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外来务工人员法律认知水平与法治社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法律认同片面、偏激;法律维权处于被动地位;法律信仰不足。而我国当前普法针对性不强、普法方法形式单调枯燥,活力不足,对外来务工人员触动不大等是当前普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外来务工人员普法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增加普法投入;改进普法方法、形式,创新载体建设,以期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普法宣传实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我国普法理念的突破、普法主客体对法律的态度以及普法方式的改变都有重要的影响。"家"、"国"思想中对个人权利的压制以及礼法合一、德法并举的方针对普法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阻碍。传统清廉文化对普法主体形象的树立以及法律公信力的建立作用很大。"人情"社会的存在为普法的深入带来了挑战,但却为普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谐"、"民本"思想的提出更为"以人为本"指导下的普法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3.
10月14日,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办事处在东二环北京第五广场工地开展普法宣传和咨询活动,工作人员现场发放的《北京劳动就业报》,《来京务工人员维权手册》等普法宣传材料深受农民工欢迎。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6月2日上午,2009年"江淮普法行"活动启动仪式在合肥举行。省委书记王金山宣布活动启动,省长王三运为法律志愿者授旗,司法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5.
“四五”普法以来,西宁市司法局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重点来抓,在全市推行了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为提高各级干部法律素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取得了显著成效,推进了西宁市“四五”普法和依法治市进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普法"二十年: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泽渊 《探索》2006,(1):150-152
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开创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历程。从“一五普法”到“四五普法”,从普及法律常识到普及法律知识,它伴随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五五普法”将走向何方,为世人所瞩目。如何树立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理念,将成为新一轮“普法”的重点,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内容、形式到要求,都将发生重大的转变。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委党校的几位法学专家,就中国“普法”问题开展一次笔谈,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这次笔谈的要目如下:□中国“普法”二十年:回顾与前瞻□“普法”的重点是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现代法治观念□从“受体”的立场与视角看“普法”的限度□二十年“普法”与宪法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7.
徐继敏 《探索》2006,(1):156-157
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开创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历程。从“一五普法”到“四五普法”,从普及法律常识到普及法律知识,它伴随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五五普法”将走向何方,为世人所瞩目。如何树立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理念,将成为新一轮“普法”的重点,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内容、形式到要求,都将发生重大的转变。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委党校的几位法学专家,就中国“普法”问题开展一次笔谈,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这次笔谈的要目如下:□中国“普法”二十年:回顾与前瞻□“普法”的重点是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现代法治观念□从“受体”的立场与视角看“普法”的限度□二十年“普法”与宪法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8.
从"受体"的立场与视角看"普法"的限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太贤 《探索》2006,(1):154-156
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开创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历程。从“一五普法”到“四五普法”,从普及法律常识到普及法律知识,它伴随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五五普法”将走向何方,为世人所瞩目。如何树立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理念,将成为新一轮“普法”的重点,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内容、形式到要求,都将发生重大的转变。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委党校的几位法学专家,就中国“普法”问题开展一次笔谈,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这次笔谈的要目如下:□中国“普法”二十年:回顾与前瞻□“普法”的重点是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现代法治观念□从“受体”的立场与视角看“普法”的限度□二十年“普法”与宪法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9.
莫于川 《探索》2006,(1):152-154
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开创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历程。从“一五普法”到“四五普法”,从普及法律常识到普及法律知识,它伴随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五五普法”将走向何方,为世人所瞩目。如何树立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理念,将成为新一轮“普法”的重点,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内容、形式到要求,都将发生重大的转变。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委党校的几位法学专家,就中国“普法”问题开展一次笔谈,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这次笔谈的要目如下:□中国“普法”二十年:回顾与前瞻□“普法”的重点是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现代法治观念□从“受体”的立场与视角看“普法”的限度□二十年“普法”与宪法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法之路,离不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这是保障我国公民知法守法、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的基本途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法宣传教育机制,需要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普法宣传教育队伍,在重点做好对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普法的同时,注重大众化普法宣传教育。此外,根据我国国情和河北省省情,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做好落后边远地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普法宣传教育。在普法的形式和方法上,要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并力争做到普用结合、学以致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武警济南军事法院院长耿志亭,入伍24年来,自觉扑下身子。踏踏实实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引导官兵学法、用法,为官兵及其亲属排忧解难,因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优秀其产党员,并被评为全国“四五普法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2.
《北京支部生活》2010,(9):67-67
<正>2010年8月3日,北京市司法局的视频会议室内举行了《我与"五五"普法》征文活动表彰总结会。会上,有关领导、嘉宾、获奖者济济一堂,在热烈的氛围中,回顾活动历程,畅谈"五五"普法收获,并对"六五"普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学习月刊》2012,(7):2-F0002
“五五”普法以来,黄石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按照强化领导抓保障、突出重点抓落实、普治结合抓深入、创新机制抓提高的思路.狠抓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大力开展依法治理活动.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宣武区师范学校附属第二小学(以下简称“宣师二附小”)是远近闻名的普法名校,丰富多彩的普法活动、科学的课程设置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15.
史晶  武铭 《先锋队》2011,(7):59
在阳泉城区观象台社区,有一位20多年坚持义务普法的老人。自1990年退休后,张端礼就在社区办起了普法宣传栏,居民家里或邻里之间发生纠纷,大家就找他"评理"。  相似文献   

16.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入到第六个"五年规划",分析全民普法保障措施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六五"普法的顺利开展,必将为推进法治进程、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西宁市城北区为了教育农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围绕“四五”普法规则提出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任务,自去年底至今年3月,利用冬春农闲时机,在全区38个村巡回开展了法律书籍和法制宣传员进入农民家庭的法制宣传教育“双进户”活动。“双进户”活动的开展,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法律素质明显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正>12月3日,叶城二牧场司法、工会、妇联、团委、政工等部门工作人员正在巴扎开展"12.4"宪法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学法、守法的意识。近日来,该场通过普法考试和"法律七进"宣传活动,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青少年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知识。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人》2010,(16):F0004-F0004
2010年,"法律进企业"活动为企业保驾护航为进一步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推动全区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进企业"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全区企业防范和应对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0.
“太需要向农民普法了,农民太需要法律服务了。”自打我们镇党委组建了法律服务团,常听群众这样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