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 1926年10月间,北伐军攻占了湖北武汉.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由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政治军事的重心渐渐从广东向北转移,湖北武汉地区成为新的全国革命中心.1926年底,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决定从广州迁至武汉办公.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一些领导人分别从国内各地相继前往武汉工作.为适应国内形势的发展,更好地推动全国工人运动,1927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也正式决定从广州北迁武汉办公.  相似文献   

2.
陈潭秋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与董必武在武汉创建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中共武汉区委,以武昌高师附小为活动地点,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多年,为发展湖北地区的党组织作出了突出贡献.为纪念陈潭秋,1983年,在原武昌高师附小旧址建立了“陈潭秋烈士纪念馆”,馆里收藏着陈潭秋生前的几件文物.  相似文献   

3.
赵扬 《学习月刊》2013,(12):40-41
自2011年7月以来,武汉市运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强力推进声势浩大城管革命。城管革命不仅得到武汉2万多城管战线工作人员的积极响应,更是得到了武汉市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和亲身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极大的提升了武汉的整体形象。武汉城管革命是市委、市政府主导下的环境创新运动,具有重塑城市景观、优化机构内外环境和改进武汉市民环境行为的良好效应,具有扩大城市集聚和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李传兵 《党史文苑》2011,(20):41-43
武汉军校在形式上是国共合作学校,但在武汉军校负实际责任的是中国共产党著名政治活动家恽代英,武汉军校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革命力量。这与恽代英在武汉军校的教育与实践分是不开的。恽代英在武汉军校重视政治教育、军事训练、纪律教育,重视培养女党员干部、关心女生队,并能让学生在革命实践中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5.
谭希林(1908.02-1970.02),湖南省长沙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黄埔军校.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排长,武汉革命政府警卫团排长.  相似文献   

6.
1927年4月中旬,陈毅在少年时代的同学、川军旅长郭勋祺的掩护下,离开了白色恐怖的重庆,来到武汉,被中共中央军委分到中央军政学校武汉分校.由恽代英、施存统、陈毅三人秘密组成中共校党委,陈毅任书记,公开职务是该校政治部准尉文书.“七·一五”汪精卫叛变革命后,武汉国民政府第一方面军总指挥唐生智欲将分校秘密围歼,被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察觉,即建议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将其改建为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使这支革命武装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7.
随着北伐革命的节节胜利,1927年初,广州国民党政府迁至汉口,武汉就成了革命中心。于是乎,共产党中央也由上海迁到武汉。毛泽东智过天王寺去浏阳后,便由长沙到了武昌。就在这革命形势大好之际,危机也在飞快地滋长。对于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有人已磨刀相向。鉴于蒋介石在  相似文献   

8.
李文宇 《党史天地》2008,(11):49-50
1926年底毛泽东辗转来到武汉.到1927年8月中旬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武汉政坛风云际会.革命形势发生突变,关键时期,毛泽东以中国革命为己任,“指点江山”,辨明方向.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的中国大革命,至1927年7月惨遭失败,原因固然很多,但与共产国际妥协退让“策略”以及斯大林的“老毛病”不无关系。斯大林过于看重国民党的力量,先是看重蒋介石的势力,后是看重汪精卫的势力。蒋介石背叛革命后的1927年5月18日至对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举行第八次全会,其中一项重要议题是研究中国革命问题。5月24日斯大林在讲话中,强调武汉政府是革命中心,必须通过武汉政府开展农民运动,必须支持武汉政府。恰在此时,湖南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样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共产国际执委会的中国委员会立…  相似文献   

10.
李文宇 《党史天地》2008,(11):49-50,56
1926年底毛泽东辗转来到武汉.到1927年8月中旬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武汉政坛风云际会.革命形势发生突变,关键时期,毛泽东以中国革命为己任,“指点江山”,辨明方向.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1.
鼠年新春,武汉城市圈的动态消息 今年2月18日,一列满载旅客的列车从汉口火车站开出,驶往大别山南麓的革命老区麻城市,这是武汉城市圈内开通的首趟城际列车。从这一天起,这趟列车每日行驶在汉口与麻城之间,沿途停靠红安、黄陂,使省城武汉与鄂东的联系更加快速便利。  相似文献   

12.
正99年前,13位代表聚集在一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鲜为人知的是,13位代表中,从武汉中学(原名:私立武汉中学校)走出了三位——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武汉中学作为培养革命骨干的摇篮,堪称"党史上最牛中学"。今年恰逢这所中学建校100年,该校"朴诚勇毅"的校训精神一直"在线"延续。  相似文献   

