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自2012年7月以来,中国与欧盟围绕光伏贸易问题的争执逐步升温。至今年6月初,不少国际舆论甚至认为中欧之间出现激烈贸易战似乎难以避免。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宣布建立10周年之际,如何解读关于中欧关系的类似认知,对理解和判断今后中欧关系的发展走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简要回顾了中欧光伏之争的由来及其近期进展基础上,结合对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基本定位及其内涵的综合分析,认为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的大势仍值得乐观期待。  相似文献   

2.
中欧关系在经历了建设性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演变后,如何进一步定位和确定发展方向成为当前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中国领导人关于中欧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基本论断,既是对当前中欧关系基本定位的总体肯定,同时也是对中欧关系的复杂性和中欧相互依存性同时上升这一现实的认知。中欧关系需要中欧双方更积极地以战略眼光探索加深合作的新机遇,并以更加成熟的方式应对共同挑战。  相似文献   

3.
60年来,中国与欧洲国家关系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双方的合作关系逐步深化与扩展,并建立起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上升至全面战略伙伴的高度。但是,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中欧间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与历史传统方面的差异性,使中欧关系中存在杂音。只要双方坚持平等相待,相互照顾核心利益、从战略角度出发把握关系主流,中欧关系就能解除消极因素,稳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后的中欧关系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兰 《国际观察》2005,(1):47-52
中欧关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双方在经贸领域的互补性与有效合作.本文回顾总结了90年代后半叶以来中欧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状况;分析了"9·11"事件后中欧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挑战,并对中国如何把握机遇、化解不利因素、积极应对挑战提出了建设性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5.
张健 《和平与发展》2009,(4):15-19,73-80
中欧关系经过60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及战略方面的合作日益深入,双边互信及合作基础也日益稳固。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欧实力对比和相对地位的改变,中欧之间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原有问题在新形势下又有了新发展,给当前中欧关系发展带来困扰。但未来中欧关系不会严重偏离正常发展轨道,将在克服分歧和摩擦中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欧关系经过60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及战略方面的合作日益深入,双边互信及合作基础也日益稳固.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欧实力对比和相对地位的改变,中欧之间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原有问题在新形势下又有了新发展,给当前中欧关系发展带来困扰.但未来中欧关系不会严重偏离正常发展轨道,将在克服分歧和摩擦中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3年中国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了双方关系历史性的篇章。近十年来,中欧关系内涵不断丰富,双方利益融合日益紧密,各领域合作取得长足进展。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背景下,中欧关系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仅符合中欧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洲议会在欧盟对外关系领域的权能得到强化。欧洲议会内部有众多涉华行为体,其中议会委员会和党团是涉华决议的重要形成机构。欧洲议会的涉华议题已由主要关注人权单一问题转变为关注政治、经贸、社会、发展、外交环境等多个议题,视角更加广阔。欧洲议会与中国的多种沟通渠道为中欧双方增进理解奠定了基础。但欧洲议会的人权决议对中欧关系的发展有消极影响,其在欧盟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新权能使该领域的谈判过程更加复杂和多变。随着欧洲议会权能的不断增大,其在未来中欧关系中的地位将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9.
从中欧峰会看中欧关系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历届中欧峰会的主要成果及其对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推进作用。对于近年来中欧关系中发生的一些变化,从欧洲内部因素和美国因素两个角度进行探讨。中欧双方并无重大战略利益冲突,加强中欧合作符合双方利益,但在“西藏”、“人权”等涉及我根本利益问题上,中方不会做出让步。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是中欧建交30周年。中欧关系在30年里经受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展深化,战略伙伴关系日臻成熟。但中欧双方在经济、政治领域也存在着矛盾和摩擦,需要清醒地认识其中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去冬今春朝鲜形势管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去冬今春朝鲜形势沸沸扬扬,有两点尤为引人关注:其一,美朝核风波所以再起绝非偶然,系由美朝双方各自立场相左而引起。风波事态发展严峻,但还不致引发美国对朝实施类似对伊拉克的“外科手术式”打击。在中国卓有成效的斡旋之下,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朝3方会谈,展现了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曙光;其二,朝鲜推出的经济秩序调整和增设特区的举措,不否认对其活化濒临崩溃的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却因受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影响,导致通货膨胀发生,个别特区建设搁浅。朝鲜距全面复苏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尚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朝韩政治关系的缓和 ,双方的经贸合作发展十分迅速。目前 ,双方间贸易形式有3种 ,即商业贸易、委托加工贸易和非交易型贸易。 2 0 0 2年朝韩间的贸易额达 6 4亿美元 ,占朝鲜对外贸易总额的 1/4以上 ,在朝鲜吸引的外资中韩国更是首屈一指 ,在朝鲜 4个经济开发区及特区中有 2个是由韩国单独投资建立的。但双方在经贸合作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商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进出口能力差距悬殊等。从长远看 ,双方在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的原则下 ,将会继续扩大经贸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南北关系研究一直是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毫无疑问,南北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研究对于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马来西亚非政府组织和国外非政府组织关系入手,以马来西亚非政府组织和美国基金会关系为具体案例,从南北非政府组织关系层面管窥南北关系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王海燕 《国际问题研究》2020,(2):107-133,136
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建设和提升中亚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意义重大。中亚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各国纷纷出台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电子商务发展方兴未艾,电子政务能力不断提升,但各国数字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有着良好的基础,双方已建立起较为稳定持久的互信关系,都提出了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已有多层次合作机制,中亚国家对双方合作的内在动力较强。但双方合作也面临不少挑战,中亚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数字人才紧缺,网络安全和地缘政治风险亦不断增加。中国和中亚国家可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治理、电子商务、数字人才培养等路径入手展开合作,因国施策,共建数字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5.
达巍 《国际问题研究》2021,(1):99-110,125
中国与西方国家使用不同术语来描述现行国际秩序,双方对国际秩序的认识也确实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仔细分辨之后,又能发现中国与西方的国际秩序观实际上重叠之处远大于差异之处。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秩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变化。一方面国际格局的变化导致西方国家认为现行国际秩序遭到新兴大国挑战,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内部对全球化的不满则导致一些西方国家主动挑战现行国际秩序。当前国际秩序演变出现了自由主义色彩消退、民族国家作用逐渐强化的趋势,这将导致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某些方面的竞争加剧,但也有可能导致双方对国际秩序演变方向的认知差异缩小。只有准确理解国际秩序演变的这些脉络,中国才能更好地进行战略和政策抉择以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世界,俄罗斯和美国是遭受恐怖主义威胁最为严重的两个大国,反恐战略在俄罗斯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俄美两国在反恐战略的形成、恐怖主义威胁判断、反恐目标、军事反恐战略实践和国际反恐合作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显著差别。随着俄美领导人的更换,两国反恐战略都在调整,并且选择了不同的战略取向。反恐是俄美两国合作的重要领域,但俄美反恐战略的分歧可能导致双方之间爆发摩擦乃至冲突。  相似文献   

