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手记:朱旦华(1911—2010)是毛泽民的爱人,毛远新的母亲,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女性。本文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的《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谈录》一书。作者马社香自2000年初夏以来.追踪采访朱旦华达11年之久.以口述整理的形式编撰成书。  相似文献   

2.
王采南 《党史纵览》2007,(12):49-52
朱旦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人.她的第一位丈夫,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毛泽民被害后,朱旦华等人被党组织营救回到延安.她的第二位丈夫是方志敏烈士的弟弟方志纯.方志纯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西省省长并任省军区第一政委.朱旦华和毛泽民的儿子毛远新,在"文化大革命"中曾任辽宁省省委书记,是毛泽东最信任的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朱旦华是毛泽东胞弟毛泽民的爱人,也是毛远新的母亲。口述史专家马社香女士曾前后11年追踪采访朱旦华,真实追寻朱旦华亲历的重大事件的本来面目。本期刊发马社香女士对朱旦华的访谈,第一次从子女教育的新角度,探讨毛泽东教育革命思想的某些真谛。笔者:毛远新回到北京后,毛主席是如何教育他的?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政协原副主席朱旦华,一生充满传奇,先在新疆与毛泽民生死与共,后又与江西省原省长方志纯结为革命伴侣,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人。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朱老,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了,您和方志纯(1949年6月,朱旦华和方志纯结婚———编者注)当年就受到冲击?朱旦华:1966年底,我和方志纯开始受到群众批判。回想起来,这和江西、全国"文化大革命"整个进程有关。1966年6月,《江西日报》还在紧跟《人民日报》,点名批判"三家村店江西分店老板""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帮分子"谷霁光,派出工作组到大专院校。7月,江西省委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成立,黄知真为组长。8月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是由湖北籍才女贺彦微于1916年创办的,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悠久的办学历史。是新疆近代教育的摇篮。解放前毛泽民的夫人朱旦华等一大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者曾在这里工作,进行革命活动,使她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疆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撒播革命火种的重要基地,成为新疆抗日救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全国解放后,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毛泽民,方志敏、方志纯,毛远新……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是世人所熟知的。但说到朱旦华,你可能的确不知道她是谁!然而,她的一生,便是与前面所提及的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紧密相联的。这位默默无闻,至今仍然健在的老革命,历经九十多个风雨人生的磨练,凝集成一个个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本刊特约著名党史专家刘勉玉教授,依据历史真面目,采访主人公和相关人士,以朴实细腻的笔调撰写出《朱旦华革命人生传奇》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朱旦华(1911.12—2010.5),毛泽民烈士夫人。笔者对其访谈录之一《对毛泽东婚姻家庭的几点认识》发表后,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多家媒体转载。在笔者对朱旦华的长年访谈中,朱旦华对毛泽东如何教育身边子女谈得比较多,且有比较深入独特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作为毛泽民的妻子、毛泽东的弟媳妇,朱旦华在边城迪化待了九个年头。她和她的儿子毛远新,曾蒙难于盛世才的监狱……朱旦华原名姚秀霞,生于浙江宁波,长在上海。青少年时代,她曾就读于上海务本高中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留在该校教务处当办事员。在此期间,她接触到党的地下组织,并开始到街上撒传单,到工人和贫民中搞宣传。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在党组织的安排和护送下,于1937年冬天来到延安。到延安后,朱旦华进入了陕北公学,经过突击性的短暂教育,三个月后毕业。1938年初,朱旦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朱旦华没有奔赴抗日的最前线,而是被…  相似文献   

10.
黄禹康 《世纪风采》2006,(12):23-24,25,26
1946年7月11日,被军阀盛世才关押的129名共产党员及其家属,从新疆集体出狱,回到了延安。这在中共关系史上是第一次。就在这一天,朱旦华带着儿子毛远新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并不认识弟媳朱旦华,更没见过1941年在新疆出生的亲侄子毛远新。当时毛泽东正领着女儿李讷在窑洞外散步。他听完警卫员介绍,马上抱起五岁的毛远新,两眼望着侄儿,眼睛慢慢地潮湿了。  相似文献   

11.
井人 《党史博采》2007,(2):50-53
<正>毛泽东:“这伢子,我喜欢!”毛远新是1941年2月14日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出生的。母亲朱旦华临产去医院那天,担任新疆省财政厅厅长的毛泽民,因为忙于工作未能陪同前往。一周之后,毛泽民决定给孩子取名“远新”。他意味深长地说:“中国革命任重道远,孩子是在新疆出生的,我看叫远新挺好的。”  相似文献   

