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盛顿专电 战后形成的美日关系正在发生惊人变化:在华盛顿,《华盛顿邮报》一位著名专栏作家认为,除非某些情况发生变化,否则,美国和日本看来将要迎头相撞;在东京,有报道说,日本政府官员的看法也是,日美关系就象两列火车相对而行即将相撞,亦像婚姻破裂即将离异。对美日关系的这种论断,是危言耸听呢,还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2.
剑拔弩张的美日关系向何处去?王大军美日两国长达20个月的汽车贸易谈判5月5日在加拿大惠斯勒宣告破裂后,美国于16日据其超级301贸易条款,宣布了对日本实行贸易报复的清单,即对日本向美国出口的五大汽车公司在日本本土生产的13种、20万辆高级轿车征收10...  相似文献   

3.
华盛顿专电 美国总统布什4月4日同日本首相海部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纽波特比奇举行了约三小时的会谈,没有就具体问题达成协议,但强调相互信任对于加强美日关系的重要性。 这次美日首脑会晤是海部提出的,原因是过去几个月里,美方对日本的责难颇多,两国关系出现紧张,  相似文献   

4.
日本总担心中国强大以后在东亚成为一个地区大国。如果没有中国 ,日本自然是这个地区没有争议的大国。所以中日之间发展友好关系有很多困难 ,中日不可能发展成盟国 ,因为中日是两个竞争对手 ,但两国可发展某种程度上的战略伙伴关系 ,如在经济科技上互助。此外 ,中日关系受中美关系的影响很大 ,美国和日本是同盟国 ,日本不惜花重金“请”美国在日驻军 ,就是为了防中国。美国的战略重心下一步很可能移到东亚 ,届时 ,美日同盟将加强。美日关系加强自然会影响中日关系。美日很可能一起发展地区导弹防御系统(TMD) ,这意味着 ,美日在情报的侦…  相似文献   

5.
《瞭望》2010,(Z2)
<正> 日美两国近期的相互走近是因为各有所需。短期看,日本对美国的需求更多,因此对美国的依赖程度上升近来,日美关系出现微妙变化。据日本媒体报道,9月23日,美国国务卿会见日本外相前原诚司时表示,钓鱼岛适用日美安保条约。在日方看来,这是撞船事件后,美国政府要人第一次明确钓鱼岛与日美安保条约的关系,值得欢欣鼓舞。回顾鸠山内阁时期,美国多次对日本冷眼相看,现在的日美关系似乎出现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6.
刘肃勇 《侨园》2011,(9):48-49
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军偷袭夏威夷群岛上的美国海、空军基地——珍珠港,一举得胜,次日,美英等盟国即对日本正式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欧非三大洲,全面展开.随后,日军即猛攻菲律宾,节节胜利,1942年4月,驻守巴丹半岛的美国司令爱德华·金,率领7.5万美菲联军,向日军投降.5月,从巴丹半岛转移到克雷吉多岛的美军中将温莱特率领1.2万美多菲联军,缴械降日.若将日本于1942年3月在缅甸、印尼俘虏的英、澳军队合在一起,日本在五个多月内,即在东南亚战场,俘获美、英、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盟军,近十万人之多,分别关押于各占领区的集中营里.  相似文献   

7.
日本冲绳县那霸市地方法院11月7日开庭审理三名驻冲绳美国士兵强奸女学生案.9月4日发生这一案件后,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日美同盟关系面临“冷战后”的首次危机.这次事件虽不会直接导致日美同盟解体,但反映出冷战后日美之间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暴露,民族心理上的裂痕在加深.事件发生后在冲绳激起了愤怒的浪潮.10月21日,冲绳举行了8.5万人参加的群众集会,强烈抗议美军暴行,并对日本政府对美态度软弱表示不满,要求归还“无基地的冲绳”.这是1960年以来所罕见的.当时,日本人民曾掀起反对修订日美安全条约的大规模群众运动,结果迫使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终止访日、岸信介内阁倒台.35年后的今天,在克林顿总统11月中旬赴大阪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前,日本再度爆发群众性反美抗议活动,不能不使美日两国政府的神经高度紧张.  相似文献   

8.
美国总统克林顿4月16日至18日对日本进行了为期3天的访问。日美双方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以下简称《联合宣言》)。与以往历次美日首脑会谈不同,这次会谈首次把加强美日安全合作问题作为压倒一切的主题,而两国贸易被摆在次要地位。从《联合宣言》及美日签署的有关协定看,以美日安全条约为核心的两国安保体制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美日安全条约的目标和范围悄悄地扩大了,而从“保障日本安全”扩展到针对“整个亚太地区”。 美日安全条约于1951年签署,并于1960年修改而存在至今。根据这项条约,美国在日本驻军4.7万人,并使用日本3万公顷军事基地,以防止他国对日本的武装进攻。从美国方面说,它搞这个条约一方面有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  相似文献   

9.
美国和日本两个经济超级大国之间,从去年12月7日纪念珍珠港事件50周年以来,一直疙疙瘩瘩、扰扰攘攘,其势愈演愈烈。 往事如烟。1941年12月7日晨7时55分,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一颗炮  相似文献   

