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一位驻英中围记者一次在伦敦乘地铁.当时乘客很少,车厢里有很多空座位。他见一位英国母亲抱着一名四五岁的小男孩合坐在一个座位上。母亲对身旁的空廖位毫不理会,像是没有看!也一样。小男孩很胖。挤座在母亲腿上,母亲脸上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到达终点时,中国记者好奇地问这位母亲:您旁边的座位一直空着,为什么您把孩子抱在腿上,不让他座到空座位上去?  相似文献   

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尽人皆知的赢的策略,可真要做到就不容易了。有一次,一位美国的商人前往日本谈判,他带着一大堆分析日本人精神及心理的书籍上路了。一路上,他都在琢磨对付日本人的办法。飞机在东京着陆,他马上受到两位专程前来的日本职员彬彬有礼的接待,替他办好一切手续,把他送上一辆豪华的轿车,让他一个人坐在宽大的后座。美国人问:“为啥不来一起坐?”“你是重要人物,我们不应妨碍您休息。”  相似文献   

3.
电话是华市长打来的,带着醉意的声音里充斥着贪婪、炫耀、戏弄。“小白呀,该喝你的喜酒啦!”白冬雪诧异地问:“华市长您这是哪里话?我能有什么喜事?”“呵,你还想瞒着我!私下里跟王行长搞交易;你行啊!”“市长您千万别误会,我正要向您汇报呢!”“算了吧!我也不跟你计较。告诉你吧,那份批件现在就在我手里,你来一下,我一并签上字你就可以拿去兑现,  相似文献   

4.
嫁到日本后     
薇小姐,很漂亮的一个女孩子,18岁那年单枪匹马以未婚妻身份东渡日本,一年后当了母亲。她说: “我是一手拿着护照,一手抓着自己的命运闯过去的……”那一年我没考上大学,呆在家中没事干,闲了便去三楼冯姨家看录像。有一次,冯姨说:“我介绍一个朋友给你好不好。”我说:“好呀!”也没太在意。过了几天,我见到了一个男孩,个子和我差不多,相貌平常,但很友善,冯姨介绍说: “这就是我说的那个男孩了,叫丹羽弘一。”我半天才反应过来:是个日本人呀!丹羽不会中文,我也不会日文,两个人用英语结结巴巴谈了几句。他是冯姨在日本的亲戚的亲戚,来中国旅游的,冯姨让我给丹羽当几天导游,我说好吧。  相似文献   

5.
如今,每个人都有当“上帝”的机会。不信?你不妨踱进商场去做一回消费者,也许就会发现货架上方“顾客就是上帝”的横幅。于是,“上帝”们真个飘飘然起来,一句“我要投诉你”,便把售货员给“唬”住了!兴许“投诉”太灵验了,一些人动辄便使出这一杀手锏。 A君在广州某百货商场买了一台电风扇,一个月后,他偕夫人找到该商场的服务办投诉,说是电风扇的质量差,要求退货。服务办的同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一通电——嘿!电风扇不是转得好好的吗?!但A君却一口咬定有质量问题,服务办的同志只好领他到仓库另选一  相似文献   

6.
死了都要谏     
叶茂 《法制博览》2011,(16):39-39
人物:屈原VS晏婴 屈原:一次,楚怀王欲往秦地会盟,屈原猛地冲到怀王车前,将“盟”字旗扳到在地,使脚猛踏。他豁出去了,上前一步卧倒在怀王的车轮下,大声喊到:大王!你定要去武关,就从屈原身上辗过去!怀王大怒,大骂屈原“疯子!狂徒!你这个书呆子,死脑筋,去教你的书吧!”之后怀王仍重新上路。  相似文献   

