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文摘     
《瞭望》1986,(18)
日本实行“革新经营”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报道:日本经济学家认为,八十年代后半期,“技术革新”、“软件化”和“企业全球化”将成为世界三个新潮流。日本企业战后沿用抓紧生产和销售、以高质量和低成本取胜的“日本式经营”,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为此,主张实行“革新经营”。其重点是,由过去的工序革新变为  相似文献   

2.
“帕索控”(Pasokon)一词是目前日本社会上流行的一个新名词,它来自美国的Personal Computer,意为“个人用小型电子计算机”。日本人为了方便,简称为“帕索控”。日本已生产出各种类型的“帕索控”。一种最新的超小型携带式“帕索控”已打入美国市场。在日本国内,“帕索控”的使用正在向着各个领  相似文献   

3.
步平 《党政论坛》2014,(10):62-63
1993年的“河野谈话”与1982年表态纠正日本历史教科书谬误的“宫泽谈话”、1995年反思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责任的“村山谈话”一起,并称为战后日本“三大历史谈话”。它们都是日本政治家在关键时期就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做出的正式表态,  相似文献   

4.
张健 《党政论坛》2013,(22):36-36
日本政治的右倾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日本战败投降以后,盟国对日本实施“单独占领”和“间接统治”。所谓“单独占领”,是指对日本实施的占领除初期有少数英联邦军队参与外,基本上由美军单独对日本实施。所谓“间接统治”,  相似文献   

5.
日本人为何关注印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挺 《瞭望》2006,(12)
为了从“中国将超过日本”的“咒语”中解脱出来,日本加速向印度靠拢日本“冈三证券”公司,原来打算在东京的虎之门设一个“中国情报馆”,为热心中国股的日本主妇等股民提供信息。但在去年9月开张时,却挂牌“亚洲情报馆”,每周两三次的研究会论题也改成了印度的经济和文化。去年秋天以来,日本的一些大证券公司的印度股信托投资商品中,有的当天就卖光,集资多达1000亿  相似文献   

6.
10月28日,日本自民党鼓噪已久的“新宪法草案”出笼。次日,日美“2 2会议”公布驻日美军重组“中间报告”。上述内政外交的双管齐下,表明日本军事大国化已进入体制“攻坚”阶段。最近日本有媒体以“恍若隔世”形容国内修宪环境的历史变化,“新宪法草案”的公布则印证了这种变化。回顾二战结束后,由于现行宪法“第九条”禁止日本拥有“战争权”和军队,右翼势力一直难圆近代军事大国的“辉煌”梦。冷战结束后,日本社会陷入严重困境,经济长期低速,政局动荡,犯罪增加。  相似文献   

7.
最近,日本官房长官福田康夫以内部吹风的形式向记者发表了“无核三原则”可以修改、日本可以拥有核武器的讲话。这个讲话被日本媒体披露后,日本朝野大哗,国际社会深感震惊。 令人注目的是,福田要求记者报道上述讲话时,一部分要以“政府首脑”的名义报道,另一部分可以作为他的话报道。因此,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首脑”5月31  相似文献   

8.
日本东京都知事、极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故意用“支那”一词对中国表示轻蔑,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把侵占朝鲜半岛视为“合法”行为,日本“自由主义史观研究会”把日本夺取欧洲国家在亚洲的殖民地称为“解放亚洲”的大东亚圣战,每年都有一些内阁成员参拜放置有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等牌位的靖国神社……  相似文献   

9.
日本内阁拿“核武装讨论”作为外交牌、战略牌来打近来,日本关于核武装问题的“舆论禁忌”逐渐被打破,个别政界要人推波助澜。虽然,日本政府在正式声明中仍坚持“无核三原则”,但无风不起浪,这一讨论引发的政治风波开始影响到日本内政外交。日本内阁近期在“核武装”问题上的表现令人不解。一方面外务大臣宣称  相似文献   

10.
应日本煤炭技术开发中心的邀请,我们大同矿务局一行6人去日本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访问。参观了日本的一些企业和研究所,同有关日本学者进行了讨论交流,使我们对日本的企业文化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了解。 我们感到,日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很普遍地体现在企业的基本经营理念或社是、社训上。 第一,日本企业注重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经营理念,可以理解为企业的战略纲领、指导思想、指导方向和战略目标。用简单的日语概括表达,被称之为“社是”或“社训”,也有直接称基本理念的。“社”指企业或公司,“是”指大政方针,“社是”常常侧重于经营思想、企业精  相似文献   