17.
中美关系60年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关系是新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中美关系60年来的跌宕起伏,给我们许多深刻的启示:利益交汇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大局出发把握分歧,努力推进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中美和平共处的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必然选择。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仍不可避免,但不会是两败俱伤的“零和”博弈,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在两国相互依存的大背景下,合作共赢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8.
Despite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in their leve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and Europe both face the challenges of energy in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Given their shar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bjectives and the complementarity of their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he two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cooperation, which should provide both the motivation and capabilities to cooperate in relevant areas. However, there are a number of barriers and impediments at both the macro- and micro-levels. China and Europe should focus their joint efforts on several key areas of feasible renewable energy sector cooperation,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institutional links, facilitating bilateral investment and coordinating positions and actions in multilateral settings. Concrete cooperation in the renewable energy sector can cement the China-EU strategic partnership, thereby bringing benefits to both sides and beyond.  相似文献   

19.
The new French scheme for a Union for the Mediterranean (UfM), officially inaugurated on 13 July, has stirred up a great deal of controversy inside the EU. Even in its watered-down form, the initiative promises to relaunch the stalled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Mediterranean in the context of the Barcelona Process. Though vulnerable to all manner of external shocks linked to the multiple inter- and intra-state conflicts around the Mediterranean, the Sarkozy plan is a welcome move to a greater degree of “co-ownership” through the institution of a joint presidency.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interest of overcoming at least some of the problems that have bedeviled the Barcelona Process is further “decentring” of Euro-Med politics away from Brussels and more comprehensive trade opening by the EU.  相似文献   

20.
张瑞昆 《东南亚》2009,(4):43-47
从1989年云南与老挝的边境贸易恢复以来,在中老友好合作关系的框架下,云南与老挝的经济合作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云南省与老挝的经贸合作不断发展,合作层次不断深化,与此同时,云南与老挝在合作机制的刨新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云南——老北合作”这样有效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