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你在德国住一阵子,收到邻居告你的法院通知,别将他 们归类于"对外国人不友善"。其实他们不会胳膊肘往里拐,凡 是近邻行为过分者,均会告到法院,毫不通融。 德国法院每年要审理四五十万件专告邻居的案子。有一个 叫威克的家伙闲来无事决定整理一下邻居互相看不顺眼的案 例,出了一本书叫《亲爱的芳邻,没问题吧?》,指出邻里之间的 相处之道,提醒大家切莫逾越"法律界限"而不自知。 邻人桃树结果累累,越过墙占了你家领空,仍属对方财产,不得 随意采摘。不过熟桃子若落到你家领地,邻人来捡就算小偷行为。 邻家树木过大,影响了你家的空间利用,你可修剪树枝,但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中国处于大治之年。这里的"治",指治理,更指法治。因为"治",国家正于细微之处渐渐脱胎换骨。这一年,反腐风暴劲吹。从打虎拍蝇到海外猎狐,从铁腕治吏到厉行法治,一份巨细靡遗的反腐成绩单令举世肃然。这一年,立法动作频出。《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预算法》《行政诉讼法》等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法律完成大  相似文献   

3.
近日无事,随意翻阅蒲松龄《聊斋志异》。读至卷五《骂鸭》篇,区区百字余,读来甚觉有趣。反复读之,掩卷而思,始觉“异史氏”之“一骂而盗罪减”之评语,绝非冤冤相报的“陈腐思想”可以评断。只是对“谁有闲气骂恶人”一句,即使今天,尤其是司法工作者更可作深入思考,此中大有深意。  相似文献   

4.
秦汉盗罪及其立法沿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晓君 《法学研究》2004,26(6):137-146
将张家山汉简《盗律》与相关文献记载相结合 ,通过汉《盗律》与唐律的比较 ,可以看到秦汉时期各种类型的盗罪的特点及相关立法 ,《盗律》的沿革轨迹也是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5.
大约100年前,美国密苏里州伦道夫县有一个叫克拉克的村子,村子里有一户贫困人家,家里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一天,男孩的妈妈让他去把30只鸡蛋卖给邻居。临出门前,妈妈对小男孩说“:孩子,这30只鸡蛋能卖40美分,如果邻居嫌贵,就卖35美分。”孩子听了妈妈的话就拿着鸡蛋到了邻居家。到了邻居家,邻居就问他这鸡蛋要卖多少钱。小男孩并没有像一些自作聪明的孩子一样撒谎,而是选择了诚实。他把妈妈告诉他的话一字不差地告诉了邻居。邻居一听笑了,说“:你这么聪明的孩子,把你妈妈的话一字不差地告诉了我,如果让别人知道了,岂不会说你太笨?但是,…  相似文献   

6.
谢晶 《法学杂志》2015,36(2):79-86
盗律是《大清律例》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盗行为发生的时间与空间,常是决定定罪与量刑的重要因素,其影响着盗行为的恶劣程度——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以及盗行为对被害人、社会公众产生的身心损害程度等。此处古今"刑法"之异同,折射出中西文化之间的某些重要的扞格与暗合。  相似文献   

7.
新闻背景:   “27岁青年强奸邻居八旬老太“   1998年3月20日,河南省的平顶山日报《社会新闻·人与法》版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一青年强奸老妪丧尽天良》的爆炸性新闻,该报道称:“3月9日,我市郏县渣元乡渣元村27岁的男青年王旭亚,因强奸78岁的老妇被警方刑拘.2月23日上午,渣元乡渣元村一中年男子到郏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报称:家中年近八旬的老母昨天夜里被人强奸,因被奸后大出血现住在县人民医院.大队长秦中杰接报后立即带人来到发案现场.……  相似文献   

8.
正一、三明市"依法治市"督导考核标准及其结构模型检视(一)三明市"依法治市"督导考核标准及其结构模型检视。三明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福建省依法治省办制发的《法治城市创建活动考核指导标准责任分解》,于2012年11月13日制定了《三明市依法治市"三五"规划督导考核标准》(明治市办〔2012〕25号)。从考核标准(表一)看,三明"法  相似文献   

