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途径之一。县域是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空间区域,其中尤以县域经济和民生事业统筹发展为重点,而且,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归宿和题中之义。因此,应统筹县域经济与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即推广"晋江经验",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制度安排,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民生取向与社会公正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和共同富裕的社会公正目标,立足于从全局上改善民生并将共同富裕的社会公正目标惠及十几亿人口;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正奠定经济技术基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发展观、民生观和社会公正观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统一和与时代接轨;强调坚持改革方向,为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正提供动力支持和体制保障。科学发展观把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正统一起来,这不仅是民生思想和社会公正理论的进步,也是发展观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7月考察吉林时强调指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这一思想对长春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破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建设幸福长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当前长春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亟需破解的难题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十三五"是长春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社会的两个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目的,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条件。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为了改善民生,让中国人过上更好的日子。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大发展,中国今天就没有可能、也没有资格像现在这样把改善民生问题提上各级政府的日程。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发展,民生是落脚点。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民生改善随着改革发展同步推进,但也难免有人在生活中感受到一些压力。该如何看待民生的获得与变化?新起点上,如何回应民生新期待?  相似文献   

6.
保障民生是执政之基,兴国之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保障和改善民生,若离开科学发展,民生问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我们要把推动科学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来激发广大人民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贵州现代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发展现代服务业既事关当前稳增长,又事关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影响。  相似文献   

8.
民生和谐不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制度的安排。当前民生问题的凸显与制度因素密切相关。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遵循社会公平的原则,进行制度和机制的变革创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改善民生。然而,党对改善民生的认识和决策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程。应该说,改革开放的前20年是将改善民生从属于经济建设的,民生的改善相对滞后。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党作出了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决策,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推进了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情     
保障民生与发展经济相辅相成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强调,保障民生与发展经济相辅相成,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也能促进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基本养老、低保等基本需求方面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11.
正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增加国家税收和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小微企业是目前经济形势下的重要任务。一、当前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为民”也是省委提出的“四个重在”的内容之一。新蔡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在改善民生中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县。  相似文献   

13.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历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在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逐年加大民生投入,年年实施民生工程,民生得到极大改善。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发展目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大弊端是挤压民生福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以民生为本转变的主要对策思路是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真正确立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改革、完善有关的经济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绩效考评机制和考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进行民生建设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五条:党的领导是推进民生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推进民生建设的主体力量;发展经济是推进民生建设的第一要务;统筹兼顾是推进民生建设的基本方法;制度创新是推进民生建设的有力保障。这些基本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践行党的宗旨、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江淮》2010,(4)
<正>百姓利益挂心间,一枝一叶总关情。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心是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尤其是在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期,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牢固的局势下,关  相似文献   

17.
《江淮》2010,(2)
<正>"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是今年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和时代任务。这是保持近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的特质和目的。改善民生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判定科学发展的主要标尺。在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发展中,围绕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业.通过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为改善民生提供有效的保障.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规定和必然要求,是检验执政成效的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19.
赵振华 《求是》2012,(13):30-32
我们党历来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得到极大提高。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  相似文献   

20.
改善民生,不只是一个应对社会矛盾的重大问题,同时更是一个有效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问题;不只是一个符合民意、顺应时代潮流的重大问题,同时更是一个有效推动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一个能否保持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正因为民生问题如此重要,所以2011年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将改善民生问题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等重要的高度来看待,强调指出:要"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