7.
苦舌艳遇     
“嘟嘟!”几声电话铃响,我连忙抓起话筒。话筒里传来一个年轻女人软绵绵的声音:“您是住在头条7号的张先生吗?…‘是啊!”只听那女人扑哧一笑:“可您近期又没住在那儿,对吧?”“对对!大冬天的平房太冷,我懒得生火,在丈母娘家睡沙发呢!”那女人“哼”了一声:“那你在书柜上瞎写了一张什么字条?你可够损的!”  相似文献   

8.
王充闾 《法制博览》2010,(10):72-73
因为不会喝酒,不知遭遇过多少次尴尬的局面: 有时不得不弯下身子当众“逊谢”,抱拳作揖,鞠躬致歉;有时要瞪着眼睛说假话,编理由——以“患某某病,医嘱禁酒”为托辞;有时只好中道逃席,从“尿道里”溜走;有时甚至会因为言语过激,开罪于热心劝酒的友人。  相似文献   

9.
谦虚总受益     
A 君常为一家报纸撰文,称得上是专栏作者了。一天,他从报社领取稿酬后,随即上书店买了一套向往已久的书。在书店门口,巧遇一位也是常为该报写文章的朋友。寒暄了几句后,好友说:“发稿酬了,领了没有?”A 君心里好笑:我已花了一大半了!本想直说,但转念一想,他改口了:“谢谢你,明天我就去领取。”  相似文献   

10.
“那天,当医生对我说:‘您有喜了,怎么办呢?’的时候,我眼前真是一片漆黑,不知如何是好。”日本埼玉县16岁的高中女学生清水荣子说这番话时,脸上阴云密布,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一年前,当时还在念初三的荣子开始和比她高两班的T君交往,一起看电影,上娱乐场,打得火热。一天,荣子来T君家玩,T君向她提出性要求,“他与往常完全不一样,还有点可怕,我大吃一惊,连声说:‘不,不。’”可T君对她说  相似文献   

11.
前东方宾馆总经理、赫赫有名的杨献庭哪儿去了?1986年3月28日,工作组宣布: “杨献庭已依法逮捕。东方宾馆在改革中取得的成绩应主要归功于党的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努力。杨献庭……不是因改革而出问题的……”在人们的“?”与“!”之中,帷幕缓缓拉开。发现事实的真相有时是很痛苦的,在此,我们向那些曾热情撰文赞颂过杨献庭的同行、前辈们致意,为无法绕过您曾提出的观点而致歉,为您坦然的谅解而致谢。因为本文只能在反差中,让这位“名人”沿着走过的红地毯向读者走来——  相似文献   

12.
迂回致胜     
60年代初,有一种喷雾式的清洁剂——“处方四○九”,流入了美国家庭,并且久盛不衰。想不到,这时却出现了一次奇怪的“脱销”……丹佛市许多家“处方四○九”的分销店,常有顾客跑进来,急切地要买“处方四○九”。这时,脸带笑容的售货员总是说:“真对不起!刚卖完了。”这种日常的小用品一时短缺,给许多顾客带来了不便,那些心急的家庭主妇更是抱怨不已,“处方四○九”到底哪里去了呢? 原来,这是经营“处方四○九”的哈瑞尔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1990,(12)
1933年的一天,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处理金融危机时的烦恼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儿子的求助电话打到办公室来了。原来,他儿子正携同妻子要从纽约到亚利桑那的一家钢铁公司去赴任,正巧遇上银行关门,取不出现款做路费,手中只有32元。儿子抱怨道:“你让银行把门关得紧紧的,没地方使支票兑现。”总统回答说:“那太糟了,孩子,可是我没有一点钱能给你……我真对不起你,因为我手上只有8元钱。”无数美国人在骂娘,因为罗斯福下令全国银行“休假”。这是罗斯福毅然决然地对付金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下午,广州番禺县万顷沙的一个农妇忽然接到农金员送来的还贷通知书,一时傻眼了。“这死鬼什么时候借了1000元?做什么用?他是不是瞒着我,干了见不得人的勾当?”这时,丈夫刚好拖着沉重的脚步,醉醺醺地跨过门槛,还没站稳脚,就劈头盖脸地挨了一顿骂:“你这个酒鬼,你借1000元钱干什么去了?你是不是把钱送给婊子了?你说!”“少啰嗦!我用钱还得请示你。”丈夫瞪了妻子一眼,把头扭向一边。妻子把还款通知书掷到他的面前,气愤地说:“这1000元钱,看你拿什么还!”“没钱还,就把冰箱卖了。”  相似文献   

