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袭取沈阳,并迅速占领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张学良当时任陆海军副司令兼东北边防司令,住在北平。他虽有抗日雄心,但他接到过蒋介石不准抵抗的密令,迫于压力,按兵未动。国人不知内情,致使张学良遭受“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相似文献   

2.
1928年6月3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只身化妆成士兵,搭乘兵舰驰返沈阳,在危难震撼之际,稳定了东北局面。 当时,张学良年仅27岁,不仅日本人不把他放在眼内,连东北的不少军政领导人也不把他放在眼里,其中尤以杨宇霆、常荫槐二人为最。杨、常均为东北的老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的大名中国人几乎无不知晓,他的传奇一生是历史学家、传记作家、戏剧家和影视家永远津津有味、挖掘不尽的题材。唐德刚先生撰写的《张学良口述历史》一书曾评价:"张学良可能是中华民国史上最‘花’的花花公子了。但治民国史者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位统兵治政的干才"(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版,P209)。东北易帜、西安兵谏,这是改写中国  相似文献   

4.
何塞·德圣马丁(José de San Martín)是十九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杰出领袖和民族英雄,是阿根廷、智利和秘鲁三国“自由的奠基者”,被称颂为“南美南部解放者”,与“南美北部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齐名并誉。圣马丁1778年2月25日生于现今阿根廷东北部科连特斯省的圣马丁(原名为圣佩尤)镇,后迁居布宜诺斯艾利斯。他父亲胡安·圣马丁是军人,担任过圣佩尤地区的副都督,开办过砖瓦厂。他从小就很喜欢听父亲讲当地人民抵御外侮、保卫祖国边陲的事迹,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陶冶。他八岁随父母覊旅西班牙,十一岁在西班牙开始军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中,有许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李明源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从大革命与共产党人接触开始,就一直向往共产党、帮助共产党他堪称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1)李明频的青少年正处在国共合作进行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代.他的家乡湖南酸陵县板杉乡苏空冲,就在这大革命浪潮推动下掀起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农民运动.他的父亲就是苏家冲农民协会的主席.他的许多亲戚与同学,都是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热血青年,如后来成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就是他的表兄弟;又如后…  相似文献   

6.
正张希尧是辽宁省西丰县人,1928年考入东北大学,为理工学院化学系学生,曾经担任学生会主席,在同学中威信极高,因而深得校长张学良器重。九一八事变后,张希尧与大批学生流亡到北平。当时,东北大学秘书长介绍给他一份薪水颇丰的工作,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拒绝了,而是全力以赴投身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北失地的斗争中。  相似文献   

7.
欧阳华1958年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从上海来到黑龙江省鹤岗矿务局。欧阳华在鹤岗上完了小学、中学,1974年高中毕业。在当时的中国,知识青年的出路就是上山下乡。欧阳华下乡到东北建设兵团农场。但是很快他就招工到鹤岗煤矿,先是在工会上班,因为文笔好,被调去搞宣传。  相似文献   

8.
于元平,这位在香港商界南征北战,叱咤风云,被誉为“东北虎”的亿万富豪,确实创造了无数得意之作。作为建筑领域的大佬,他首先创建了中国的最高建筑—— 68层的深圳地王大厦;接着营造了 80层的广州中天广场,又刷新了这一纪录,成为亚洲之最。 香港商界中崛起的“东北虎”  于元平出生于中国沈阳。他的童年是极为不幸的,还在他处于孩童时代,父亲便因病去世了,他不得不由母亲一人艰难抚养;谁知过了不久,母亲也因贫病交加,一场大病之后,便追随父亲而去。失去双亲的于元平,只好依靠亲戚们的微薄接济维持生活和攻读学业。   …  相似文献   

9.
由张氏家族的姻亲延伸,张学良的姐夫鲍毓才及其堂弟鲍毓麟,与张学良既是儿时玩伴,又是东北讲武堂同学。鲍毓才的妹妹则嫁给了林则徐的五世孙,林氏后裔也成了张家的姻亲。如此,张、鲍、林三家都有了关系。  相似文献   

10.
"花儿金"祖上很早就落户到南城花市,是不是很早就是以做花为业呢?就这一点,金铁铃不认可。他说:我们家在旗,吃着朝廷的俸禄,做花儿就是一个玩儿。他说,父亲年轻时,好掼跤,曾经在善扑营和成王府的一位王爷学皇家的掼跤术,以后被选为朝  相似文献   

11.
20年代末 ,张学良主政东北。为了抵制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野心 ,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当局积极调整对外政策 ,积极向欧美靠拢 ,借助美国力量对抗日本 ,在东北实现了易帜。东北当局为了维护主权 ,采取各种措施抵制日本势力 ,并力图收回中东路权益 ,与苏俄发生了大规模边境战争。总之 ,拒日、反苏、亲美 ,成为 2 0年代末至“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当局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地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纸《盛京时报》,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舆论宣传阵地。热河事变前后,《盛京时报》违反尊重客观事实的报道原则,战前宣扬日本为"自卫"被迫发动战争谎言,战争中渲染关东军与热河人民和谐共处、贬损张学良及东北军的形象;战后批评蒋张的"不抵抗"政策、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等,充分暴露了《盛京时报》为日本侵华战争服务的殖民性质。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纪念馆位于沈阳市柳条湖桥,是83年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地。这座“残历碑”将时间凝聚在1931年9月18日。那一夜,日本关东军在距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炸毁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后诬称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开始了占领中国东北的侵略行为。  相似文献   