9.
因荷兰艺术家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制作的"大黄鸭"(Rubber Duck)在国内各地巡展,故有关其依据我国《著作权法》能否享有版权的讨论日益显得重要与紧迫。毕竟,这关系到众多国内"山寨大黄鸭"们是否合法的问题。本文拟从目前国内艺术界与知识产权界关于"大黄鸭"版权的争议入手,以司法视野来探析"大黄鸭"依据我国《著作权法》能否享有版权,并最终得出其因系该法所规定的模型作品而享有版权,理应得到法律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南云 《法人》2013,(5):95-95
《影子里的中国--即将到来的社会危机》作者:吴敬琏、郑永年、(美)亨利.基辛格等著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定价:39.80元谈经济离不开政治,谈中国离不开世界。《影子里的中国——即将到来的社会危机》是一本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国际学者把脉政治时局和经济轨迹、预测未来危机的著作。本书澄清了当下中国的改革理路,从"中国轨迹"到"危险的邻居",从"即将到来的危机"到"未来中国的陷阱",围绕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发展陷阱、金融革命、社会核心价  相似文献   

11.
论自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自首制度在我国具有长远的历史.根据学者研究,早在奴隶制的周朝初期,就有自首制度的雏形.《尚书·康诰》中说:"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明丘浚认为:"此后世律文自首者免罪之条所自出也."当然,它与后世的自首制度还大不相同.到了封建社会,不仅刑法中很早就明确规定有自首从宽的制度,而且随着封建统治者统治的需要和经验的积累,这种制度更不断得到发展,以至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根据出土文献记载,在秦律中已有自首减刑的制度.当时"自首"叫做"自出".《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载:"把其叚(假)以亡,得及自出,当为盗不当?自出,以亡论.其得,坐臧(赃)为盗;盗罪轻于亡,以亡论."意思是:携带借用的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自1991年开通移动通信以来,移动通信用户从当年的1468户,发展到现在的15万户,系统能力从建国初期的2个交换局165个信道,发展到现在9个交换局1万多信道,并于1993年实现了全省联网和全国自动和人工漫游。随着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盗码并机案件也随之出现,并愈演愈烈。所谓盗码并机,就是盗用移动电话码号,非法并机,它通常具备盗码、复制、倒卖和使用四个环节。非法盗并的手机通常称为"伪机"或"分机"。盗码并机是一种发生在特定领域的犯罪活动,是一种智能型犯罪,它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2014年,中国处于大治之年。这里的"治",指治理,更指法治。因为"治",国家正于细微之处渐渐脱胎换骨。这一年,反腐风暴劲吹。从打虎拍蝇到海外猎狐,从铁腕治吏到厉行法治,一份巨细靡遗的反腐成绩单令举世肃然。这一年,立法动作频出。《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预算法》《行政诉讼法》等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法律完成大。  相似文献   

14.
武则天当政时,其女儿太平公主的贵重首饰被盗,武则天大怒,召来潞州长史下令说:"三天之内抓不到盗贼, 就治你的罪!" 长史及其下属的各县吏卒、捕盗差役都十分害怕,但又没有一点办法,只好四处去寻找线索。几个差役在路上遇见湖州别驾苏无名,就请他一起到县里去帮助破案。到县里后,告诉县尉说:"我们捉到盗贼了!"县尉发怒道:"怎么能诬陷、侮辱别驾!"苏无名笑道:"我无论在什么地方做官,捉贼擒盗都是出了名的。这几个人听说过我捕盗的事,请我来帮他们解决难题。"县尉赶忙报告长史,长史又报告武则天。武则天就召苏无名觏见,问道:"你能捉到盗贼吗?" 苏无名回答说:"如果让我捉拿盗贼,请不要限以时日,也  相似文献   