15.
日本千代田的保险业务员桂木一郎,录制了一段令人拍案叫绝的对话: 车祸死者:“我生前勤于行善,不做亏心事,死后应该西归极乐世界,为何来这里呢?”阎罗王:“你还不够资格到天国呀!”车祸死者:“为什么?”阎罗王:“你死时未安排好家属的生活,致使他们陷入苦难,你哪里有资格到天国!”车祸死者:“我是因为飞来横祸而死的。我并没有责任啊!”阎罗王:“假如你在生前投保了意外险,你的家属就不会坐困愁城而日子难过了。”桂木一郎请来假扮的“阎罗王”,提着录音机到处游说客户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被他拜访过  相似文献   

16.
武骏 《法制博览》2011,(18):54-55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公交车上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对旁边的小女孩说:“谁说不能预测未来?至少我能知道以后我的孩子姓什么,可是你就杯具了,你的孩子姓什么还是未知数呢!”小女孩反唇相讥:“哼哼,那是!但是,我的孩子肯定是我的孩子,你的孩子就未必了?”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一个正在广州逗留的颇有身份的日本人向接待方面提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要求。不是说“食在广州”吗?我想吃一样东西您能办到吗? 当然!当然! 一碗粥……哦,好办,好办!是鸡粥?牛肉粥?鱼粥?还是状元及第粥?艇仔粥?皮蛋瘦肉粥……不,我要找一块百年的陈皮熬一碗白粥。哦?!这,这……不管多少钱,我愿出。日本客人淡淡地笑着,中国主人大大地诧异着,为难着——俗话说: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稈草(稻草)。陈皮不难找,但积存百年的陈皮却稀罕得很,简直是个宝。接待者心中暗暗叫苦:陈皮化痰下气,这日本人  相似文献   

18.
夏红 《工会博览》2004,(6):72-73
电话是华市长打来的,带着醉意的声音里充斥着贪婪、炫耀、戏弄。“小白呀,该喝你的喜酒啦!”白冬雪诧异地问:“华市长您这是哪里话?我能有什么喜事?”“呵,你还想瞒着我!私下里跟王行长搞交易,你行啊!”“市长您千万别误会,我正要向  相似文献   

19.
2006年8月6日上午,在邯郸市鸡泽县双塔镇的一村民家里,一名中年妇女以惊愕的眼神看着一年轻男子,颤巍巍地问:“你叫啥?”男子操浓重的四川口音哽咽着答:“陈海。”妇女的眼角顿时流淌出眼泪:“你父亲叫啥?”青年吐出三个字:“陈惊涛。”妇女畦的一声哭出来:“孩子,妈妈对不住你!”青年也嚎啕大哭:“妈妈,我不怪你,都找你20年了,我太想您了!”两人跪地抱头痛哭……在场的民警和群众也都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相似文献   

20.
有资料显示,麦当劳店女服务生的服务态度,在全日本餐饮业中是首屈一指的。日本麦当劳社社长得意地说,秘密在于麦当劳店使用了“瞬间催眠术”。前去麦当劳店买汉堡包的顾客,最喜欢听女服务生轻声细语地说一声:“谢谢您!”通常顾客都有“我是上帝”的略带傲慢的心态,而当女服务生微笑道“谢谢您”时,即使再傲慢的顾客也会感觉飘飘然。这时间大约只有3秒钟左右,却能让顾客进入催眠状态。此时,女服务生趁机就问:“要不要可口可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