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作发  陆玲 《党风建设》2000,(11):30-30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级干部掌握着大大小小的权力。防止权力被滥用,就必须加强党内监督。因此成功地解决党内监督问题,尤其是对中高级干部的监督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吴君 《探索》2007,3(3):42-46
完善党内监督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党的执政能力的必要条件。当前,党内监督要主动适应发展党内民主的要求,遵循权力运作的一般规律,继续实现路向上的几个转变,即由侧重对人的监督到对权力的监督的转变,由侧重单流向监督到双流向监督的转变,由侧重专职监督到合力监督的转变;由侧重人治监督到法治监督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内监督是主体、是主导,舆论监督是补充、是促进,借鉴社会舆论监督之所长,与党内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促进党内监督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开展反腐败斗争中 ,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 ,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高中级干部的监督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能否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 ,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在我们党内 ,权力监督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结合。一般地说 ,自上而下即领导对被领导、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比较容易解决。因为它在领导过程中就体现出来了 ,领导本身就具有监督职能。最有决定意义的是自下而上的监督 ,特别是对高中级干部的监督。实践证明 ,失去监督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力 ,很容易导致决策失…  相似文献   

5.
在执政的条件下,党内监督实质上也是对权力的约束,是通过党自身的力量对党的组织、党员和领导干部所掌握的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但这种权力制约只是相对的,因为在党内这种同体的监督不可能形成完全的权力制约,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必须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结合起来,并最终走向法治,这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6.
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管党治党,一是抓住"关键少数"身先垂范、躬行践履,筑牢"四种形态"的第一道防线;二是应坚持"三项原则"、处理"四大关系",纪法协同建构多元立体式的全面监督体系,强化党内监督。  相似文献   

7.
党内监督科学化,本质上是要求党内监督的理念、制度和活动方式、运作程序符合党的活动规律,符合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基本原则。推进党内监督科学化,需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一系列的重大关系。通过深入研究党内监督科学化的一系列重大关系,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按照党内监督的科学规律,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更好地为人民办好事,防止权力突破笼子办坏事。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廉洁政治,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党政"一把手"权力集中,如何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加强监督;如何引导党政"一把手"正确认识监督,主动接受监督,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政治课题。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中共中央公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将在实践中探索并总结出来的监督办法和经验上升为党内法规制度。这是我们党制度反腐,制度建党的一件大事,是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党内监督的实质是监督权力。我们党已经从一个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掌握全国政权并连续执政50多年的党。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是人民赋予的各方面权力的主要掌管者和行使者。如何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必须要有制度上的保证。正如古语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相似文献   

10.
干部监督工作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党中央对干部监督工作的总要求。做好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要不断深化干部监督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方法,努力做到“五个必须”,不断加强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何旗 《党的文献》2019,(2):36-42
强化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聚焦党内监督实践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在强化党内监督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要求。他认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党内监督的重点是抓住"关键少数",着力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坚持、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核心和重要制度支撑;要做好党内监督体系的顶层设计,强化党内监督的效能;发挥巡视和派驻的优势作用;注意把党内监督同外部监督贯通起来。  相似文献   

12.
正从近些年我国检察机关的办案实践来看,权力集中部门的领导腐败问题易发高发,一个关键原因是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极易造成权力的滥用乱用。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对权力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是反腐败的关键问题。腐败问题,说到底是一个脱离群众、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加强干部监督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江泽民认为,要重点抓好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为此,必须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加强自上而下、同级党委内部和自下而上的监督,强化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同时必须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外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要求,需要从监督范围、监督重点、监督方式等方面,多管齐下,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当前,领导干部监督工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监督管理意识不强。少数领导干部认为监督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和干工作的"绊脚石",听不进批评和反对意见;个别单位监督职能部门主动开展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领导干部监督工作面临"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监督困局"。二是监督制度不到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有的监督制度过于原则和笼统,缺乏全面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对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要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角度优化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这是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运行机制的重大创新。在"人民主权"基础上形成的党的执政体制,塑造了中国权力运行的监督结构,进而决定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党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角色。"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提出,是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运行规律认识持续深化、理论逐渐丰富、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的结果。"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内在逻辑是同步优化党的监督体系与国家监督体系,在充分发挥各自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高度协调、深度融合,在由"分散"到"统一"的权力监督变革中形成整体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监督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进而催生贯通党和国家监督的监察体制改革,随之又带来国家监督体系的深度整合。国家监督体系主要由以人大监督为中心,以监察监督、检察监督、审计监督为支撑的国家机关监督体系构成。当前,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有四个着力点,即持续健全党内监督;全面强化人大监督;统筹协调国家机关监督;充分保障对监督者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内监督制度在监督原理上的创新主要包括了权力制约、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责任担当、惩防并重等四个方面。在监督制度运行模式上的创新体现在从"自上而下"的监督向"上下左右"全方位监督的转变,从依靠党组织、党员监督向依靠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监督的转变。在党内监督制度运行机制的创新上,主要包括了以德治党思想在党内监督制度运行机制中的体现、纪委监督执纪的新形式以及重点监督等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7.
温继平 《求贤》2008,(1):19-2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精辟阐述了党内民主建设问题,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问题,强调指出: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只有不断推动党内民主发展,才能强化对党内权力和执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保证政令畅通,抵制各种独裁专制和滥用权力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完善党内监督,实现党内监督科学化,是保障权力科学运行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同时也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文章实证地指出当前我党党内监督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制约权力是党内监督的核心"的观点,并强调加强党内监督是机关党组织的主要职能,而加强党内监督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牛余庆 《学习论坛》2004,20(5):13-15
党的代表大会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就如同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和作用一样重要。发挥党的代表大会对干部权力的监督作用 ,在实践中要扩大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 ,逐步建立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制度 ;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期间发挥代表监督作用的途径和方式 ;坚持党的代表大会选举干部制 ,减少干部任命制 ;建立向党的代表大会作廉政述职报告制度 ;改革纪检体制 ,实行全委会和纪检委共同向党代会报告工作制 ,积极探索从体制上解决党内监督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