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蕴涵着"天人合一""敬畏生命""取用有节"的思想智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和吸收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蕴涵的思想智慧,创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汲取"天人合一"智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坚持走保护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取用有节",珍惜自然资源,坚持走节约优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它强调人、社会和自然正向交互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中国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等思想智慧的汲取发扬,是引领中国未来绿色、低碳、健康发展的指南。  相似文献   

3.
《探索》2017,(4)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两座山论"蕴含丰富的生态思想,不仅汲取了我国传统生态智慧,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既相互否定又相互排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共生。"两座山论"重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自古以来,居住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依靠自然生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栖居地,贵州乡土社会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  相似文献   

5.
在工业文明的社会里,人们对自然的内在价值严重低估,生态环境遭受任意践踏.在后工业社会里,人们已开始警醒和呼唤生态文明的到来.人类必须重新审视大自然的厚重的内在价值,测度作为自然一部分的人类及人类主体性的发挥,在传统生态伦理观基础上重构生态伦理与环境伦理,维护生态正义与环境正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自然"的新生态伦理观,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必然产物。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生态危机、资源面临枯竭等问题,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行为的合理性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和批判。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转型的必然选择,体现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向往和追求。建设生态文明,破解发展难题,离不开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模式的变革,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道德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资源,探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德利用厚生"论是中国传统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思想模型,它揭示了传统社会为生存需要而向自然索取的必要性。中国现代文明为补足西方工业文明的进程而以进化论哲学作为指导思想,确立了理性主义和科学文化的价值。为克服当代工商业文明和人宰制自然而导致的弊端,应重新发挥传统道家思想,达成自然与人生的动态平衡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汲取和借鉴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反思我国和西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习近平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其中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鲜明主题,"以人为本"的生态民生观。综合治理的多重路径,以及超越国界的全球治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生态治理理论。厘清并领会这些思想,是推进生态文明实践、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指引。  相似文献   

10.
耿步健 《探索》2023,(1):14-25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底色,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价值目标和核心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能够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是在审思西方工业文明的反生态性中提出的,是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中提炼的,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其核心要义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关键是要提高生态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是人民幸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是科学贯彻“两山论”等,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现实问题导向与战略目标引领相统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创新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双创”相结合、生态底线思维与历史主动精神相辉映的鲜明特色。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乃至人类生态文明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15,(4)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包含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指明了方向。然而受理念、制度、政策、历史、现实场域的影响和制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面临不同理念碰撞、法制教育缺位、政策执行偏差、资源利用与经验借鉴不深入、教育体系未形成的实践困境。为使其深入人心、接地气,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问题意识中增强历史文化资源、经验借鉴整合能力,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社会"五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并加大保障力度,实现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学理支撑,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为文脉根基,以中国历届主要领导人的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积蓄,形成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理念和践行方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多重价值意蕴,该思想的提出和践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赓续发展,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为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路径选择。深刻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政治向度、经济向度、文化向度三个方面探寻践行路径和架构举措,为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维系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注重和谐即贵和.中国传统文化贵和特质表现在偏重和谐矛盾同一性的辩证思维、普遍和谐的思想、自然内部和谐的思想、人与自然内部和谐的思想、人与人和谐的思想、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人自身内部和谐的思想、国家、民族、不同文明之间和谐的思想八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贵和思想具有思辨性与实用性统一、多样性与层次性统一、主导性与非主导性统一、超时空性与负面性统一、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统一五大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贵和特质作为中国的具体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规定和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正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追求。全球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严峻形势,使得这一目标实现成为现实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心系人类命运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加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和日积月累的生态文明建设基  相似文献   

15.
北方游牧民族在长期的迁徙流动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生态文化。从生态伦理学的视界来审视,游牧生态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思想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万物,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和谐共处为核心,充分表现在游牧民族的生命观、自然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中。就游牧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相比较,如何扬长补短、扬优弃劣,加快生态文明发展的进程,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丁辉  郭广银 《求实》2017,(2):4-13
绿色发展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旨在突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绿色发展思想的重要讲话,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思想,还与中国传统文化、历代中国共产党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一脉相承.现阶段习近平的绿色发展思想主要表现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执政环境的绿色化、主流文化的绿色化等方面.习近平关于绿色发展思想的重要论述对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指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方向、彰显中国国际社会生态责任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追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尽管儒、释、道、对其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汲取中国传统智慧"天人合一"有益思想去探索"救世之道"。借鉴儒释道"天人合一"思想的丰富内涵——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并将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确立科学的生态思维方式,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为友,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谋求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逻辑上已经成熟和完善。绿色化、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概念为其基本范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念为其核心范畴。这一体系包括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八个基本命题,包括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推动实现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现代化等四个思想系列。这一体系以建设"富强美丽的中国"和"清洁美丽的世界"为目标,最终指向了人与自然和解、人与社会和解的共产主义理想。科学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话语体系,对于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生态思想,表达了先贤圣哲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朴素价值认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生态伦理观、循环经济观、恒产富民观、缘法而治观、物能循环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撑和理论滋养,彰显了返本开新、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它强化了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不和谐。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逐渐成为共识。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内涵和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和谐寓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社会和谐离不开生态文明。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走生态文明之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