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理论》2016,(2)
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知情权实现的必需,目前我国公民知情权实现的障碍在于政府对公民知情权的认识不足、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比较狭窄、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法律的缺失,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救济的实效性不强。为此,我们要培养维护公民知情权的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取向、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救济制度,以及发挥公民社会组织在信息公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立法概况入手,采用规范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行政法视角剖析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困境,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具体建议:确立穷尽行政救济原则和司法最终原则;确立公民知情权的宪法地位;建立信息公开审查委员会和不公开审查制度;构建反信息公开诉讼制度的具体规则.  相似文献   

3.
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开行政公共信息是公民行使知情权的主要内容,也是WTO透明度原则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我们比较偏重保护行政机关取得、占有公共信息的权力,而忽视了强调行政机关公开公共信息的义务。重视研究行政机关公开公共信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于保障公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健全和完善公民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推进依法治国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行政机关公共信息公开与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关系公开行政机关公共信息,是指行政机关主动或根据申请,向社会公布与行…  相似文献   

4.
WTO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不仅体现了宪法赋予公民的知情权的要求,而且更是适应入世后世贸规则对政府行为透明度的要求。分析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状况及WTO规则对我国政府透明度提出的新要求,并提出我国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发展趋势,《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对“三需要”标准的撤销即是其表现之一。作为在立法之初被赋予“弥补主动公开不足”与“预防申请公开风险”预期功效的条款,“三需要”制度因其与维护公民知情权之间的矛盾而极具争议性,学界对于其存废主要存在支持说、反对说、折衷说、法解释学说四种观点。以保障公民知情权为基本导向,新《条例》撤销“三需要”标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基于信息公开的公法依据、旧法的现实障碍、新法的正向效应三个维度。政府信息公开的进一步落实,需从当前的立法缺口、发展趋势及规范缺陷三个层次入手,强调知情权的独立地位,廓清信息公开救济途径的适用范围,以期政府信息公开沿法治轨道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知情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实现其他政治权利的重要条件。而传统体制惯性作用下政府部门控制信息的内在偏好不利于公众及时获取信息。消解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障碍,保障公民知情权,必须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化建设。综观世界各国,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起步较早,制度化水平高,发展更为完备。在实践中,我们应立足本国国情,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重视制度衔接,明确公开范围,完善公开方式,强化外部监督等。  相似文献   

7.
政务公开制度是确保公民知情权得以实现的主要制度安排,而我国现阶段的政务公开制度建设,不论在立法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都尚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正视并探索适当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正是确保公民知情权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为此,应从观念更新、法律保障及制度完善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包括培养公民的现代权利意识和观念;确立知情权的宪法基本权利地位,以《条例》协调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完善公民知情权的法律保障体系;加强新闻发布制度,进一步完善救济制度,规范电子政务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信息公开救济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有内部申诉、信息专员、信息委员会和司法救济等模式。在我国,建立信息委员会作为专业救济途径不失为破解信息公开救济困境的一条有效路径,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可以更好保护公民知情权和监督行政机关,以期尽快达到阳光政府、法治政府的理想状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在欧盟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取得极大成功的当下,中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虽然在不断进步,但与欧盟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首要的原因就是中欧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立法宗旨存在差异,中国侧重于规范政府行为,而欧盟构建的是环境知情权保障型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及分析,在吸收欧盟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实践成功之处的同时,加快我国转向以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为宗旨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0.
透明政府的建立和公民知情权的有效实现,还有待于《保密法》的修改完善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实施,对于促进我国建立透明政府、保障公民知情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该条例共分五章,除了总则和附则,主要规定了公开的范围、公开的方式和程序以及监督和保障等内容,总计38条。这是  相似文献   

11.
乔新生 《理论视野》2008,(11):44-46
信息公开制度是保护人权的基本制度,它保护了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信息公开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需要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应当保护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权。同时,信息公开应当摆脱行政主导立法模式,建立完善的程序性规范,确保公民的选择权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实现法律赋予公民和其他社会主体知情权的基本途径,也是政府有意识地推进自身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转型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本文以上海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个案深入揭示该制度在我国实施的问题,以及对推进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良好实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作为电子政务研究的主要内容,信息公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阳光政府的内在要求。基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调查,在分析其现状、总结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旨在更好地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政府决策质量,促进政府信息服务职能的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4.
牛美丽 《求知》2014,(11):58-60
<正>政府预算信息公开是落实公民知情权、加强政府预算社会监督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国际组织确立了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标准,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预算促进会(IBP),长期致力于加强各国政府预算信息的公开和透明。1.美国。美国预算公开的情况可追溯到美国进步时代的预算改革。进步时代前夕,美国各级政府都尚未建立起规范的政府预算制度。各州政府和联邦政府预算过程  相似文献   

15.
论公民知情权保护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细龙 《理论探讨》2004,1(2):12-14
保护公民的知情权,是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公民的知情权,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在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的基础上,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实现,使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法律化,要关心公民切身利益,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走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困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琳 《行政论坛》2003,(4):38-39
无论是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来说还是依据WTO中的“透明度”原则,都要求我们的政府将更多的信息公开化。本文就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作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杜长冲 《学理论》2010,(17):69-7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转型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壮大,公民社会获得了自身的发育机制与成长环境,并迅速的发展起来。然而,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仍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通过对我国公民社会的产生、发展以及其现阶段所面临的困境研究,分析和指出了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当代践行民主法治国家的理性选择。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宪政中的民主法治理念具有天然的契合性。该制度的建立必须依托于民主法治的理念,在民主法治的维度内展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对于保障公民知情权、打造法治政府具有积极意义,但在贯彻民主法治理念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易涛 《学理论》2012,(9):60-61
从学理的角度对《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颁布实施背景下高校档案馆参与信息公开业务的可行性作一阐释。从档案学的角度看,高校档案馆参与信息公开业务是档案信息价值的展现,是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认识回归;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它是高等教育公共性特征的必然要求;从法学的角度看,信息是一种权利形态,公民享有知情权,信息公开实为高校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莉  刘维平 《行政论坛》2013,20(1):89-93
环境信息公开是公众行使环境知情权,理性环境维权,保护自身生命健康权的基础和前提.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确立了政府和企业承担环境信息公开的义务,但目前实践中政府和企业对于环境信息公开多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解决我国当前环境信息公开弊病的途径在于: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即赋予环境信息公共财产的属性,细化和完善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和程序,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公众的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