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另一门外语     
在南下的轮船上,巧遇江西农大的一位外籍教师,我们用英语交谈起来。他告诉我,到广州必须掌握另一门“外语”——粤语,否则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2.
怪话连篇     
一位在英语系就读,首次南下的北方青年,在广州亲戚家住着独自上街转悠了两天后,满脸得意地告诉他的亲戚:“怪哉!都说广州话象外语,我可是听明白了好些单词,跟英语有点儿相象。比如办公室吧,我听一个女孩子说是‘窝飞丝’:老板呢,称做什么‘波士’。在电车上有个小伙子踩了我的脚,赶紧道歉:  相似文献   

3.
2015年5月29日,史家胡同静悄悄的.正是北京初暑燥热的日子,史家胡同博物馆宽敞的院子被两株大树枝叶茂盛、交叉相拥的树冠荫蔽着,没有一丝暑意.在进到博物馆里一个人随意地走动参观的时候,院子里的鹩哥迟到了十几分钟的“你好”传了进来,因为没见到其他的访客,记者暗自窃喜,“那鹩哥是在向我问好”.这时,一位欧洲的女游客走了进来,一直在旁边拖地打扫卫生样貌40多岁的女工作人员用英语给她指路.记者问这个工作人员,你们平时都是用外语工作吗?她笑笑算是回答,又像是对记者的问题不十分理解:难道在这里工作还能不会点外语?“您是这里的讲解员?”记者问.“不是,我就是负责打扫卫生的.”她回答.  相似文献   

4.
父亲很少向我讲述人为什么要勤奋,也从不用棍棒逼我“勤奋”。他是用一种特殊方式为我“师”的。 我有生以来的第一个记忆是这样的:清晨,我在睡眼惺松中听到父亲朗读外语的声音。那声音像潺潺流水,富于一种特殊的韵味(后来我也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     
人与人一间学校的门前,挂着一块黑板一位神父路过这儿,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我是一位神父,我为所有人祷告。”一位路过的律师看见神父写的字,就在下边加上一句:“我是一位律师,我保护所有的人。”一会儿,一位过路的医生又添上了一句:“我是一位医生,我医治所有人。”最后,一位普通的市民经过,看了黑板上的字,他想了想,在上面加了一句,“我是一位平民,我要付钱给你们。”狡猾的行贿者有个人将要受审,他问律师是哪位法官审他的案子。“我想了解他的名字是要送一箱子好酒给他。”律师大吃一惊:“不行!这是违法的,而且你会输的。”几个星期后开审,那人赢了。在离开法院时他对律师说:“看,我送的酒不是起作用了  相似文献   

6.
刘瑞 《工会博览》2009,(11):44-44
焦虑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且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的一种感情因素。本文通过介绍外语学习焦虑的分类、产生及其影响,试提出了克服和减轻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事业的开拓者、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创始人和老领导张黎群名誉会长不幸于2003年3月11日与世长辞。我和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同仁深感无限悲痛。张老的逝世是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重大损失;对于我来说,则是失去了一位好领导、一位好长辈、一位好老师。  相似文献   

8.
两位年轻的记者立志用纪实报道的形式“写出有广东味的广东人”,闯出一片——自从《南风窗》开辟了"我"的系列专栏,一个个普通人走上了前台,一个个生活中的你、我、他被人们认识。读者们越来越关注'.我",当然,也越来越关注写"我"的两位年轻记者。一个暖洋洋的星期天,在电视台  相似文献   

9.
一位朋友打电话来问我能否帮她找个保姆。她身怀六甲半年多了,忙着为孩子的降生做准备。可是找保姆谈何容易?我的女儿现在4岁了,我家虽早已不用保姆,但在女儿出生后的一年时间内,我竟先后请过6位保姆。寻找和雇用保姆的经历,使我尽享其中甘苦。我请的保姆,先是一位大嫂子和一位老妈子,她们给我干活不超过10来天。她们两个这里且按下不表。我只写后来雇的4个保姆,她们都是青春年少的女孩儿。从黄山来的花姑娘,在我家干了6天活,我就不见了50元钱一连走了2个保姆后,岳父大人也着急地为他的外孙女儿找保姆。不久,岳父大人便带来了一位姑娘。中等个,模  相似文献   

10.
许多读者希望了解本刊各栏目的主持人,这里我就《请跟我来》的两位年轻的主持人向各位简单介绍。第一位是露露小姐,她的《我不要高仓健》相信大家已经看过。第二位便是鄙人陆陆,男性公民。我们隔一个月轮流来主持本栏、由于性别、气质、修养和交往的不同,所主持栏目的内容,风格也应该不一样。诸位如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写信给我们,要是你自己也来一篇《请跟我来》,那就更欢迎了。这期我的三位作者均是大学生,其中《小街拐弯处》的作者不久前告诉我,他鼓动退休在家的父亲开个小吃店,可他老子就是不干。望着他脸上那种捉摸不定的表情,我总怀疑他去小吃店勤工俭学是想偷学点手艺。他在文中却死不承认,只是露了一只马脚:“有那么一天我做了许多读者希望了解本刊各栏目的主持人,这里我就《请跟我来》的两位年轻的主持人向各位简单介绍。第一位是露露小姐,她的《我不要高仓健》相信大家已经看过。第二位便是鄙人陆陆,男性公民。我们隔一个月轮流来主持本栏、由于性别、气质、修养和交往的不同,所主持栏目的内容,风格也应该不一样。诸位如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写信给我们,要是你自己也来一篇《请跟我来》,那就更欢迎了。这期我的三位作者均是大学生,其中《小街拐弯处》的作者不久前告诉我,他鼓动退休在家的父亲开个小吃店,可他老子就是不干。望着他脸上那种捉摸不定的表情,我总怀疑他去小吃店勤工俭学是想偷学点手艺。他在文中却死不承认,只是露了一只马脚:“有那么一天我做了  相似文献   

