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析查韦斯的民众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众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形态并非源于拉美 ,但却在拉美一度盛行。 2 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庇隆执政时期尤甚。迄今为止 ,学术界还未对民众主义、特别是拉美的民众主义的内涵达成共识。民众主义在拉美各国的形成、发展、高涨和消退的过程中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不同侧面 ,从而加大了人们认识上的难度。对拉美的民众主义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 ,它是与独裁专制和国家干预联结在一起的 ,它不可能真正实现为民众谋利的宗旨。这些学者认为 ,它只不过是民众主义领袖用来蛊惑大众、建立个人威权的一种理论工具。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 ,民众主义是指一种在政…  相似文献   

2.
拉美国家传统政党的衰败与可治理性危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后,拉美一些国家的传统政党相继衰败,有的丧失传统执政地位,有的一蹶不振,那些仍处于执政地位的传统政党控制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也大大下降。这些政党衰败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些政党在理论、制度和组织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缺乏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二是这些政党在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缺陷,缺乏化解各自国家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难题的能力和手段。传统政党衰败带来了多重政治后果,凸现了拉美国家的可治理性危机。  相似文献   

3.
拉美民众主义的发展可以说是20世纪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个亮点,而阿根廷的民众主义则是拉美民众主义的缩影。阿根廷的民众主义经历了罗萨斯时期和伊里戈延时期,到庇隆时期,阿根廷民众主义的发展进入了高潮。民众主义在阿根廷兴起的内因源于现代化进程中阿根廷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变化。民众主义的兴起在一定时期加快了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可以这么说,阿根廷民众主义的兴起与其国内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世界许多国家曾出现过或仍在出现民众主义或民粹主义的思想和实践,而拉美地区一直是世界民众主义的最主要阵地和试验场。由于研究视角、学科背景和基本政治立场不同,国内外学者对拉美民众主义有不同的认识,对其实践后果有不同的评价。与世界其他地区国家相比,拉美国家的民众主义有许多自身的特性,如起源的独特性、发展的持久性、地域的广泛性、政策实践的典型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政治社会影响的双重性等。拉美民众主义的产生与持续发展,既有深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也有深刻的思想和文化根源。拉美地区传统精英主义的局限性、社会平等思想和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民众崇拜魅力型领袖的心理以及对政治幻想的偏爱,都为拉美民众主义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肥沃的土壤和重要的推动力。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拉美民众主义的消极经济政治和社会后果,应对其产生和持久发展的各种根源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避免对其认识的片面化和简单化。  相似文献   

5.
<正>民众主义与民主化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主题之一。一派观点认为,民众主义是对民主的威胁,可能会导致威权制度的形成;另一派观点则认为,民众主义是一种将排斥性体制民主化的变革运动。本文分析拉美三次民众主义浪潮中两派观点的论争。这三次民众主义浪潮是:20世纪40~70年代的古典民众主义,20世纪90年代的新民众主义,以乌戈·查韦斯、埃沃·莫拉莱斯、拉斐尔·科霄亚为代表的左翼民众主义。古典民众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30日,拉美所政治室和政治学科主持召开"拉美民众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民主化巩固时期拉美政治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世纪的最后 1 0年过去了。这 1 0年是拉美所谓“民主的大陆”建立后为民主制度的巩固而斗争的 1 0年。在这 1 0年中 ,拉美发生了几件举世关注的事件 ,这就是所谓“藤森现象”、“梅内姆主义”、“查韦斯主义”、“ABC”3国社会民主党的执政和墨西哥执政 71年的老党———革命制度党的下野等。这些看似没有什么联系的事件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东西 ,这就是多少都与拉美的民众主义政治传统有关 ,都是拉美民主化进程自身矛盾发展的产物 ,反映了拉美国家民主制度的突出特点 ,在拉美政治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也给人们留下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拉美左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4年前 ,正在为争取执政地位而奋斗的巴西劳工党领袖、现任总统卢拉关于 6~ 8年内拉美大多数国家将由左派政党执政的预言 ,曾引起国际政治学界的广泛关注。 4年后的今天 ,这个预言已得到部分印证一些左派政党上台执政 ,一些左派代表进入议会或担任省市要职 ,拉美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 ;不少国家的左派组织虽然没有直接进入政治领导地位 ,但积极参政 ,在本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拉美左派正在走出低谷 ,重新进入政治舞台中心 ,在拉美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国际舆论界以“拉美左派正在重新崛起”“拉美政治向左转…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     
革命制度党是墨西哥乃至拉丁美洲的第一大政党,也是世界大党之一。革命制度党自1929年成立至2000年连续执政长达71年,成为拉美政坛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革命制度党执政期间,创造了"墨西哥奇迹":政治上,当拉美多数国家频繁出现军人独裁、政局动荡之时,墨西哥的文官政府一直保持着政局和社会的稳定;经济上,墨西哥持续30年实现年均  相似文献   

