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沈钧儒未曾是一名共产党员,但其法治思想却在历史转折关头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究其原因,一是客观方面: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更切合中国具体实际;二是主观方面:沈老固有的爱国主义立场和法治建设抱负。沈钧儒法治思想马克思主义化的内容丰富,包括四点:一、法治的地位:优于人治,是弥乱致治的根本途径;二、法治的核心:以宪政推动民主法治;三、法治的目的:依法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四、法治的途径: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确保司法独立,树立当局权威。沈钧儒法治思想马克思主义化意义重大,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又奠定了沈钧儒在新中国民主法治事业贡献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围绕依法治国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道路,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观。通过梳理与凝练,习近平总书记的法治思想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3.
正第一,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 ,必须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 ,必须正确理解依法治国的深刻内涵 ,必须坚持“法治” ,否定“人治” ,彻底铲除党内腐败的根源 ;实行依法治国 ,必须正确处理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 ,把依法治国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统一起来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5.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本质的特征。正因为有了党的领导,中国法治才独具特色,并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理论,即法治建设的领导论、法治渊源的二元论、法治路径的统筹论、法治推进的重点论。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2)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理论体系应该是"习近平法治思维",该理论具有思想的承继性,实践的开拓性,理论的创新性。习近平法治思维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发展;毛泽东法制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求知》2014,(12):1-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依法治国的根本政治方向。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要求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把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管理都纳入法治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8)
列宁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大力进行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要批判地吸收全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文化遗产;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大力发展国民教育事业。深入认识和理解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就是在新时代下产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贡献,是当代中国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结合改革开放实际、结合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结合我党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等多方面的最新理论创新而形成的21世纪的法治建设理论。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法治思想地位的确立,不仅是我党理论工作的又一次创新性的发展,也是建党百年来,几代领导集体的智慧在思想上的一次总结。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当今中国实践,解决当今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二者在逻辑上统一、在内涵上一脉相承,习近平法治思想已在实际中不断指导我们的实践,彰显其强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1,(7)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首要原则。从法治理论的角度深入阐释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要义,可以明确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统一。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应当时刻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只有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与各方面,才能确保法治落地并深入民心。更进一步说,将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相互衔接,以双轨制的规范体系作为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基底,是诠释其法理正当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法治思想指明了中国法治建设的道路,明确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法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规划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总体布局,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确立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法治原则,厘清了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的基本思路,推动司法体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2.
对党的领导进行深入的理论溯源和系统的时代探究,这是历史和现实赋予我们的理论任务、时代使命。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视野下的无产阶级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对于党的领导,也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找到坚实的注脚,从中可以进一步洞察党的领导的理论必要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贯穿始终并起到统领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21,(1):63-64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第一,习近平法治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新境界,具有理论的引领力。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原创性;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系统性;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时代性;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人民性;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实践性。第二,习近平法治思想擘画了新时代法治建设新蓝图,具有实践的指导力。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9,(3)
<正>坚持党的领导是法治建设取得成就的基本经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戴小明在2019年2月20日《光明日报》撰文认为,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首先要坚持党对法治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40年法治建设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基本经验。其次要明晰党与法关系的科学认知,必须科学认知和正确把握党和法、党和法治的关系这一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根本问题。最后要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新时代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2)
和谐社会作为长期以来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依法治国的最终结果。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视角来看待法治思想,分析依法治国理念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寻求和谐社会建设的法治路径,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晓呼  倪明胜 《求知》2014,(12):4-5
<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会从战略的高度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列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对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作出全面、深入、系统、科学的阐述,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法治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法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这是我国所有经济理论工作者所一致公认的。但究竟马克思的哪一部分著作是我们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要依据?我认为,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作为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导思想。这主导思想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18.
关于坚持党性原则的几点思考张玉臣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员的先进性是政党先进性的基础,要把...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的民族,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我国的司法公正思想在深深扎根中国社会的同时,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西方先进国家治理中的好东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司法公正思想提供了精神要义,指出:法律公正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实现司法公正必须辅之以相应的制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司法公正思想提供了丰厚滋养,认为:司法官吏严格执法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社会效果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内容、司法官吏会对实现司法公正产生巨大影响;西方先进文明为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司法公正思想提供了深刻借鉴,提出:实现司法公正要注重司法改革与法律制度的创设、要将人民群众普遍参与司法制度化、要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周航 《求知》2023,(9):18-20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对于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