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两岸“三通”问题是两岸关系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一直是两岸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实现两岸全面“三通”,不仅是两岸关系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两岸能否迈向统一的必由之路。研究两岸“三通”问题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两岸“三通”基本实现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现实价值进行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
马英九执政以来,两岸关系步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取得了重大突破和丰硕成果。两岸经贸文化等交往的持续深入发展,对推进两岸建立互信机制既提出了要求,也创造了平台,奠定了基础。虽然两岸互信机制的建立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影响两岸互信机制建立的困难与挑战,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去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以创新的精神去探索建立两岸互信机制的路径和架构,不断开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以期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新阶段,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处理好两岸关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推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实践中,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台海局势的变化,准确定位两岸关系,并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提出一系列新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坚决打击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两岸“三通”问题是两岸关系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一直是两岸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实现两岸全面“三通”,不仅是两岸关系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两岸迈向统一的必由之路。研究两岸“三通”问题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同志在继承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台工作思想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从全民族发展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方向""两岸一家亲""大陆发展是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等对台工作思想。习近平对台工作思想既重视一脉相承又强调与时俱进;既重视两岸各自利益又强调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既重视法理因素又强调情感因素;既重视经济社会融合、心灵契合又尝试探讨两岸政治关系;既重视台资企业又强调基层民众与青少年,是新时代开展对台工作的行动纲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平发展要有新思想,开创新局面要有新思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新事业和新创造,需要新理论新政策,两岸应怀有一种超越地域间政治矛盾长期对峙的新视野和新智慧,在多极化、多元化世界政治范围内重新进行思考、定位和选择.一方面我们要照看到两岸发展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我们又要不纠缠于历史,要有创造性的视角和眼光,更多的朝着未来或朝着两岸民情、民意去转变,超越某些政治狭隘和短视,排除西方敌对势力的阴谋干扰,着眼于中华民族长远的政治利益,着眼于两岸政治所共同追求的人民福祉和幸福,着眼于未来去重构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累积互信与尊重,培植共同利益,形塑共同价值,高屋建瓴重构未来,不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八大报告科学地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之间的辩证关系,阐释了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目的,指明了深化两岸政治互信的方向和破解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难题的路径,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祖国统一大业的关系,从而坚定了我们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两岸融合发展是习近平国家统一思想的重要政策主张.两岸融合发展可视为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政策工具.两岸融合发展的范围涉及个体、群体和整体三个层次,涉及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两岸融合发展政策实施的挑战和障碍涉及两岸排斥、模式因素和政治因素.推进两岸融合发展,要加强舆论宣传,加强理论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管理创新,加强平台建设,把握阶段特征,加强法制建设,建设评估体系.两岸融合发展可以为两岸关系由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创造条件,但并不能保证两岸必然沿着这一道路走向统一.推动两岸走向和平统一还应及早在两岸融合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寻求推进和平统一的替代思路和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们将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循序渐进的思路,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促进两岸文教交流,扩大两岸各界交往,稳步推进两岸关系。两岸关系得以实现历史性转折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关键在于两岸双方就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达成了一致,建立了互信,形成了良性互动。两岸应当继续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巩固和增进互信。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论”“利益连结论”与“价值认同论”构成了现阶段对台“统一论述”的三个视角,并分别扮演了“统一论述”的根基、动力与重点的角色.在今后的反“独”促统对台统战工作中,必须旗帜鲜明地高举“民族主义论”,反对任何分裂中华民族等“台独”行径,以“利益连结论”作为两岸互动渠道,在两岸关系不断深入融合进程背景中注重两岸价值认同的磨合与理解,强化与稳固两岸关系的深层结构,加快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博大精深,现实性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忠诚的继承者,在推进祖国统一的进程中,继承和发展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矢志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致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弘扬孙中山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政策,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不断推进两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岸交流越来越全面深入地今天,中华文化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加凸显,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巨大作用不容忽视。台湾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两岸经贸关系日趋成熟化客观地要求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共识。中华文化永远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它强大的凝聚力把海峡两岸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既是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两岸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全面伟大复兴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目的是维护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追求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也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我们一定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祖国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有利于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于两岸积累互信、解决争议,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对台工作。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多次会见连战、宋楚瑜、郁慕明、萧万长、朱立伦等台湾重要客人,公开发表对台工作讲话十余次,提出了一系列对台工作思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两岸一家亲;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探讨统一之前的两岸政治关系,为破解两岸政治难题创造条件。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对台工作思想,推进对台工作,需要牢牢把握好以下基本着力点:进一步提高做好对台工作的自觉性、紧迫感;进一步明确当前对台工作形势,读懂台湾这本书;更加关心台湾民众,进一步增加台湾民众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的获得感;更加有效地开展台湾基层民众和青少年工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做好重点人群工作;加强专职对台工作队伍建设;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5.
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对台工作。习近平同志任总书记以来,多次会见连战、宋楚瑜、郁慕明、萧万长、朱立伦等台湾重要客人,公开发表对台工作讲话十余次,提出了一系列对台工作思想,主要包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两岸一家亲;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探讨统一之前的两岸政治关系,为破解两岸政治难题创造条件。学习贯彻习近平对台工作思想,推进对台工作,需要牢牢把握好基本的着力点:进一步提高做好对台工作的自觉性、紧迫感;进一步明确当前对台工作形势,读懂台湾这本书;更加关心台湾民众,进一步增加台湾民众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的获得感;更加有效地开展台湾基层民众和青少年工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做好重点人群工作;加强专职对台工作队伍建设;在对台工作中加强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6.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也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我们一定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祖国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有利于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于两岸积累互信、解决争议,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讲话为两岸关系指明了和平发展方向。两年来,两岸公权力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构建了和平发展愿景,逐渐制度化了两岸共同经济利益,从而推动了两岸和平发展进程。这种背景下,“反独”的新任务就在于化被动为主动,如何与民进党接触、交流,并达成共识。“促统”就在于站在民族高度如何实现两岸公权力之间的政治谈判。“反独促统”工作的关键在于两岸民间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重要讲话指出,“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的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揭示了祖国统一的实质和目标,两岸关系当前的状态是“一个中国”在主权和领土上统一、政治对立、人民分离,“复归统一”就是要达成主权、领土、政治一体的完全统一状态。“两岸复归统一”讲话科学地解析了祖国统一的层次,拓展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思路,具体提供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新启示。本文拟从“两岸复归统一”的概念解析出发,厘清“一个中国”的法理依据和“两岸复归统一”的现实基础,并尝试探讨“两岸复归统一”可能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这篇重要讲话高瞻远瞩,以“一个中国、和平发展”为主调,总结了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和重要成就,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战略部署,是指导现阶段对台工作政策与实践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两岸发展的未来。海峡两岸同宗同源、同门同种,两岸青年共同享有中华文化。中国走进新时代,传承中华文化,促进海峡两岸心灵契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台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及今后处理两岸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前,研究台湾青年中华文化认同的变化历程和现状、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领两岸关系未来发展方向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