15.
<正> 七、案件审讯案件审讯是司法机构对案件的诉讼双方当事人进行的讯问,是诉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审讯,通过查对证据,才能对案件作出判断。秦司法机构在受理案件后和作出判决前,一般都要经过审讯。秦统治者对案件审讯作了一系列规定。 (一) 原被告双方到场云梦秦简《封诊式》共收录治狱式例23个,除《贼死》,《穴盗》两案的作案人在逃,有待捕获,《经死》一案的自缢尚待查清之外,其余二十个式例均提到了原告人和被告人(有些原告是官吏和治安人员)。其中《告臣》、《黥妾》、《告子》、《疠》和《毒言》等还记载了对  相似文献   

16.
《折狱龟鉴》与古代司法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折狱龟鉴》又名《决狱龟鉴》,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郑克所著。郑克字克明,宋开封人,历任北宋徽宗年间进士,南宋初仕郎、湖州提刑司干办官等。《折狱龟鉴》是在五代和凝父子的《疑狱集》的基础上编篡而成的,共20卷,分释冤、辩诬、鞫情、议罪、宥过、惩恶、察奸、核奸、掷奸、察慝、证慝、钩慝、、察盗、迹盗、谲盗、察贼、迹贼、谲贼、严明、矜谨。收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北宋大观、正和年间各类案例故事276条,395则。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狱讼案例选编,其中的严明、矜谨属于治狱之道;议罪、宥过与惩恶属于定案之法;其他15门都是介绍破案之法,是《折狱龟鉴》的中心内容。每条目录均仿刘向《晏子春秋》的目录体制,举其纲要,如“孙登求过圆比佩释操弹冤”、“子产闻妇人哭知其有奸”等,读目录即可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证》2012,(7):66-F0004
夜里梦见你了 你是我安静的水田旁 飞泻的瀑布在歌唱 夜里梦见你了 你来到我的梦里 我睡在你的梦乡 我走在你的歌里 你唱着我的诗行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上,"常回家看看"也曾被当做为儿女、为官的一个必备条件. 老话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事实上,在古代,法律上惩罚的不孝,是如下六种行为:诟詈双亲、别籍异财、奉养有缺、居丧嫁娶、匿丧不举和诈称亲亡.从隋唐到明朝,法官只要判一个人"不孝",具体罪名一定逃不脱以上六种.可是到了清朝,乾隆即位以后,法定的不孝行为又多了第七种——忘亲.什么是"忘亲"?《大清律例》写得分明:"游荡他乡、远离父母、不知归养者,均属忘亲不孝之人."换句话说,你必须常回家看看. 如果不常回家看看,会受到什么惩罚呢?这要看情况,看你是平民还是官员.如果是平民拒绝回家探望父母,一经父母"首告到官",政府就会像通缉罪犯一样通缉你,逮住之后,"拘送归家"——把你捆起来,强行遣返,因通缉和遣返产生的所有费用,譬如公差的来回路费,都由你来出.这还不算完,以后政府征用差役,会优先"考虑"你,而减免钱粮的时候,却没有你的份儿.这里有一个前提:得由你的父母亲自去告,然后官府才会受理,亲戚邻居检举揭发的不算.  相似文献   

19.
版权     
盗播《甄嬛传》,网络回看首次被认侵权;盗播《最强大脑》,风行网成被告;乐视状告京东,为《画皮》维权;中青文传媒诉百度文库案一审宣判,百度判赔40万元  相似文献   

20.
"两抢一盗"案件中在"户"和"入户抢劫"的认定,携带凶器抢夺、驾驶机动车实施抢夺行为的理解,盗窃未遂的确定、盗窃数额的计算,赃证物品的价格鉴定及这类犯罪的罚金刑适用和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衔接等方面各界争议较大。打击与预防"两抢一盗"案件,应当从立法政策、司法政策、执行政策、社会政策四个方面进行刑事政策完善。具有财产性质的特殊盗窃、诈骗、抢夺罪在具备《刑法》第269条规定的其他主客观条件下,能够成立转化型抢劫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