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浩淼 《德国研究》2009,24(3):32-36
20世纪90年代后,德国与社会救助相关的政策话语从再分配话语转变为社会融合话语。伴随着政策话语的转变,德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也在酝酿之中并于2003年经联邦议院通过,最终在2005年得以实施。改革把社会救助与失业救助合并在了一起,这表明,受助者不仅是被同情的弱势群体,不再是单纯的权利享受者,政府开始承认他们必须承担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义务,并希望通过改革促使失业者不再依靠社会救助,而是重返劳动力市场,更好地融入社会。通过对德国经验的考察,可以获得如下启示:第一,与社会救助相关的政策话语的转变对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影响;第二,在相关政策话语的构建和转变方面,学术界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三,社会救助政策话语的选择只有符合本国的国情与时代要求,才有助于制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1994年德国通过立法引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其建制的直接原因是原有以社会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为主的制度供给体系难以有效地满足长期护理需求,根本原因则是深蕴在德国文化传统和历史脉络中的社会国原则与国家主义传统。德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运行体现了四大理念:一是国家集权与地方分权治理相结合的治理理念;二是制度覆盖遵循以护理需求为基础的普遍性原则;三是制度给付实行预算原则和费用控制原则;四是制度筹资中强调福利多元主义理念。最后,本文基于我国实际,分析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于松妍 《德国研究》2021,36(2):105-116
随着世界上的很多国家纷纷进入汽车时代,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最为严重的侵权事件之一.在肇事车辆逃逸等特定情况中,民事侵权责任和责任保险的赔偿可能均无法得到落实.为此,中德两国分别设立了专门的救助基金,为交通事故受害人提供救济,避免他们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德国交通事故受害人救助基金比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的定位更高,不以仅提供保障底线的社会救助为宗旨,而是以尽可能填平受害人的人身和财产损害为 目标.德国的相关立法也赋予了救助基金更为广泛全面的追偿权,有助于其开源节流.  相似文献   

4.
德国政府提倡老人家庭护理优先政策,并建立护理保险制度为老人提供护理津贴以及其他服务。家庭护理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家庭成员可能因工作原因难以确保有足够时间看护老人。尽管可以利用护理津贴聘请护理师到家里看护,但由于德国一直以来护理人才较为缺乏,因此,很多需护理的老人难以获得护理师的服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国建立了老人护理休假法制,确保家庭成员可获得最长2年的护理假期,且休假期间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薪水。在我国,老人护理也主要以家庭护理为主要模式,家庭成员同样面临护理时间上的难题,对此,有必要借鉴德国的经验,完善我国的养老制度,建立老人护理休假法制。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以来,常德市鼎城区人大常委会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以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六十周年为契机,通过"双联"活动,搭起了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通过完善人大工作机制,扩大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低保",只能用来"保低"社会救助工作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自然成了区人大常委会对民政工作监督的重点。早在2011年,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政府有关社会救助的专项工作报告,提出了"逐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救助模式,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让更多应该救助的对象得到救助"等审议意见,对区  相似文献   

6.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基础、功能、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结构 ,也分析了这种制度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 ,认为社会市场经济应不断调整 ,所以它是一种具有活力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德国经济基本面评析:制度与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乃新 《德国研究》2006,21(1):10-14
目前德国经济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低增长与高失业并存。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其成因既来自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外部挑战,也产生于德国经济基本面制度改革滞后与运行机制摩擦加剧。问题的最终解决在于通过思想创新和制度改革,发挥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应有的优势,切实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从制度和运行两个层面改善经济基本面。  相似文献   

8.
吴逸越 《德国研究》2023,(3):90-110
社会补偿是一个法治国家救助遭受健康损害的民众、展示国家责任的重要手段。德国现行社会补偿法滥觞于对战争受害人的补偿,后随着社会变化发展而制定出多部单行法,内容繁琐,体系复杂,无法很好地应对柏林布赖特施德广场恐袭案中的社会补偿问题。在此背景下,《社会法典》第14编应运而生。新法统一了原本分属于不同单行法的案件的适用,提高了金钱补偿的数额,新增“紧急救助”的给付类型,通过扩充暴力行为的内容以完善对暴力行为受害人的救济,进一步帮助受害人重返社会生活与职业生活,构建出多维立体的现代化社会补偿体系,对我国社会法领域的立法和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英德非法移民社会问题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法移民主要表现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和非法就业,与难民有着紧密的联系。英国和德国在非法移民社会问题上的差异主要包括:非法移民社会问题形成的历史和传统不同;非法移民的类别与规模不同;非法移民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社会环境和难易程度不同;对非法移民进行救助的主体和方式、程度不同;对非法移民进行控制的方法不同。由于上述差异,英国和德国在控制和打击非法移民的措施、政策与社会后果方面也有很大差别。实际上,针对非法移民问题,英国和德国政府都面临着两难选择。总的来说,非法移民作为一个国际现象,不可能通过英国或德国单个的民族国家予以彻底解决的。  相似文献   

10.
退休年龄制度的改革,是20世纪以来多数国家正在讨论和实施的社会政策。人口老龄化、预期寿命的延长、养老基金的负担和提前退休现象的存在让延长退休年龄成为一种可能的解决思路。德国从2012年开始实行退休制度改革的法案,将德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从65岁延长至67岁。德国延迟退休年龄的举措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同时,德国也提倡在退休制度中融入公平性,规范有益的提前退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