10.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给美国大平洋舰队以毁灭性的打击,日本同时向英美宣战。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料到,在中国黄土高坡的窑洞中,有一个中国人——毛泽东,正在发表他对世界局势惊人的预言。  相似文献   

11.
美日汽车贸易战及对我们的启示●康芳民纵观美日经济大战,美日汽车贸易战可谓打得最为持久而且近年来仍为火爆。美日汽车贸易战的主要原因是两国之间汽车贸易收支相差较大。美国对日本汽车贸易逆差,入超(美国对日本汽车进口大于出口)过大,日本对美国汽车贸易顺差(日...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与美国在历史问题上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价值观冲突美国众议院7月30日以口头表决的方式通过一项谴责日本在二战期间强征其他国家妇女充当“慰安妇”的议案,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日本各大媒体8月1日均发表社论,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论,表达对日美同盟关系的担忧。  相似文献   

13.
纽约专电 最近,日本和美国之间正在进行一场新的贸易战。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工业发达国家当前面临的经济困难和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日美贸易争端由来已久,几乎年年发生。这次来势猛、规模大的贸易战起于日本政府宣布今年日本对美国汽车出口将增加百分之二十五,达二百三十万辆。这是美国三月初取消日本汽车进口限额后日本作出的决定。本来,自一九八一年以来,日本每年销美汽车都有限额,由两国商定。一九八四年最多,为一百八十五万辆。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6,(18)
日美安全联盟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日美安全条约》,《驻日美军地位协定》,以及《日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其中《日美安全条约》是日美安全联盟的核心。 1951年9月8日,美国和日本在旧金山缔结“和约”的同时,随即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后改为《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保障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1)美国享有在日本国内及日本周围驻扎陆、空、海军的权利;有在日本领土建立军事基地的权利;(2)驻扎日本国内周围的美军,“得用以维持远东的国际和平与安全和日本免受外来武装进攻之安全”,包括根据日本政  相似文献   

15.
有人曾将战后的日美关系比喻为:美国打个喷嚏,日本就要感冒。今天,又有人将这个比喻倒了过来:日本人一打喷嚏,美国那边就有人会感冒。无论是哪种比喻,都说明两国相互依赖的程度。确实,对东京来说,日美关系是“日本外交的基轴”,压倒任何其他双边关系;对华盛顿来说,美日  相似文献   

16.
上台半年多之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才在4月26日至27日访问美国,看似怠慢,实则是安倍履行日美达成共识后的“碰头会”。在日美看来,安倍先行访问中韩两国,更有利于日美关系及其战略利益。尽管日本也有对美“亲而不从”的动机和想法,  相似文献   

17.
日美同盟关系的转折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总统克林顿于4月16日至18日访问了日本,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共同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以下简称《联合宣言》)和《面向21世纪的挑战——日美首脑致两国国民书》两项文件。这次的首脑会谈是冷战后日美同盟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冷战结束后,原以对抗“苏联威胁”为宗旨的日美同盟面临着要么废止、要么更新内涵的抉择。美国经数年酝酿,决计重建日美同盟以达确保东亚主导权,为此大力喧染“远东不稳定因素”及“美国军事存在的必要性”,给新形势下的日美同盟寻找根据。美国的打算与日本的政治雄心一拍即合。于是,双方力图避免因贸易摩擦动摇同盟根基,强调起安全联盟、政治合作、经贸关系三大支柱的整体性和安全联盟的基础性。 以此为背景,自1994年秋以来,日美双方旨在重建日美安全体制的运动就紧锣密鼓地进行开来。美国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耐的设想首开先河,去年美国发表的《东亚战略报告》、日本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以  相似文献   

18.
6月28日,在日内瓦举行的日美汽车贸易谈判在美国即将实施对日制裁的最后关头达成协议,美国暂且取消对日制裁,日本撤回向世贸组织的起诉,日美关于航空领域的谈判也将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从而再次避免了双方的贸易战。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坎特称,该协议是“一项历史性协议”。但从协议内容及今后发展前景看,这次协议只是使日美贸易争端得到缓和,而远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次双方争执的焦点是,美方要求日方将今后扩大从国外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具体“数值指标”写入协议,但日方坚决不肯。美国贸易代表坎特在克林顿总统“远程督战” 下,始终摆出一副日本  相似文献   

19.
夏斌  陈道富 《求知》2010,(10):41-42
<正>近年来,美国频频对我国人民币升值施压,设置贸易壁垒,提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内需等一系列要求。这种情况与80年代的日美关系有很大的相似性。只是相对于日本,美国对中国的影响力相对有限,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美之间的不对称依赖程度不如当时的日美关系。但是日本80~90年代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日美间的博弈及其之后日本经济"10年迷失"的教训,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20.
张薇 《学理论》2010,(1):58-59
奥巴马打着"变革"的旗号入主白宫,至今已有一年。本文通过分析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解读日本在美国亚太战略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从外部力量的影响和内部政策的变化中探析美日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