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正贵州种茶历史悠久,千百年的茶叶生产、加工、贸易、饮用、食用,17个世居少数民族参与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贵州茶文化。中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而贵州又是中国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地区之一。五千多万年前开始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造就了贵州特殊的地貌和气候条件。千百年的茶叶生产、加工、贸易、饮用、食用,17个世居少数民族参与和创造  相似文献   

2.
茶与人生     
饮茶之风,始于魏晋,唐代从南方传至山东,流传着岁月的沧桑和印记,一直沿袭传承到今天,天南海北的人们与茶息息相通、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茶叶汲取了千年传统文化积淀,同时与传统的儒道文化交汇融合,创新演绎,而形成的茶文化呈现出了独特的中国文化魅力。所谓饮茶的"三境界":第一境界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史载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如今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0多亿人饮茶品茗,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寻根溯源,世界之茶,源自中国;中国之茶,始于贵州。1980年,科研人员在贵州省晴隆县发现一颗完整的野生古茶树四球茶茶籽化石。经我国权威部门鉴定,确认该茶籽化石为"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至少164万年以上的四球古茶籽化石",是世界上发现最古老的茶籽化石,茶籽化石的出土和鉴定结果,充分  相似文献   

4.
王艳霞 《当代贵州》2014,(33):47-47
正为宣传茶知识、传播茶文化,倡导茶为国饮,形成全社会饮茶、爱茶、关心茶的良好氛围,助推黔茶提升,11月14日下午,由贵州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主办,中共南明区委宣传部、贵阳市农业委员会承办,贵阳花果园太升茶叶市场协办,以"多彩贵州绿茶好,黔茶飘香·品茗健康"为主题的贵州省普及茶文化系列活动之走进社区在贵阳市油榨社区逸天城举行。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好《贵州省  相似文献   

5.
<正>5月28日至31日,2015中国(贵州·遵义)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在湄潭开幕,本届茶博会包括大小活动13项,其中,最具规模的贵州省第六届茶艺大赛、"醉美遵义·生态茶香"旅游宣传活动、中国茶叶市场发展高峰论坛、中国茶叶市场专业年会、"标准与中国茶叶的未来"、茶旅一体化参观考察论坛等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友,他们齐聚湄潭,共同论道千古茶文化。  相似文献   

6.
张雨薇 《世纪桥》2012,(23):155-156
摘要:俄罗斯茶,源自中国。上至总统,下至平民,喝茶成风。俄罗斯的炊茶,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的发源地,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俄罗斯人饮茶的历史不是很长,但是茶却在他们的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俄罗斯人们不仅喜欢喝茶,而且创造出了一套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的独特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茶文化普及系列活动的开展,将使更多市民了解茶文化和茶品牌,推动贵州茶产业的发展。为贯彻落实《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黔府办发〔2014〕19号)和《贵阳市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筑府办发〔2014〕63号)精神,进一步宣传弘扬贵州省茶文化精神,普及茶文化知识,培养全市人民"知茶、爱茶、饮茶"的良好习惯,推动贵州省茶产业、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2014年贵州省积极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的"五进"活动,使茶文化走进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地处祖国西南腹地,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留下了年代悠久的古茶树和灿烂的黔茶文化。中国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公元758—761年即中唐时期完成初稿并广为流行的世界茶文化、茶科学巨著《茶经》曾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贵州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留下了年代悠久的古茶树和光辉灿烂的黔茶文化。黔地古茶世界茶源从茶树的起源和自然分布科学研究进展可以得知,茶树亲缘及山茶科植物起源于中生代、白垩纪至  相似文献   

9.
陶德臣 《唯实》2015,(1):73-76
中华民族最早利用茶、栽培茶,发展了茶产业,形成了茶文化。千余年来,中国茶伴随着中华文化不断对外传播,对世界人民的饮食结构、经济发展、文化礼仪及其宗教、交通、军事、政治、外交、民族、语言、文学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改善各国饮食结构饮茶自中国传向世界,从首先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到风靡世界,从一种时髦的珍贵饮料到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从身份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2月底,央视《走进中国》播出了《养生藏茶的奥秘》,再一次让人们的眼光聚焦到茶叶上。当茶叶作为健康饮品走进大众视野时,人们也开始探索着茶与养生的关系。回顾历史茶从药用到品饮茶在中国的应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相承启的阶段:药用、食用和饮用。现在,茶叶主要是以品饮为主,但同时又兼有药用和食  相似文献   

11.
<正>4月19日,由贵定县黔星云雾贡茶产业有限公司承办的草木茶会走进贵定,茶友通过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感受贵定云雾贡茶的历史和品质。本次茶会重在巩固提升贵定"最美茶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营造贵定云雾贡茶文化旅游节氛围,进一步宣传贵定茶文化。草木茶会由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和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联合发起,旨在贯彻落实《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文件精神,弘扬茶文化、普及茶知识,引导广大读者形成知茶、懂茶、爱茶、饮茶的浓厚氛围,助力推进全省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贵州茶产业、茶文  相似文献   

