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德育"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潜在利益和长远利益,更好地享用自然和享受生活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含丰富的生态德育思想:天人观体现了以自然为导向的生态德育思想;义利观体现了人品识别和利益分配的生态德育思想;和同观体现了知人善任的生态德育思想;荣辱观体现了知耻奋进的生态德育思想;身令观体现了为人处世的生态德育思想;上下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生态德育思想。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德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阐述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未来社会主义的论述中,已经内在地蕴含了生态政治的观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生态政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与实际出发,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生态政治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生态政治思想,这些生态思想具体表现在关于人与自然、国家治理与建设方面,以及国际关系方面的生态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3.
肖应连 《学理论》2013,(29):352-354
受到某些特定历史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形成了强迫灌输性、政治规范论、理论教条主义、封闭性为特征的范式;为了迎接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当代高校政治教育范式应向"人本思想"为基础的"人学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由人与自然和社会有机统一的生态要素论、人与自然界物质变换的生态经济论、生态问题与本质的制度批判论、协调人类主体性与自然优先性的生态价值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社会论等理论单元构成的思想体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人对于中国政治体系的概括判定受到了西方民主政体论的支配性影响,而治体论作为中国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相应提供了一个切实厚重的反思性理论视野。这个传统经历发端、成长、成熟与中落,从汉初贾谊到晚清《皇清经世文编》,深刻影响了大一统郡县制国家的思想和政制实践。治道、治法和治人是其理论三要素,并衍生出多样形态,显示出实践者本位的思考视角,在治理体系上形成了任人、任法、任礼等类型划分。治体论在"内圣外王"等流行论说之外指出理解传统秩序思维的体系性理路,同时为反思现代政体论的缺陷开启了丰富且更为完备的宪制论资源。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廉洁文化观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局,为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净化政治生态取得新的成效而提出的有关廉洁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和观点,其科学内涵可概括为"战略意义论"、"重点任务论"、"发展动力论"、"建设主体论"、"制度保障论"。习近平廉洁文化观深刻诠释和系统回应了新形势下廉洁文化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现实及实践问题,充分体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批判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等理论品质。深入研究并贯彻落实习近平廉洁文化观及其理论品质,对于当前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建构及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探讨"校企一体化"模式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变化与挑战,以教育生态理念为指导,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强化主体性、注重整体性、提升和谐性,以增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6)
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产生有其特定国内外背景和经济、政治、思想条件。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次尝试和实践。主要表现在经济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政治上,采取公举乡官的制度,赋予农民一定的政治权利;思想上,男女平等思想下的妇女解放运动。虽然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与其空想性有很大的关联,但这些思想的提出与尝试仍具有伟大的功绩。  相似文献   

9.
何大海 《学理论》2012,(20):30-31
民本主义思想堪称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核心,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几乎都以"重民"思想为立国之本。通过对民本论和性善论的创造性发展,孟子使仁政学说成为一种全面而深刻的理论。从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中,这个思想一直指导着历代统治者的政治活动,甚至对近代民主论及现代民主思想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4)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在美丽中国的新背景下,生态价值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在理论上研究、在实践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以促进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马克思的中国观应兼具两个相关的视角:既要考察其中国观与唯物史观、世界历史理论、东方社会理论之间的层次关系,更要梳理它在西方思想家的中国观这一发展链条中的环节关系。但学界通常是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其实,马克思的中国观与西方思想家的"中华文明停滞"论和"冲击—反应"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源流关系,揭示这种关系对我们正视中国国情及其近代困境,全面理解中国社会革命的性质与道路均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通过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发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业生产必然采取的剥夺自然和人的不道德形式,协同进化则表明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任何片面强调"斗争"与"合作"的环境伦理话语都缺乏辩证的方法论基础和恰当的政治-伦理考量。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建构及其实践从属于更广大的以生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野蛮性的政治批判运动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的高压反腐和全面从严治党激发了中国"政治生态"的话语热潮,然而,当前的"政治生态"话语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实践话语,而非学术话语。在国际学术界,政治与生态基于不同方式的结合而形成了生态政治学和政治生态学,生态政治学已发展成为包含不同理论流派和理论分支的成熟学术领域,而政治生态学则研究较少。中国现有的泛化的政治生态话语、文学化描述的政治生态话语、本末倒置的政治生态话语存在生态观的严重迷失。要走出生态观迷失的困境,建构政治生态学理论,需要在生态内涵上实现个体性评价向结构性和规则化观念的回归;在生态伦理上实现从道德整体主义与等级制向个体生命伦理与互利共生关系的回归;在生态运行方式上实现从一体化结构的单向控制向多元分化与制约平衡的回归。当然,生态学的政治价值是有限的,除了"自然正义"以外,我们还需要求助于"社会正义"作为现代政治转型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王帅 《学理论》2013,(9):298-299
在研究生态观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链及在这一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价值。通过对生态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选择的内涵和本质解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链分析,结合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分析了这一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价值和在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体现的"以人为本"的价值态度,以期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西方现代思潮进入中国,在中国学术界经历一个复杂的理论嬗变过程,这个过程在总体上表现为从"精神污染"到思想资源的转变。具体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起到了配合解放思想、呼唤人性、弘扬人道主义的作用;到了90年代,学者们开始在主体性转向和异化批判的范式下研究这一理论;世纪之交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讨论,最有影响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这一转向的理论资源;新世纪以来,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变得多元与精专,并展现出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合流的趋势。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界也大致经过上述四个阶段、四种范式。"人学辩证法"是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带给中国学术界的思想冲击也最大,它刺激着中国学者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学"问题和"当代性"问题。而"当代性"一端连着传统哲学(近代哲学和形而上学),另一端连着后现代,萨特就是在传统哲学和后现代哲学之间搭建桥梁的人物。  相似文献   

16.
"为人民服务"作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一次深刻重塑,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现代化的基本轨迹和近代经济社会结构断裂变迁的产物。从哲学视野看,"为人民服务"思想,与人民主体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具有深刻的同源性,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本质所在。现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弘扬"为人民服务"的当代价值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外交思想至今影响着中国的对外政策和方向。探究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及理论的形成历程,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毛泽东性格及思想上具有的中国风格;近代中国历史影响下,坚持领土和主权独立完整的外交政策;受国共斗争影响,归纳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统一战线等外交思想;受游击战术影响,重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分析毛泽东外交思想具备的重要特征,并以此为据,了解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价值,借此理解未来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进而促进世界局势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当今政治生态中存在着种种问题,究其原因可归为权力本位、金钱本位、利益本位、个人本位等作用的结果。时代的发展、"四个全面"的时代使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求我们对这些问题及时做出处理,对症下药。能力本位思想符合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拥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丰富的国内外实践经验,对政治生态系统的建构兼具较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从能力本位论的视域出发,探析能力本位对良性生态系统建构的价值,初步搭建起"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建立"输入输出"的沟通政治环境内外的决策系统,改革干部人事制度使得"有位者有为",采取一系列举措建构起良性政治生态系统,对中国当代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招生规模的扩大,后勤工作社会化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好队伍,健全机制。一是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首先,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目前高校德育师资缺乏,学校应重视培养有学识的德育工作者,为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在校党委领导下,通过学生工作委员会,定期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形成党政工团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0,(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引导的重要论述是在深刻变化的国内形势、深刻调整的国际局势、急剧变革的传播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坚持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及实践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引导的重要论述内涵具体包括":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理论;正面宣传为主论;创新为要论;增强国际话语权论;网上舆论引导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