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国家治理具有人民性、公正性、包容性、法治性等特点,为现代国家治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良性互动奠定了现实基础。现代国家治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演进历程顺应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时代发展要求,随着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和民主制度化程度的加深,二者的互动性进一步增强。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二者内里相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良性互动中,以政党协商、政府协商、基层协商和网络协商民主制度化的路径选择,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以政党治理、政府治理、基层治理和网络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法治国家和国家治理具有共生性、同构性与统一性,"良法"与"善治",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在价值上,法治价值孕育和涵养国家治理的基本理念;在制度上,法治体系培植和型构国家治理体系;在过程中,法治能力培育和塑造现代国家治理能力;在效能上,法治建设的成效决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败。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法治价值导引法治体系,法治体系规制法治过程,法治过程建构法治国家,最终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的制度软实力,这三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共同构成了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成熟和定型的制度支撑,而一个国家制度体系的关键在于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灵魂则在于民主和法治,这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依法治国是现代民主与法治的关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和定型的重要标尺,是提升中国制度软实力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中国梦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大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能够在依法治国的层面进一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法治中国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国家治理能力的逐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紧紧围绕依法治国的方略进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首先要把握依法治国这一根本目的,着重提高法治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人治与法治是两种对立的治国方略。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走人治之路还是走法治之路?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法治之路。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一条基本方针,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  相似文献   

6.
只有沿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反过来,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中国民主法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政治法治作为一个权力运作的政治架构或治理模式是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文明的衡量标准之一,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要实现政治法治就要从维护宪法权威,推动宪法实施和监督;加强立法民主,建立良法体系;培育法治观念,提高公民主体意识和法治素养;推进依法治国,实行良法治理等方面着手,以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现代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重大任务,这表明我们党已经找到了让民主在中国更加有效运转的新路。这条民主新路就是从作风民主走向制度民主,从实质民主走向程序民主,从不受宪法和法律约束的所谓"大民主"走向法治民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制度民主、程序民主和法治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需要从我国民主政治现实出发,循序渐进,区分长期目标和中近期目标。长期目标是建设高度民主的国家政体和健全成熟的法治民主,中近期目标是积极推进国家治理层面的民主和法治。具体路径是将政策过程中的民主作风上升为民主决策的制度和程序,积极发挥已有的民主机构在立法和行政决策中的作用,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和党内法治,健全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强化法治对民主的保障和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最好形式,它贯穿于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法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运行、民主政治的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实现都需要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满足三个要求:一是制度化,二是公平化,三是有序化。协商民主有三种特性:一是法治性,二是善治性,三是理治性。协商民主的"三性"与现代国家治理的"三化"是一种高度契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座里程碑 ,标志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执政党和国家治国的基本方略和目标 ,而且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一、要实现“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法治 ,作为一种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原则和方法 ,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早在 1978年 12月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12.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在现代法治理念的基础上如何治理一个现代中国的问题。在治理实体层面上,实现国家与公民间的平等及国家与社会间的相对独立,形成国家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在治理核心层面上,实现公权力的有效制约及私权利的有效维护,形成现代国家权力运行体系;在治理价值目标层面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形成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治理新秩序;在治理方式层面上,实现思想观念上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及治理战略上管制与自治的合理平衡,形成国家治理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3.
在民主和法治已经耳熟能详的今天,认真反思一下我国法治建设的民主动因,不仅对于民主建设,而且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都是很有意义的。法治是民主的内在要求。从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看,民主对法治的内在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法治是人民民主的制度表现,在现代人民民主社会中,从人民权力到国家权力的行使有多个环节,人们不可能都行使国家权力,只能通过代议制机构委托政府行使。为了保障人民主权,就需要有法律制度来规范权力的行使,使权力的行使不违背人民意志。法治就是在这样的需要下产生的民主的法律制度。第二,法治是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4.
法治伦理是从法治本质出发,由法治化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应当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当代中国法治伦理的形态,即中西治理文化的结合、时代和传统融合、民族性和全球性统一。法治伦理的形态蕴含当代中国法治伦理的特质,即民主、保障人权、和谐和德教。当代中国法治伦理蕴含的四个特质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构筑了当代中国法治的灵魂,成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同时也是法治实践的行动方向、法治实践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必须始终踏踏实实地坚持民主、保障人权、和谐及德教的中国特色的法治伦理,以此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2.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3.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释4.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研究5.中国共产党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研究6.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研究7.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研究8.全球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9.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研究1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研究12.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研究13.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宪政建设对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作用和重要性日益凸显。追求宪政与民主、权力制约与有效治理之间的平衡、协调和统一,是当代世界宪政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显现出从人治向法治转变、强调秩序和稳定、重视对权力的规范和制约、加强人权保障等基本走向,这既符合当代世界宪政发展的潮流,也适应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国情和发展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必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最新概括,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本质和功能来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二者在价值基轴、主体架构、目标任务等方面内在契合。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通过民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推进国家治理的理性化,通过自由和平等的和谐共存推进国家治理的有序化,通过权力和权利的动态平衡推进国家治理的融合化。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现实问题和客观需求出发,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扩大政治参与,强化国家治理根基;加强社会整合,凝聚国家治理共识;激活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以此夯实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17,(2):20-26
国家治理的本质是协商治理,协商治理的趋向是良政善治。国家治理的旨意与协商民主的内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即利益均衡是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一致的目标追求,公平正义是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相同的价值取向,主体平等是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同一的根本原则,公民精神是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共同的理念诉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协商民主提供承接载体,反之,发展协商民主也需要国家治理现代化架设运作平台。即,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有利于为国家治理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过程中公共决策的质量,有利于国家治理过程中公共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够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疏通协商渠道、拓展操作场域、提供坚强保障。因此,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具有逻辑上的内在契合,二者在结构上是一种互动与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我国的治国方略。他指出:“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国家治理思想内涵丰富,重点回答了由谁治理和怎样治理两大基本问题,有力地推进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国家治理的主体向度上,他强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行党政职能分开,调动地方、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国家治理的方式向度上,他强调不搞运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靠制度治理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的国家治理思想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党的领导是实施有效国家治理的根本保证;发挥各治理主体的作用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标志;克服"运动式治理"是建立现代国家治理的前提;民主和法制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