12.
阎长贵 《湘潮》2014,(8):34-35
朱旦华,原名姚秀霞,19I1年I2月26日出生。她出生时,清王朝已被推翻,中华民国还未成立,所以有人称她“出生在一个没有朝代的特殊岁月”。朱旦华中学就读于上海务本女中。她非常热心社会活动,积极参加五卅运动等。1931年从上海务本女中高中师范科毕业,留校教务处做办事员。时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国难当头,朱旦华一腔爱国热情,义愤填膺,景仰淞沪抗战的英雄。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她密切和上海地下党联系,进行秘密和公开的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3.
马社香 《党的文献》2012,(5):105-108
朱旦华(1911-2010),毛泽东胞弟毛泽民的夫人。1932年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8月赴延安,次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陕北公学首批赴新疆学员。在新疆先后任迪化女中教导主任、省政府委员等,其间与毛泽民相识并结婚。1942年9月被盛世才软禁,次年初入狱,经受住了残酷考验,1946年7月经党组织营救回到延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西省妇联主任、党组书记,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等。2002年7月30日、31日,2006年11月、12月,朱旦华曾多次接受马社香采访。现将相关采访内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朱旦华 《党史文汇》2014,(11):39-43
邓颖超邀我上山写材料笔者:“大跃进”时期妇女及各行各业劳动竞赛留香历史,但“浮夸风”无疑是众矢之的。“浮夸风”到底是怎么刮起来的?有人说是“上有所好”影响的。朱旦华:党中央,毛主席历来反对假大空。但1958年宣传战线报道的粮食亩产量假数字不少。这说明了很多问题。我说一个具体事例,你们研究者再举一反三吧。  相似文献   

15.
这是朱旦华同志给江西省政协党组的亲笔信,对江西省委照顾解决老同志住新房表示衷心感谢,并请求组织上把自己的住房指标留给更需要的老同志。信的落款时间为2005年10月15日。  相似文献   

16.
马社香整理的《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谈录》出版了。这部书以口述的形式深刻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一批老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一大批人”,他们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以为人民服务为个人行为定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一批人,既是毛泽东思想培育造就出来的,也是蒋介石帮助淘汰锻炼出来的。我们党、我们民族以有这样一批人而改天换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近代帝国主义的压迫蒙骗中站立起来了。这一批人也深刻影响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尊、自强、自立、热爱和平成为新中国的民族精神。我们既要为彪炳史册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骄傲,也要为以毛泽东为首的这样一批具备高风亮节的中国共产党人而由衷地自豪。《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谈录》正是紧紧抓住这一点,颇有力度地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的“新生事件”,40年代的新疆事件,50年代妇女战线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60年代初“粮食短缺”的症结,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教训的一个个重要侧面,有力地证明了任何一个民族及其文化都有资格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已经证明:民族虚无的思潮、劣等民族的怪论是帝国主义殖民宣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笔者:朱老,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了,您和方志纯(1949年6月,朱旦华和方志纯结婚--编者注)当年就受到冲击? 朱旦华:1966年底,我和方志纯开始受到群众批判。回想起来,这和江西、全国“文化大革命”整个进程有关。1966年6月,《江西日报》还在紧跟《人民日报》,点名批判“三家村店江西分店老板”“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帮分子”谷霁光,派出工作组到大专院校。7月,江西省委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成立,黄知真为组长。8月8日,江西省委根据毛泽东“不要工作组,要由革命师生自己搞革命”的谈话精神,撤销工作组。8月28日,省直机关领导干部大会传达八届十一中全会精神,方志纯代表省委在会上讲话。到了1966年冬,刘少奇被北京群众组织点名批判。1967年1月,方志纯作为“江西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揪了出来。主要依据是,邵式平省长去世后,方志纯作为代省长、省长,全面负责政府工作,执行了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特别是1959年庐山会议,方志纯曾陪同刘少奇到1927年他隐居的东林寺故地重游,被上纲上线。1967年2月8日,在八一广场(当时的人民广场)召开方志纯万人批斗会。杨尚奎、刘俊秀、白栋材、黄知真等领导被陪斗。  相似文献   

18.
正时光,总会悄悄逝去;而历史,将会永远站在这里。蓬华的山城村,这个安南永德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位于南安市蓬华镇政府驻地西南4公里处,原是蓬岛大宗的分居。地处湖顶山后,故取名为"山后"。1935年,这里改名山城,属蓬华乡山城保,新中国成立后为蓬岛乡山城村,1991年改称蓬华镇山城村。虽然,近百  相似文献   

19.
毛泽民,毛泽东之胞弟,早年投身革命,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年早逝。人们永远记得他。可是,你是否知悉他的爱妻?她,当年的新女性,在新疆工作期间,以一首《女中校歌》风靡新疆。就是在新疆,她与他初识,经邓发的牵线搭桥,两人最终结缡。毛远新,“文革”后期的风云人物。他不仅照顾毛泽东晚年的起居,而且几乎就是毛泽东卧病后的代言人。在“四人帮”横行之时,他不可避免地参与其间,善恶是非,尽人所知……朱旦华,毛泽民之结发爱侣,晚境如何……毛远新,毛泽东之亲侄,近况怎样……请看本刊专稿。  相似文献   

20.
笔者的老家系上杭县南阳镇新联村(石胆窝),在1929年革命烽火年代是苏区新杭县的一个革命基点村,全村80%左右的青壮年参加了红军闹革命,我大哥黄炜华就是其中之一。2012年,上杭县委、县政府对全县27位开国将军的故居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拨款,以"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