14.
母亲去世后不久,他把父亲接到了城里。父亲一开始不愿意,说城里太远,他一走,怕母亲在乡下孤单。他知道父母感情很好,母亲的去世让父亲很伤心。父亲的年纪也不小了,身体也不太好,他说:“就到城里去散散心,过些日子再回来。”父亲这才没有坚持。他在家陪了父亲两天,然后就上班了。他很忙,在一家很大的公司做着部门经理,事情千头万绪,烦杂缠人。他想请个保姆,但父亲没有同意,说又没有什么事,不必花那个钱,再说,自己还不习惯有人伺候。“要不你下班的时候带份报纸来。”父亲说。他上班的时候,父亲就在家里看电视,有时也会下楼,到附近走走。他生…  相似文献   

15.
宁军 《海内与海外》2008,(1):1-1,4-7
2007年10月15日,是张学良辞逝六周年的忌日。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逝世于美国檀香山,走完了他漫长而传奇的一生。张学良与杨虎城发支“西安事变”,促成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不朽功绩,已经彪炳于史册。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都给予张学良将军高度评价,盛赞他是堂堂正正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6.
“不能忘记老朋友”,这是中共历代领导人六十多年来对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先生的特殊尊重。在海峡两岸阻隔、张学良软禁不释的阴冷岁月,中共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传递对在台湾的原国民党老朋友的关切和惦念。在一次纪念“西安事变”的活动结束后,周恩来特意对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说:“我近来很想到你家吃东北菜。如果哪天汉卿获释,我是要亲自去接他回来的。”“不要忘记老朋友”1975年,周恩来总理已是重病缠身了,多次昏迷。就在这种情况下,当他苏醒过来时,还是强撑病体,找有关人员研究台湾问题,关注台湾的老朋友。1975年9月4日,周恩来就3日《参…  相似文献   

17.
鲁迅从小就受人冤枉,受流言蜚语的议论。他成了文化界的名人之后,也有很多人嫉恨他,一个有思想锋芒的人,一定是有人爱他、有人恨他。一个人如果大家都说他好,这个人你一定要警惕,他是有问题的人,一个正经人不可能所有人都说他好的,因为社会上的人的利益是不同的,怎么可能一个人警察也说你好,小偷也说你好呢?比如有的人辩论不过鲁迅,就想别的办法,说鲁迅是拿卢布的.什么叫拿卢布的呢?卢布是苏联的货币,苏俄的货币,说他拿卢布就是暗示他是共产党的人,他是苏联共产党派来的文化特务。所以这话是很阴险的,因为你的话接近于共产党嘛,你为共产党说话嘛,所以说很多人不采用正常的辩论途径、辩论方式,而是企图在肉体上给别人带来威胁,这就是文化界的小人、道德败坏的人,这也是一些小人常用的伎俩,就是用文章之外的办法来打击对手,说鲁迅是拿卢布的这个流言可以说持续了鲁迅的终生。鲁迅虽然是共产党的同路人,但是因为他看到共产党是被压迫者,共产党是在野党,而且不是合法的在野党,是站在被压迫人民一面说话的人,是被镇压的人,所以他是站在弱势群体一面,他才和共产党成为同路人。但是他自己并不是共产党。  相似文献   

18.
抗法战争后期,我人民解放军应诺为越军培训、组建防空部队。1952年夏天,越军派出一批从团至班级的领导骨干在我国东北地区防空学校就学。1953年4月1月,越军第一个高炮营(37毫米高炮营)在中国国土上成立,自此越军把这一天作为他们的“防空军节”,每年都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举世闻名的“奠边府战役”,就有刚从中国培训回来的一个37毫米高炮团参战,该团协同地面炮兵一共击毁、击落法机62架。越防空部队首次参战,便  相似文献   

19.
11月2日晨,三三八团三营在瓦院附近,歼灭敌人一个加强连,毙伤18人,俘150余人。同时,一营攻入敌人的龙山煤矿,打退敌人几次反扑,支援二营攻占球场至军隅里公路上的玉泉车站。二营五连控制玉泉车站北山制高点后,见  相似文献   

20.
辽宁近代的名人里。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大概是最有知名度的了。而张作霖的儿媳、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正是出生在辽吉两省之交的郑家屯(当时辽源州的治所)。她的父亲于文斗。则是辽源巨商、“丰聚长”粮号的老板。 堂堂奉系巨头张作霖,当初为啥选了个出身商家的女子当儿媳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