10.
拉美是目前左派力量最活跃的地区2 0世纪 80年代 ,随着军人政权纷纷倒台 ,拉美地区进入民主化的发展时期。各国开放党禁 ,普遍实行民选制度。政党合法化为拉美左派政党开展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也为左派政党壮大队伍提供了良机。其中不少左派政党通过选举在议会中拥有自己的席位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对拉美左派力量产生了强烈冲击 ,带来灾难性后果。在 2 0世纪 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内 ,拉美左派力量明显削弱 ,处境十分艰难。古巴因苏联中断援助 ,陷入极度困难时期。执政约 l0年…  相似文献   

11.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PRI)自1929年成立至2000年连续执政长达71年,成为拉美政坛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该党执政期间曾创造了政局长期稳定、经济持续繁荣发展的奇迹。革命制度党是墨西哥乃至拉丁美洲的第一大政党,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都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党。但令世人震惊的是,2000年大选中革命制度党被选民抛弃,国家行动党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在受到外来欧洲文化冲击和国内寡头式精英文化强压的情况下,阿根延出现了回归本土文化、复兴民族精神的强烈呼声,阿根廷早期民众主义正是在这种文化激荡中走上政治舞台。早期民众主义通过彰显本土文化和激发民族感情,推动阿根廷社会向民主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然而由于理论本身的不成熟,早期民众主义无力支持阿根廷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结果遭到挫败,但早期民众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对阿根廷社会发展轨迹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对阿根廷早期民众主义进行考量,力求借此管窥文化在阿根廷乃至整个拉美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独特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以来,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等10多个拉美国家的中左翼力量先后通过选举上台执政,拉美政局呈现出"左强右弱"的态势,同期拉美经济也进入平稳快速增长期。但近年来,伴随世界经济形势低迷,拉美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拉美主要执政左翼力量或选举失利乃至下野,或面临经济下滑和社会矛盾激化等困境。这既缘于全球和地区经济不振等现实原因,也与拉美左翼自身建设和处于对发展道路的探索阶段等因素密不可分,比如拉美左翼未能真正找到新自由主义的替代方案,资本主义体制限制了拉美左翼的变革,左翼政党自身党建薄弱且未能妥善应对民生诉求和民意变化等。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美国对拉美的战略调整对地区左右翼力量对比带来的深远影响。从当前拉美左翼执政困境判断拉美政党政治已由"左倾"向"右摆"为时尚早,但各国左翼亟待审时度势、整顿调整,才能重整旗鼓、持续发展。此外,目前拉美左右翼力量对比变化对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4.
《拉丁美洲研究》2021,43(4):134-153
温和左翼政党已成为拉美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在巴西、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国都曾执政多年。作为典型的温和左翼政党,乌拉圭的广泛阵线在2005—2020年间连续执政15年。就政党本身而言,广泛阵线具有意识形态多元化、组织结构制度化、社会基础覆盖全国和横跨不同阶层等特点。在执政期间,广泛阵线推行了实用的经济政策和进步的社会政策,促进了财税、减贫、医疗、薪资等领域的改革,扩大了公民在多个领域的社会权利,卓有成效地推动了乌拉圭的社会经济发展。但由于受到2014年以来拉美地区经济下行的影响,乌拉圭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财政压力逐年累积,社会治安日趋恶化,最终导致广泛阵线在2019年的大选中落败。在意识形态、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等方面,广泛阵线体现了典型的温和左翼特征。与其他温和左翼政党相比,广泛阵线也有自己的特点,如组织动员能力更强,在扩大公民权利方面的立法更为全面彻底等。对广泛阵线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把握拉美温和左翼政党的发展态势、理解拉美国家的政党政治。  相似文献   

