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一生广泛涉猎中国的文学历史典籍,有渊博的文史知识。他的诗词展示了一代伟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精深研究。但他首先是一位政治家,他富涵深厚学养的诗词远远超越了文学历史、考古等领域,赋予其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政治生命力,对于今天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印度两国人民之间有着传统的深厚友谊。1950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中印建交后,一直到50年代末,两国的关系一直是友好的。进入60年代,中印边界发生冲突,两国关系出现了挫折。 中印发生边界冲突的焦点在于两国从未正式划定过国界,两国只是有一条历史上形成的传统习惯线,而英帝国主义侵略者策划的“麦克马洪线”则历来为中国政府所不承认。  相似文献   

3.
闽西20年革命战争史已成为当地作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以弘扬革命传统为宗旨、坚持革命战争史诗为主旋律、战争年代英雄人物和史实为题材的文学意识已在作家们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体现,形成了被文学界誉为“红土地文学”的文学流派。自1979年开始,一批闽西作家就提出了。红土地文学”的概念,并执着地进行耕耘。10多年来,闽西进行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作者有300多人。他们以小说、诗歌、剧本等各种文学形式,忠实地再现革命战争年代闽西这块红土地上的风风雨雨,以及这一特定时代大背景下的历史人物,作品已超过1000万字,出版发行书籍逾百万  相似文献   

4.
梁振华 《理论学刊》2007,(8):119-123
在媒介变迁的历史语境下,影视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整体风貌和存在形态构成了强大冲击。影像化叙事,作为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影像化生存最显著的文本表现形态,呈现出双重价值趋向和文化表征:一是通过借鉴影像思维,促进传统文学文体形式之革新;二是对影像符号资本与市场逻辑的趋附,导致小说文体的蚀伤或者异化。  相似文献   

5.
我一生中读书治学,从事于教育与科研工作,迄今年已迟暮。我从小读书,就对于文学与历史都很感兴趣。后来读书多了,更认识到,文史结合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古代许多著名学者往往如此,如司马迁、班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文学大致经历了由社会政治意识、文化意识到生存意识的发展过程。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文学充满了强烈的社会政治意识,以启蒙主义的立场契合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实践。80年代初开始,文学中的文化意识逐渐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扬弃和对传统审美经验的重视,促使文学产生了质的飞跃。80年代末,社会生活由政治化向市俗化方向发展,文学亦从文化层次逐渐向生存意识层次推进。新时期文学的这一发展演进是符合社会历史运行逻辑的。  相似文献   

7.
梁衡 《学习导报》2014,(3):34-39
(4)借典证理 领袖必须是学问家。他要懂社会规律,要知道它过去的轨迹,要用这些知识改造社会、管理社会,引导社会前行。政治领袖起码是一个爱读书、多读书、通历史、懂哲学、爱文学的人。因为文学不只是艺术,还是入学、社会学。只读自然科学的人不能当政治领袖,二战后以色列建国,请爱因斯坦出任总统,他有自知之明,坚决不干。毛泽东熟悉中国的文史典籍,在文章中随手拈来,十分贴切,借过去说明现在。  相似文献   

8.
岳飞、文天祥在中国历史上历来被认为是民族英 雄,不存在重新定义他们是不是“民族英雄”的问题。 在个别出版的教学辅导材料中介绍过历史学界有这一  相似文献   

9.
口述史学的蓬勃兴起是近几年来国内史学界的奇观,有人说它“对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来说,无异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刘志琴:《口述史与中国史学的发展》,《光明日报》2005年2月22日)。对于中共党史的研究来说,它更有特殊意义。一是口述史由于可提供口述者自然寿命的原因,一般只能涉及现当代60至70年,党的80多年历史大部分在这个期间内,所以党史做口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党史研究历来重视口述资料,从延安时期起就有《长征回忆录》等出版,新中国成立后又出版过大量的革命回忆录和文史回忆录。如何看待这些回忆录与口述史的关系,是研究党史…  相似文献   

10.
陈超 《世纪桥》2007,(7):81-81,89
新历史小说通过个人视角对传统的历史观念作了消解,但消解主流历史意义并不等于文学叙述的无意义,同时文学也应兼顾其艺术性和精神性的双重体现,因此,作为后现代叙事的新历史小说在面对当今随意撰改历史、体现历史虚无价值的现象时,对"意义问题"进行重新的解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M县地处南国,有着1200多年的种茶历史,茶叶历来就是M县人民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自古以来,M县茶叶就被列为宫廷贡品。80年代初,M县被评为中国五大“名茶之乡”之一。  相似文献   

12.
诗史互证,是中国文史研究的一个传统。以诗证史,可使历史生动丰满、文采飞扬;以史证诗,同样可增加诗歌的历史厚重感。研究毛泽东诗词,如能深入毛泽东诗词生成的环境,依据诗词内容探究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的经历,同时又借助中国革  相似文献   

13.
杜金莹 《奋斗》2023,(2):30-31
<正>进一步深入挖掘黑龙江省优势文史品牌的历史价值,丰富黑龙江省历史文化,对于发挥黑龙江省丰厚文史资源禀赋优势,构建文化发展新格局至关重要。针对这一问题,省政协委员何伟志在接受奋斗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应进一步突出和更加注重文化振兴方面的内容,叫响黑龙江‘六大文史品牌’。”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23,(9):48-4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为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做好文史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黑龙江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做好文史工作作为服务统一战线、凝聚共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扎实做好文史资料征编工作,着力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08,(12)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而这一时期文学领域里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士不遇"主题的凸显。由于"不遇"文士身份的不同,其作品表现出来的"不遇"之情绪也有差别。西汉"士不遇"文学主题的突出,既与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从而引起的士阶层地位变化有关,也与士人有着强烈的干预现实意识和中国文学中的"风雅"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充分说明历史对资政的作用。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工作,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一名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与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史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搞好党史工作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  相似文献   

17.
国内学界近30年俄国史研究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至今的30年是国内俄国史研究全面深入发展、成果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的一个时期.但是也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偏差和问题,主要是:国别史名称混乱,忽视俄国历史传统与苏联历史的内在联系;帝俄时期(俄国史)研究不足,苏联时期(苏联史)研究不广;等等.进一步推进俄国史研究的发展,应在以下两方面作出积极努力:第一,打破学科界限,将俄罗斯语言学、文化学、翻译学、哲学和文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有选择地引入俄国史研究之中,建立中国学派的"俄罗斯学";第二,俄国思想文化史的研究要特别注重借鉴俄国文学研究方法和文本资料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15,(1)
<正>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富有法治意识,《商鞅徙木立信论》就是一个例证。读《史记·商鞅列传》,抒发胸怀1912年上半年,毛泽东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入湖南省立高等中学,编入普通第一班。毛泽东爱好史学、文学,文史相通,从私塾开始,就练成一色文字。他在湖南省立高等中学的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受到国  相似文献   

19.
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是前人对后人的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历史留传后世的方式,以文字为最广泛、最悠久.然而,以文字记述历史的方法又有不同的辙路,其中,尤以带有文学性的纪实作品易为人们所接受。她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如鼓满风帆的航船,一代一代地强劲地行驶着,永远令人所瞩目。最典型的范例便是司马迁撰写的文史合璧、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大历史文学巨著《史记》。我以为,是她真正开了今天所谓的纪实文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而这一时期文学领域里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士不遇'主题的凸显.由于"不遇"文士身份的不同,其作品表现出来的"不遇"之情绪也有差别.西汉"士不遏"文学主题的突出,既与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从而引起的士阶层地位变化有关,也与士人有着强烈的干预现实意识和中国文学中的"风雅"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