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房正纶 《瞭望》2021,(11):74-75
解决了相对贫困地区劳动力稳定就业、发家致富的问题,形成了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校企双赢的办学模式,探索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新路子、播下就业致富的新希望打造新时期东西部产业和劳务协作升级版,使原州区成为西部地区就业培训高地,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继西部大开发之后,中央最近又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在东北振兴的具体运作中,就业供给不足是其最大的制约"瓶颈"。东北振兴的基点选择是就业供给,即第一供给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湖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湖南劳动力供求矛盾也十分突出,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湖南劳动力供求矛盾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供给绝对数量不断增加与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弱吸纳能力;二是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三是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体制性矛盾。要缓解就业压力,除了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和灵活的就业方式外,湖南还应优化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提升劳动者素质,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4.
上海是劳动力就业比较充分的城市,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用工制度的变革和外省市劳动力的大量涌入,上海的失业问题将显得日益突出,就业压力愈来愈大,能否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件关系到上海能否稳定、健康发展的大事。一、劳动者总体素质偏低是造成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的重要原因从劳动力供给的两种基本类型看,由于上海人口增长而力生的劳动力自然供给引起的就业压力已愈来愈小,因为上海人口开始负增长。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或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产生的劳动力派生供给,给劳动力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而且无论从目前情况看…  相似文献   

5.
陈树生  徐东 《民主》2007,(9):15-17
县域经济充满着活力。蕴涵着希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我国西部县域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相对于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来说。西部县域经济发展还是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就其人力资源因素来说.人力资源的数量与决定县域经济中劳动力的供给、市场需求以及劳动力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劳动力供给主体市场发育现状的研究,提出了完善西部劳动力供给主体市场地位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即就业需求和就业供给不匹配,一方面是用工地区愈演愈烈的"民工荒",另一方面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赋闲在家,工作难觅。究其原因,主要有:城乡分割的制度体系,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难以形成;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工资福利等就业环境落后致使务工缺乏稳定性;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体,其诉求多元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到有限供给转变,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央惠农政策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使农民工外出成本增加,区域用工竞争加剧。  相似文献   

8.
论西部传统产业与中小企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是我国传统工业最密集的地区,但其整体水平较低。西部传统产业竞争力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低。尽管新兴产业是西部大开发的一大主题,但我们同时要看到传统产业在西部大开发中仍大有可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依赖于传统产业;西部地区经济结构化依赖于传统产业;西部地区内部资源整合及吸纳外部资源依赖于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也要建立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提升传统产业是西部大开发的现实选择。发展西部传统部门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可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传统产业并降低就业压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需要中小企业的支撑;传统产业的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中小企业的参与可以拓宽筹资渠道。中小企业作为经济“细胞”,在增强传统产业自我发展能力方面将起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从劳动力需求的角度看,经济体制转变将使隐性失业进一步显性化,国有企业的冗员会更多地成为失业者;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则会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就业机会相对减少。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看,随着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劳动力供给总量显著扩大。据预测,“十五”期间劳动适龄人口将比“九五”期间平均每年多增加200多万人。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大力开拓就业领域,积极创造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0.
周文龙 《学理论》2011,(23):73-74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输出呈现出规模化趋势,劳动力在输出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视角分析可知,对农村劳动力输出的组织和管理属于一种农村公共产品,它的供给应该是由政府主导为主体的供给。通过制度支持和保障、对劳动力的培训和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供给等方面为劳动力输出服务,为促进劳动力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会引起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这种需求变化是人工智能技术就业替代效应、就业创造效应带来的结果。在就业替代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的共同影响下,劳动力需求的结构和总量均将发生变化,变化的具体情况主要受人工智能技术性能、人工智能成本、劳动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劳动力供给维持不变,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化将进一步导致劳动力市场在结构和总量上的双重失衡。要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再平衡,关键是劳动力供给的适应性调整,重点是结构再平衡,但也不能忽视对劳动力需求的调节与总量再平衡。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影响下,劳动力市场依靠自身恢复再平衡面临诸多难点问题,政府应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促进再平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创业是就业的倍增器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我国将长期面临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三峰叠加",导致就业矛盾更加  相似文献   

13.
一、西部大开发中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开发西部是我国在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社会寻求健康、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选择。西部大开发,一是自然资源开发,二是人文资源开发,把二者合起来,说到底就是生产能力的大开发。五年前,中国科学院经济学博士胡鞍钢和王绍兴、康晓光在宏观的层面上调查研究了中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中国地区差距报告》里,我们透过大量的数据和经济指标发现,劳动力素质是综合国力的核心,也是区域社会发展的根本。因为,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水准、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中国的就业现状,放到一个劳动力市场发展形成的分析框架当中进行评价,以此认为就业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劳动力总量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这样的结构性矛盾,这是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滞后引起的。这就需要在统筹城乡就业政策的引导下,对一系列制度体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同时也要注意因地制宜的培育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问题。本文根据我国现阶段正面临着沉重的城市就业机会的压力和我国经济创造就业能力下降的实际, 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一是向农业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要就业; 二是培育农村集镇、发展乡镇企业来消化劳动力; 三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和跨国流动; 四是加强青少年教育来降低劳动力的供给; 五是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反馈     
《瞭望》2004,(47)
西部地区要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河南/王进 贵刊西部开发的报道深入细致,给读者提供大量信息。我认为为了尽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这既是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扩大社会就业、  相似文献   

17.
加速发展西部农村教育的途径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之一,加强西部农村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西部农村教育客观条件差,基础薄弱,只有采取超常规的发展模式,才能使西部农村的教育发展与全国其它地区保持同步,从而加快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1.农村教育的现状根据近几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数据可推算出,我国农村1999年小学升初中的比例只有81.1%,初中升高中的比例只有6.2%,而且中途退学率很高,尤其在西部贫困地区中途退学率更高。甘肃的一些贫困县,在上学的孩子中,只有1/4能够升入…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有争议的问题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大开发的决策出台以来,理论界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一系列有争议的观点。本文从西部的概念、西部大开发的提法、西部大开发的主体、西部大开发模式、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大开发的关键、大开发的目的、开发的内容、西部大开发的特点、西部开发政策这10个方面入手,对这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王婉玲 《理论导刊》2001,(12):31-33
西部大开发是对国家经济布局和区域经济作出的适时调整,是面向2l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经济、政治、社会和国防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西部大开发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西部开发举步维艰。本文拟从经济学角度对西部大开发的难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并据此提出西部大开发可供选择的思路和对策。一、生产要素区域流向的规律及东西部经济成长的差异资金、技术、劳动力、知识、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要素价格的变化和地区要素价格的差异,是要素空间转移的根本原因,这是经济…  相似文献   

20.
李鹏 《理论视野》2009,(6):61-62
新疆农牧区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少,重要原因在于就业观念保守、语言障碍、技能落后、创业意识落后,促进农牧民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开发和利用农村的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