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翔的学费     
初秋的天,有些热. 他走在前面,父亲离他不远,走在后面. "爹,别送了,回去吧."他回头看了一眼父亲.父亲没做声,继续跟在他后边."爹,你回去吧,我-个人能行."他有些催促父亲了.父亲含混地应了一声,停下了脚步.  相似文献   

2.
父爱无言     
吴健 《新青年》2004,(9):14-14
父亲不是我理想中的父亲形象.我心目中一直渴望有这样的父亲,他儒雅,有一股书卷气.我很容易把与父亲年龄相仿的老师看作父亲.我一直以为父亲于自己是不可依赖的,一直以为正是父亲的不可依赖成全了我,造就了我,使我独自去面对,去解决.父亲不善表达,他沉默得近乎冷漠,但他一直是健壮的.直到有一天,在我不经意的一瞥间,忽然发现父亲老了.  相似文献   

3.
豆子沉在水底,用心地吸收着水分,为被埋进土壤的那一天积蓄力量. 从小到大,他一直是个很浮躁的人.凡事在他眼中,说得头头是道,轮到付出行动时,他就落后了. 父亲说他是个蹉跎满志、好高骜远的人.他不服气,总是和父亲争论自己十足的理由.但是,不管如何争论,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是让父亲惟一感到欣慰的一点理由.  相似文献   

4.
1…… 他是我的同父异母弟弟. 母亲在我3岁时病逝,我5岁时父亲另娶,一年后的一个细雨绵绵的清晨,他出生了.是剖腹产,所以,他在医院里呆了5天.第六天早上,父亲送我上学时告诉我,今天下午他会去接他回家,可能会迟一些来接我放学,我说好的.但是,那天下午,直到夜色降临,父亲一直没有来接我,是老师把我送回家的,然后,我才知道,父亲出事了.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手表     
当年,父亲是村里唯一戴手表的人,这一度让他很自豪.父亲原来在外地教书,后来被打成"右派",开除回家了.所幸,纯朴、善良的乡亲们并没有歧视他,在生产队干活时,还对他格外关照.父亲秉性纯良,又有着知识分子特有的清高和孤傲,受不得别人的恩惠,而他身无长物,惟一的财富就是那块"上海"牌手表.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等待     
朋友的父亲病危,朋友从国外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帮他. 我知道他的意思,即使以最快的速度,他也只能在4个小时后赶回来,而他的父亲,已经不可能再挺过4个小时.  相似文献   

7.
我十几岁的时候,父亲竭尽全力阻止我成为一个酿酒人.他一辈子都在为当地的啤酒厂酿酒,可是收入微薄,勉强维持生计.他的父亲和祖父同他一样,所以他不想让我也成为酿酒人,甚至连啤酒桶边都不让我碰.  相似文献   

8.
《新青年》2009,(9)
父亲是在他生命的第49个年头上去世的,那一年,我正好考上大学.父亲得的是肺气肿.父亲跑了一趟官厅的医院,没几天就回来了.父亲说,那个地方,贵巴巴的,咱们住不起.  相似文献   

9.
钢琴     
父亲二战后回家时的情景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二战期间,父亲是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他身穿蓝色的军装,头上戴着薄薄的船型军帽,军帽紧紧地扣在他头的一侧.我常想为什么这样戴军帽也总不见军帽掉下来呢.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规定     
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一直独守着老屋.我们兄妹四个都在异乡漂泊,终日陪伴父亲的只有他那孤独的影子. 半年前,父亲忽然把我们兄妹四个召集回来,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相似文献   

11.
父亲退休以后,迷上了下象棋,他的对手是母亲,只是他与母亲对弈,每每必输,因此,我们戏谑地送他雅号:常败将军.父亲并不跟我急,反倒乐呵呵地笑纳了.  相似文献   

12.
颜面     
他考上大学那年,在外地打工的父亲除了带回他急需的学费以外,还带了一块两百多元的手表.这个手表在那个年代算得上奢侈之物.母亲当即就喝斥父亲,说肥料钱都还欠着人家的,你居然买这么贵的手表,况且这娃儿要表有什么用!没怎么读过书的父亲却字正腔圆地说出两个字:颜面.  相似文献   

13.
本书作者谢尔戈·贝利亚2授权新华出版社出版他写的<我的父亲贝利亚>一书的中文版,已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本书是作者写他的父亲贝利亚、他自己和他经历的苏联那个时代的一部回忆录.  相似文献   

14.
父亲是位修车匠,小时候,他是我的偶像. 他总能给我做出各种玩具,给我买街上的冰糖葫芦,给我讲大灰狼与小白兔的故事,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让我"开飞机".特别是在我11岁那年,父亲收回来一辆自行车,他稍微改装了下,小车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5.
《新青年》2005,(8):11-12
我在许多篇的文字中,都提到了父亲,那个在塞北青灰的天空下,奔波了一生的男人.我太多地选取父亲的最后一个冬天,作为叙述的背景,或许就是因为在这一段文字中凝结了家庭太多的悲苦和不幸.在那个凛冽的阴历11月,父亲走向了生命的终结,走完了他卑微而平淡的一生.就像村庄的其他生命一样,父亲走的时候悄无声息,平静而又匆忙.过后,大地静悄悄的,村庄也静悄悄的,父亲开始像渐去渐远的风一样在人们的脑海中消失.很多的时候,甚至包括他的儿子,在忙乱的生活中也忘掉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16.
六岁幼童,成了小"乐器王" 南卫东是安徽省濉溪县人,小时性格活跃,聪明伶俐.6岁那年,他迷上了民间乐器.他父亲是个老师,业余时在家吹拉弹唱,他坐在父亲旁边,被那优美的二胡迷住了.  相似文献   

17.
以爱的名义     
我们的父母是农民,他们生养了我们兄妹三人. 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但父亲并没有融入其中,他是个重感情的人,所以他从没想过要把我们丢下外出打工,他舍不得我们;他是一个做事过于谨慎的人,他复员之后,曾有人劝他开个修理自行车的小店铺,不用出钱只出力就可,可父亲并没有同意.这个决定使他错过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相似文献   

18.
母亲去世后不久,他把父亲接到了城里。父亲一开始不愿意,说城里太远,他一走,怕母亲在乡下孤单。他知道父母感情很好,母亲的去世让父亲很伤心。父亲的年纪也不小了,身体也不太好,他说:“就到城里去散散心,过些日子再回来。”父亲这才没有坚持。他在家陪了父亲两天,然后就上班了。他很忙,在一家很大的公司做着部门经理,事情千头万绪,烦杂缠人。他想请个保姆,但父亲没有同意,说又没有什么事,不必花那个钱,再说,自己还不习惯有人伺候。“要不你下班的时候带份报纸来。”父亲说。他上班的时候,父亲就在家里看电视,有时也会下楼,到附近走走。他生…  相似文献   

19.
父亲后来常常和她提到这件事,那些微小的细节,在父亲一次次的重复中,被雕刻成一道风景.每次父亲说完,都会感叹:"你说,你才那么小个人儿,还昏迷了那么久,怎么就突然清醒了呢?"这时候,父亲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温柔和怜爱.说得次数多了,她便烦,拿话呛他,父亲毫不在意,只"嘿嘿"地笑,全是快乐和满足.她的骄横和霸道,便在父亲的纵容中拔节生长.  相似文献   

20.
爱上温开水     
直到父亲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一直没有喝过过冷或者过热的开水.童年的印象中,在家里,父亲总是第一个起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全家人烧一壶开水,倒在各人的杯里冷却.父亲的时间算计非常准确,等全家人都洗漱完毕的时候,正好能喝到不热不冷的温开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