11.
黎群走了,一个好人走了,一个将长久活在我心中的人走了。今年3月31日晚上11点钟,从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办公室主任江文同志打来的电话中获知张老黎群已于半小时前驾鹤西去的消息,我禁不住泪流满面。他是我有生以来接触较多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一位在我人生成长过程中使我获益良多的长者,一位令我愿意与之接近的长者,一位对社会和人民贡献颇多的长者。一个如此之好的好人走了,我自然而然地恸哭,为他离去,为他送行。  相似文献   

12.
卡拉OK是都市人做梦的地方。我右一位当牙医的朋友,一个星期不登台高歌两曲,就会觉得人生虚度。我头一次听他唱歌时,不禁联想起“两岸猿声啼不住”的诗句。然而,这位老兄却唱得眉飞色舞,唱完下来还气喘咻咻地对我说:“欲罢不能!欲罢不能!”我从未到过卡拉OK唱歌。不过,我认识两位作家,一位是自称现实主义的A,一位是自称现代主义的B。他们的作品摆在书店的书架上,同样在等候着五折酬宾。但他们却整天互相指责,A指责B脱离生活,写出来的东西谁也看不懂。B指责A落后于生活,头脑陈腐不  相似文献   

13.
正电影《决胜时刻》是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一部影片,我怀着对共和国缔造者们的敬畏之心观看了这部影片。该片讲述了"进京赶考""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一个个发生在70年前真实的历史事件。平时爱好历史的我,对这些故事了然于胸,但不同以往的是,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一位位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14.
老歌  卢启建 《工会博览》2006,(20):20-22
“当几百个孩子写信和当面称呼我妈妈时,我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今年37岁的张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今生会与"艾滋病"三个字结下不解之缘。张颖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她大学毕业后又在北京外交学院学习了3年外语。  相似文献   

15.
接到采访一位“特殊人物”的任务,我拨通了他家的电话,“行,没问题!”他在电话里非常干脆、爽快。他叫刘一行,广州市第七中学高三学生,患有先天性白化病。站在他家的铁门前,我却犹豫了,见面时要不要循礼握手呢? 门开了,他笑眯眯地,但没有伸出他的手。我看见了你眼中掠过的一丝惊异,我吓你一跳了吗?白色的头发,白色的眉毛,白里泛红的皮肤,像个外国小伙子,是吗?走在街上,陌生人看我的眼神都很特别,有一些人一见面还跟我“Hello”哩。(笑)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位老画家,他也以为我是个外国留学生。其实,我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主管来拜托我,替他打一个电话给一位业界大佬,询问一位离职员工的状况,这个员工曾是这位大佬的助理.我问这位主管,你为什么不自己打呢?你应该也认识他.主管回答:对方是大佬,而且我和他不熟,不好意思麻烦人家! 类似的情境,一个营销主管希望我帮他介绍一位企业界的朋友,他有一个联合营销案,要和这个朋友的公司合作,这个营销主管一再强调,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案子,对双方的公司都很有利.  相似文献   

17.
粉墨登场     
采访了以上两位丽人,现在该转换角色,自己粉墨登场了。那天在一个宴会上,见一位先生挤过来向我眉飞色舞:“叶小姐,我看过你好些文章呢,真不愧为‘八卦写手’。”“写手”加上“八卦”这一俗气的帽子,那可有点不妙。我急嚷嚷:“你没看过《南风窗》吗?我在那里写的篇篇都是正经八儿的大  相似文献   

18.
改革之春,物换星移,这年头难得有几个持恒的热点。可是在广州东郊的这0.1平方公里的土地,仿佛与希望之星结缘,始终吸引着许多人的注意力。 1990年6月26日上午,一位特殊的客人突然来到这里,他不仅听取汇报,还亲自考核学生们的外语。这是他就住党的最高职务以后视察的第一间中学。他听了学生的外语之后,满意地说:“ALLRIGHT!”他还应大家的要求欣然题词,并说:“出来九省市都没有写过字,看第一间中学还是写几个字吧。”这位客人就是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当然,并非领导者才对这个中学感兴趣,也并非教育界才对  相似文献   

19.
“我经历了好几个朝代,就算目前这个‘朝代’人过得最快活、最自由了!”——一位七十来岁的老农对我笑语频频; “我们这里的农民现在有了三大自由:讲话自由,工作自由,交通自由。”——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颇为自豪地对我说:……不久前,我从上海到浙江省温州地区“开开眼界”。“温州模式”早已名闻遐迩了,最近中央又决定在温州搞对内搞活经济的试点,与深圳搞外向型经济试点并驾齐驱。我到了那里之后,经过多方了解,特意选  相似文献   

20.
自由撰稿人     
常听到一些上班一族埋怨单位的领导怎样小心眼、同事之间的关系怎样紧张、工资奖金又怎样的三年一贯制……这倒令我想起自己的一位好朋友,一位自由撰稿入。 他在一家建筑公司当工会干事,业余里干一些爱干的事。他有一张名片,上有一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