏变电所13座,新增变电容量9l万千伏安,全社会用电量突破95亿千瓦小时。  相似文献   

20.
孙文友 《今日浙江》2010,(15):48-49
近年来,湖州市全面实施"增强‘三力’、奋力崛起"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组织实施以"南太湖精英计划"为龙头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该计划自2008年启动实施以来,在湖州重点发展的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累计引进海外创新创业型领军人才及其团队27个,注册企业24家,实施产业化项目19个,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