13.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开始了对革命工人、群众的大屠杀。接着,四川的杨森、湖北的夏斗寅等也纷纷受蒋的指使,挥舞起砍向革命者的屠刀。中国的上空顿时笼罩上了一层乌云,大革命的前途也随之黯淡下来。但以中国共产党人为首的革命势力是不甘于革命被如此践踏的,他们纷纷行动起来,言诛笔伐,举矛拿刀,冲上了革命的浪端。就在他们中间,有一支由二百多名女学员组成的“娘子军”……出发前夜1927年5月中旬,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的女生队接到命令,要他们随由叶挺领导的中央独立师一起,去迎击杨森和夏斗寅进攻武汉的反革命军队。  相似文献   

14.
正包惠僧,1895年1月15日(农历1894年12月20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东乡包家畈的一个农民家庭。包惠僧1920年加入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正式开始革命生涯。作为一名党的早期革命活动的领导者,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脱离党组织为止,这期间,包惠僧频繁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革命活动,为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开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报道武汉五四运动1917年,包惠僧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按规定,成绩好、人缘好的毕业生可以留在一师附属小学教书。但包惠僧虽然成绩好,人缘却很差,虽然最后勉强留  相似文献   

15.
1927年“四·一二”以后,周恩来从上海来到武汉,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在这白色恐怖中,周恩来立身何处呢?一天晚上,周恩来来到一座很幽静的花园别墅,别墅四周绿荫遮地,竹木繁盛.周恩来到了门前,向门卫通报了姓名.不一会,门开了,周恩来进了院里,没走几步,有两人迎面而来.周恩来一见,几步迎了上去,躬身施礼道:“二位夫人好.”原来.迎接周恩来的是孙中山夫人来庆龄,廖仲消夫人何香凝.这所别墅,是宋庆龄在武汉的寓所.两位夫人将周恩来迎至客厅.客厅中高悬着孙中山遗像,对面墙上是孙中山手迹:“世界潮流洁浩荡荡,顶之者昌,逆之者亡.”进了客厅,宋庆龄将周恩来引至书房.书房条案上摆着一轴字画,由于卷着,看不出画面内容.宾主落坐后,没等周恩来开口,宋庆龄取过一张报纸,说道:“恩来,报上最新消息看到了吧,昨晚何健带兵搜查鲍罗廷公馆,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下落不明.”周恩来说:“二位夫人,自‘七·一五’后,武汉已是一片血雨腥风,大批共产党员倒在血泊之中.”宋庆龄愤慨地说:“汪精卫、蒋介石这些败类,把好端端的一场革命给糟踏了.孙先生多年的心血,让  相似文献   

16.
走进红安革命历史博物馆,你可以感觉到一种历史的亢奋,一个时代的足音。 大刀,长矛,那锈迹斑斑的土铳。 铜锣,军号,那血迹斑斑的战衣。 一件件革命历史文物就是一个个震撼人心的革命历史故事。 1927年,张国恩虽说在武汉国民党省党部工作,但共产党领导发动的黄安农民暴动,与他却有着密切的初缘。 张国恩是黄安人。早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17.
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汪、蒋合流。中共中央由武汉秘密迁驻上海。当时上海的形势也异常险恶,中共内部一些人面对汪、蒋的搜捕与屠杀,变节投敌,他们与国民党勾结起来破坏革命。叛变的败类在上海的马路上走来走去,指认和追捕共产党人,刚搬到上海的中央机关受到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祥健 《党史纵横》2000,(3):17-19
叶剑英是北伐名将,也是孙中山先生的坚定追随者。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身为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却不能保护身边的战友,叶剑英感到无比的愤感勺痛苦,也为革命的前途深深担忧。为厂反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毅然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以革命的力量抵抗反革命的力量。得到这个消息,已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叶剑英兴奋不已,立即写信给党,要求脱离武汉政府,做一名真正的革命战1。但党指示他利用特殊身份留在武汉政府进行更有利的工作,叶剑英欣然受命。从此,这位饮誉…  相似文献   

19.
一 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3个儿子. 毛泽东于1927年8月7日,秘密参加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后,即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从武汉动身,前往部署并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然后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在那里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20.
正在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的展柜中,静静地陈列着两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件是彭雪枫为竹沟军政教导大队第一期学员张克辛赴洛阳《行都日报》任职开具的介绍信(以下简称介绍信一);另一件是彭雪枫为张克辛赴武汉联络《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开具的介绍信(以下简称介绍信二)。这两封介绍信,原均为张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