15.
国内学界对于阿根廷早期民众主义的认知基本建立在现代化的维度上,认为现代化推动了民众主义的兴起。然而在伊里戈延领导的激进党崛起的过程中,阿根廷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现代化转向,而现代化本身也并不一定会导致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用现代化的框架分析民众主义容易将"现代化"的概念泛化。事实上,在国家发展历程中,一些关键性节点往往会打破原有的发展路径,进而导致重大变革的出现,如1912年爆发的"阿尔科塔的呼声"正是阿根廷早期民众主义兴起的一大关键性节点。此前阿根廷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农牧业的生产与出口,移民与农业租佃制是保证农牧业生产的关键。但随着阿尔科塔农民运动的发生,佃农的抗争导致原有的农牧业生产出现危机,阿根廷社会进而陷入萧条与动荡中,致使执政的民族自治党遭遇合法性危机。在传统政治权威受到侵蚀的情况下,激进党利用政见主张的模糊性和民族主义策略吸引各阶层的选民,并最终在1916年成功上台执政。从这一角度而言,阿根廷早期民众主义的兴起并非现代化的产物,而是经济危机下政治领导人寻求权威重建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拉美左翼力量崛起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90年代后期,拉美左翼力量逐渐发展壮大。进入21世纪,拉美一些左翼政党或左翼组织正以崭新的姿态活跃于政治舞台,成为拉美民主政治中的新景观和政治发展的新趋势,其突出表现为:一些拉美左翼政党或人物接连赢得本国大选,成为主导拉美政治舞台的新兴力量;“圣保罗论坛”成为拉美左翼力量汇聚的中心;“世界社会论坛”成为拉美左翼乃至全球左翼展示力量和政治诉求的平台。然而,左翼力量能否在拉美占据主导地位则将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自身局限性的制约。拉美左翼力量所奉行的理念不是主观臆造和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对拉美社会现实的反映。拉美左翼政党只有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党国际与拉美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华清社会党国际与拉美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关系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从1951年6月社会党国际成立到1962年6月奥斯陆会议,在这一阶段,社会党国际与拉美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没有建立起正常的关系,其在拉美也没有多大影响,第2...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拉美有10多个国家举行大选。左派纷纷上台执政,标志着左派力量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高潮。拉美左派上台是拉美民众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失望、社会两极分化贫富加剧的必然结果,是民意的反映。拉美左派分为激进左派和温和左派,其共同点是强调消灭贫困,缩小贫富差距,不同点在于对私有化的立场以及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程度。左派执政对拉美政治格局以及这些国家对美国的外交关系都会带来新的变化,美国对拉美的政策也将随之调整。拉美左派未来的执政特点是务实,将更加关注民众利益。左派执政局面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9.
劳工与庇隆主义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启于本世纪40年代并持续至今的庇隆主义运动,因为有广大劳工的参与和支持,对阿根廷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仍有成千上万的阿根廷人以他们对庇隆主义的狂热信仰而自豪。庇隆十分重视争取广大劳工的支持,建立了一套完全受控于他本人的阿根廷工运体系。劳工是庇隆主义运动最为重要的一个支柱。这不但使庇隆政权不同于拉美历史上传统的军事独裁统治,而且也使它有别于阿根廷独立以来的所有政权。本文拟对庇降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劳工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首先,我们来探寻一下庇隆主义思想理论上的渊泉。一般说来,学者们都倾向于把庇隆主义归于本世纪上半叶拉美大陆兴起的民众主义思潮。亚当·库帕把民众主义归纳为七种类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化发展,现代化研究逐渐成为热门课题,中国学术界对拉美国家的现代化研究也逐渐深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现代化研究不断深化、拓宽,整体性研究和案例研究均衡发展,现代化主题成为中国拉美学术界近20年来的一项基本研究内容,涌现一批高质量的专著和学术论文。我国学术界对拉美现代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领域:拉美现代化理论研究、现代化的起始和启动、工业化的动力及进程、发展模式及其国际比较,以及与现代化进程相关的社会转型、政治制度变革、民众主义和矛盾冲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