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长治久安——维稳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当维稳易变成维护强势群体利益的工具目前我国社会结构高度分化,不同的群体和阶层的利益开始出现明显差异。这些利益本身往往并无对与错的差别,只要是合法的,都是正当的。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利益分化打破了原有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分界,使社会各阶层对利益资源的占有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利益分配机制主导下的利益格局渐次形成。一方面,利益分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社会阶层的合理整合,推动社会民主进程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的分配格局依然控制着社会资源的分配,又带来了社会分裂,阻碍政治制度建设,动摇政治合法性等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李鹏  刘金东 《求知》2007,(12):19-20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积极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矛盾,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考验。因此,从战略高度审视和化解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矛盾,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态环境,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4.
试从利益视角解析当前社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理论探讨》2006,1(5):16-19
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集中表现为各种利益的冲突和碰撞,这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最突出特点,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最根本诱因。正确地从利益视角解析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危机,协调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利益分化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双向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利益分化是农村现代化不均衡发展的产物,对农村社会稳定会产生重大影响。农村利益分化对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双向效应,其既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又可能导致农村社会不稳定。必须通过增强正面效应、减弱负面效应来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辛鸣 《党政论坛》2010,(24):18-18
阶层分化奠定了民主的基石 中国社会这些年来,社会结构不断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涌现。不同的阶层和利益群体有着不同的获取其利益的途径与方式,这些途径与方式固不必然是对立与冲突的,也不全然是一致和互补的。于是,不同的阶层与群体都把自己的利益诉求提出来,相互协商、相互交易,你来我往、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7.
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方式和非制度化方式都存在较大缺陷,这严重阻碍了弱势群体进行正常的利益表达和实现自身正当利益。在目前社会利益冲突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方式,进而构建一套适合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机制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深度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面广量大,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群体利益表达是群体利益协调的前提和条件。群体利益表达失范的发生与发展,是围绕行为主体权益的得失、整合和协调逐步展开的,反映利益诉求群体的共同期待。地方政府的回应方式、回应态势影响群体利益诉求行为的演进,失公、失策、失察和失时的地方政府回应是群体利益表达失范的推进因素。有效预防群体利益表达失范,地方政府应追求公平正义、承担社会责任和维护公民权;知民情,解民意,聚民智,拓展回应渠道;健全应急机制,提高回应效率,增强回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5)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了各阶层利益分化严重,冲突加剧,对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因此,正确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关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现实意义着手,分析了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受阻的原因,从弱势群体自身以及现有的利益表达机制两个方面来积极构建和完善利益表达渠道,从而实现弱势群体的有效利益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一、通过意见表达来监督政府权力 在每个高度组织化的现代社会中,利益集团都是政治生活的重要因素。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普遍现象。意见表达可以说是利益群体(利益集团)制约政府权力最主要的途径,而这种制约集中体现在影响政府的政策决策。利益群体一般都有明确的利益倾向性,这是它们联合的基础。而正是这种利益倾向性促使他们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和地方总会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现代治理理论认为,现代社会的任何一个群体的利益保障,都是这一群体与其它群体博弈的结果。因此,利益有效表达是权益和利益维护的基础和前提。为着保障和维护农民资源环境权益,需要不断提高农民利益表达的有效性。地方政府执政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和农民自身素质提高无疑是其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改革开放以来“普遍受益期”向“利益调整期”的加速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再大变化,利益格局出现了重大调整。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一直坚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社会矛盾不可避免,维护社会稳定面临较大压力,建立和健全深圳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有效解决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益表达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是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利益结构。但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利益表达机制却没有发生同步的变革,以致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政治发展的消极因素。遵循党的十六大精神,构建反应灵敏、沟通快捷、运转高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对于保持社会稳定、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如何处理利益群体参政问题关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稳定。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路径在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渐进式改革更多地表现在经济领域,而政治领域的改革,特别是公民参政权的落实则略显迟滞和不够。由此引起的矛盾和问题使人们产生了诸多不满和怨恨,因此探讨中国利益群体在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上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利益群体参政的路径、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7.
傅恩来 《求知》2010,(10):11-13
<正>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特殊历史阶段,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探讨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成因、特点,研究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各级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应当是各个群体利益关系协调的社会.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的协调离不开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我国现阶段利益表达机制中各群体的利益诉求意识参差不齐,表达利益诉求的机会及效果差异较大,应该强化弱势群体、中势群体的诉求意识,实现平等的表达权利,并建立畅通的表达渠道,使各个群体能够畅通、理性地表达利益诉求,并在党和政府的政策中得到回应.  相似文献   

19.
实现社会各阶层利益协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别显性化的特征,社会利益关系的许多方面尚未理顺,分配制度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加强社会利益的整合既是协调与缓和利益矛盾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网络群体性事件,广义上泛指在互联网上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并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狭义上看,特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呼应,乃至可能或已经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性非正常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