12.
<正>7月2日,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金骆驼奖获奖品牌揭晓,我省湄潭翠芽、雷山银球茶、凤冈锌硒茶、遵义红4个公共品牌入选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野春姑牌凤冈锌硒茶、贵天下牌都匀毛尖等8个企业品牌茶叶斩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一举摘得十一块金牌,标志着贵州茶叶正跨步走向世界。"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是第一次由国际茶叶协会、欧盟茶叶协会等国际茶业组织和国际国内茶叶专家、茶文化专家参与的国际性名茶评鉴公开活动。经过报  相似文献   

13.
<正>250家贵州茶企历时26天,行程近5000公里,沿着延伸西北的丝绸之路,弘扬贵州茶文化,推介贵州茶品牌,加快黔茶出山步伐。茶产业是贵州传统优势产业,也是近年来贵州省重点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贵州茶产业经过10多年发展,已成为贵州农业的第一大产业,茶园总面积达700万亩,承接了东茶西移大势,并成为中国茶叶的原料中心,正加速形成中国绿茶加工中心。为深化贵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及地区茶文化交流,弘扬贵州茶文化,服务贵州茶产业,加快黔茶出山步伐,今年7月,贵州再次开启"丝绸之路·黔茶飘香"之旅。250家贵州茶企历时26天,行程近5000公里,从重庆、西安、兰州、太原、西宁到呼和浩特,这条延伸西北的丝绸之路成为贵州茶叶走向世界的又一个通道……  相似文献   

14.
正《茶心静语》是一本介绍茶的书。从茶树的生长到茶叶的制作,再到饮茶的正确方式,均被娓娓道来,内容详尽又不失趣味性。该书是作者多年来对茶的认识的总结。围绕着茶学,用医学、心理学的原理分析,阐述植物如何变成"茶叶";哪些茶叶可以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哪些茶叶可能致病伤害身体;茶叶如何直接影响一些国家的社  相似文献   

15.
正盛世兴茶,就必须要增强文化自信,认清和把握茶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机遇,切实推进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加强茶叶标准、品牌和诚信建设,让消费者喝上生态茶、放心茶、健康茶。茶,源于中国、行于世界,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茶、饮用茶和种植茶,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大贡献。5月28至29日在遵义市湄潭县召开的2014第十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中国(贵州·遵义)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上,来自国内外的1000多名各界嘉  相似文献   

16.
闫静 《学习导报》2012,(24):46-46
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清新一脉,其甘醇的口感、芬芳的气息、清澈的汤色,在惬意的时光中袅袅娜娜,优雅之中泛出淡泊的禅意。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饮品,是生活,是文化。而最初,除非生病,人并不饮茶,直到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问世,才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其作者就是被尊称为“茶圣”的陆羽。  相似文献   

17.
闫静 《新湘评论》2012,(24):46-46
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清新一脉,其甘醇的口感、芬芳的气息、清澈的汤色,在惬意的时光中袅袅娜娜,优雅之中泛出淡泊的禅意。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饮品,是生活,是文化。而最初,除非生病,人并不饮茶,直到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问世,才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其作者就是被尊称为“茶圣”的陆羽。  相似文献   

18.
<正>5月18日,贵州省首届春茶斗茶大赛在贵阳落下帷幕,5大类"茶王"诞生。此次大赛以"生态、标准、品牌、创新"为主题,旨在通过斗茶活动的开展,弘扬茶文化、提升茶品质,打造贵州茶品牌形象。新"茶王"的诞生为贵州茶标准树立了新的"标杆"。近年来,贵州茶叶正在从"贵州原料"、"贵州制造"向"贵州创造"、"贵州品牌"转型,"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世界绿茶看中国、中国绿茶向黔看"的产业格局正  相似文献   

19.
你喝茶么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古人生活中颇为重视的饮茶习惯在现代人眼中还是那么重要么?本刊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在贵阳市民中展开了一般消费者对饮茶、买茶以及茶文化、茶品牌的了解程度的调查.本次调查发出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相似文献   

20.
<正>湄潭县是贵州茶叶第一县,2014年当选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并获得全国重点产茶县第2名。如何扬湄潭茶之名,打造黔茶航母,引领黔茶出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一、充分发挥湄潭茶产业在贵州茶产业发展中的优势(一)茶文化优势湄潭茶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清代湄潭眉尖茶成为贡茶。1939年,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开创了近代贵州乃至中国茶科研的示范。1940年,浙江大学西迁带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