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资本主义开辟了人类的现代化道路 ,其发展是以不平等和不公正为代价的。社会主义为人类开辟了平等发展的道路 ,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正道。社会主义对人类现代化的贡献 ,同时也体现为在它批判下的资本主义发展上。当代资本主义的许多调整和改良 ,是在社会主义的冲击下进行的。没有社会主义 ,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不可能达到今天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由中国所处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国内的政治条件所决定的。当中国的志士仁人企求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的时候,中国已经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失去了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的任何可能性。这就决定了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有些人所以向往资本主义,从认识根源看,就在于他们不懂得上述道理。本文拟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此作一番简要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列宁首先提出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战略思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这决不仅仅是一条特殊措施,它是社会主义发展和崛起的重要保障。如何有效利用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现实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经济、摆脱贫困上,给第三世界指出了奋斗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5.
周淑芳 《前沿》2004,4(8):63-66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道路有三条 ,在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成熟的一元化公有制条件下 ,市场经济会随之消亡。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 ,也存在区别。现实社会主义的实现道路、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不同。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和我国现阶段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二者统一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方面,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最根本的是坚定政治发展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符合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的发展道路,它既不同于以苏东国家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也不同于以英美国家为代表资本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比较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使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到现代工业社会,乃至所谓的后工业社会.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初步获得成功的道路有两种,一种是资本主义发展型国家道路,另一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发展到今天,其重要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以宽广的国际视野,正确比较这两种道路的异同、发展前途,才能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价值和意义,才能更加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英国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着来自第三条道路、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世界社会主义整体处于低潮以及新社会运动的挑战。然而,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下,当代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与危机的激化、英国资本主义机体内社会主义因素的积累与生长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因各国共产党的革新而重新焕发出来的生机又昭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社会主义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一个概念或社会形态,其实,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概念和形态,而社会主义是包涵资本主义的一个概念。社会主义是以全社会的总利益为追求目标的一种意识,只因社会中劳动者占大多数,因此,社会主义有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天然含义。而资本主义,其目的是资本收益最大化,因此,只代表占有资本的少数人的利益。因此,在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当今,深刻学习和领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社会主义事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道路是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发展道路。它源于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根本坚持,源于中国社会主义60多年来的艰苦实践,源于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特征和发展主义的校正、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动实践和人本导向的价值追求中。确信中国道路,就是确认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性的独特性。应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体"意义,加强和深化对中国道路历史性和独特性的研究,不断拓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彰显中国道路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现代世界历史特别是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历史表明,现代文明正经由两条道路发展起来,一条是由封建主义经过工业革命而走向资本主、垄断资本主义、现代资本主义。另一条道是从封建主义或半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如果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看作是对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否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达到了否定的否定,走出了一条有可能把现代文明发展的两条道路中发现的社会进步成果加以综合的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曾认为首先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可能是英、法等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首先在俄国这个具有中等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国家取得了胜利;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等资本主义不  相似文献   

13.
李红卫 《传承》2010,(3):42-43
全球化是资本主义扩张的结晶,但它绝非与社会主义相悖。全球化的每一次发展都与社会主义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同全球化相联系的进程中,成功地开创出一条全新的战略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史的学习,已经了解到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要求以生产资料社会公有代替私人占有,因此,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中国是以特殊的社会发展过程,前进到社会主义的。于是他们总觉得中国旧社会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似乎对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太理解,资本主义“补课论”很容易在他们中间找到市场。计对这种情况,我从新旧社会的对比入手,上升到理论,又讲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最终说明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决定和人民的选择,批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路是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发展道路。它源于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根本坚持,源于中国社会主义60多年来的艰苦实践,源于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特征和发展主义的校正、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动实践和人本导向的价值追求中。确信中国道路,就是确认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性的独特性。应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体"意义,加强和深化对中国道路历史性和独特性的研究,不断拓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彰显中国道路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弄清东方社会理论的真实涵义是理解它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前提。东方社会理论主要是关于"跨越式"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探索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跨越式"社会主义的建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过程,它既包括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跨越,也包括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跨越。我国属于"跨越式"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关键是抓住全球化的契机实现生产力的跨越。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是资本主义扩张的结晶,但它绝非与社会主义相悖.全球化的每一次发展都与社会主义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同全球化相联系的进程中,成功地开创出一条全新的战略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辛岩 《传承》2012,(21):14-15
一、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共同富裕是不是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从根本上说,这是要不要走科学发展之路,要不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不同之处就是共同富裕。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理。毫无疑问,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得到解决,这也是实现共同富裕所必需具备的  相似文献   

19.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探索出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独具中国特色。国家资本主义在工业、商业和进出口贸易中具有各自的表现形式,并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产生了长远影响。回顾建国以后国家资本主义在我国的曲折发展历程,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世纪百年历史进程向社会主义提出了三大挑战。一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能否先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三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从本国实际出发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目前虽然还处于低潮,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和发展坚定了人们的信心世界社会主义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