11.
“泡沫绅士”是日本“泡沫经济”期间不动产大王的绰号。今年以来,这些风云一时的“泡沫绅士”们,相继锒镗入狱,在日本列岛引起很大反响。被拘捕的人中,既有借巨款不还的房地产巨头,也有不负责任乱发贷款的银行、信用组合或金融公司老板,这些人多少都与日本金融系统巨额不良债权的形成有关系,此间舆论认为,他们的落网,揭开了日本处理“住宅金融专门公司”问题的序幕。 成也“泡沫”,败也“泡沫”  相似文献   

12.
陈斌华 《侨园》2002,(2):12-13
幽灵,一个“台湾独立”的幽灵,正在台湾岛内游荡。“台独”最早的历史渊源还应该追溯到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1895年被迫到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神圣领土台湾省被割让给日本。日本军国主义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中国将依据《开罗宣言》光复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在听到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后,日本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策动部分军国主义分子和收买下的台籍汉奸分子,在台湾建立起密谋“台湾独立”的地下组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蒋介石率领国民党军队的残兵败将退踞台湾。美国、日本一方面与做着“光复大陆”迷梦的台湾当局继续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并把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把台湾作为对新中国形成包围圈的“不沉的航空母舰”;另一方面又扶持台湾士绅廖文毅等人搞“台独”活动。1950年廖文毅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了所谓“台湾民主独立党”,公开树起“台独”旗帜,开始了分裂中国的阴谋活动。这一事件被视为“台独”这一历史“怪胎”的呱呱落地。 1951年“旧金山和约”在海峡两岸均未参加的情况下,违背  相似文献   

13.
1997年是“七七事变”60周年的日子。抚今追昔,我们很难忘记60年前日本侵略者铁蹄对我们祖国的践踏,更难忘记这给中华民族带来屈辱和灾难的日子。 1937年的7月7日,日本中国驻屯军第一联队借口士兵失踪,对芦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爆发了举世瞩目的“七七事变”,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战争。这次事变是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的,是继“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陆政策”的又一产物,是日本“吞并满州,进而吞并支那”政策的重要一环。在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国的步伐中,人们较熟悉的是前线战  相似文献   

14.
日本力求掌握东亚区域经贸合作主导权东盟经济部长会议8月23日在吉隆坡结束。日本当晚在与东盟举行双边磋商之后,正式提出了对建立东盟与中日韩和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建立“10 6”自由贸易区的建议。从此前和现在透露出来的信息看,日本提出该构想意在通过从FTA(自由贸易协定)到“东亚EPA”(“东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多元化策略,实现日本“掌握主导权”、控制“东亚区域合作战略制高点”战略理念。  相似文献   

15.
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以来,关干他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应负的责任问题的议论再起。重新挑起这场议论的是,日本当局公然把裕仁说成是“一直为世界和平祈祷”,“为避免战争作出了全面努力”,“没有战争责任”的,甚至说,“上次大战是不是侵略,应由后世历史学家作评价。”历史事实是  相似文献   

16.
日本防卫厅长官野吕田芳成3月3日在众议院安保委员会上公开扬言,日本可以对企图用导弹袭击日本的外国基地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并认为在宪法上为此作出解释是“可能的”,他说:“从法理说,即使在日本没有遭受实际损失的时候,日本也可以行使自卫权,攻击敌人的基地”。3月9日,日本首相小渊的副新闻秘书在东京对记者说,日本有权对威胁其安全的国家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日本军政官员这些先发制人的好战言论说明什么呢?显然这并非他们一时或偶然的“失言”。它反映了日本防务政策的重大变化,即从“专守防卫”朝着“主动进攻”转…  相似文献   

17.
“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的加剧,导致日本人引以为傲的社会养者体系出现“崩坏”迹象,日本近几届政府不仅未予重视,最近反而查出一大批重量级政坛人物“未纳”或“滞纳”养老金,从而引发了政坛的一场地震。  相似文献   

18.
日本经济的现状前景与改革●冯昭奎1991年以来,日本经济形势几乎从未“放晴”过,由于泡沫经济的崩溃与改革的滞缓,日本已经从西方经济的“优等生”跌落为“劣等生”。现在,日本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政府也已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日本经济的现状及改革的前...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以惊人的速度跨入了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日本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日本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与日本的企业界有意识地向职工注入“忘我工作精神”分不开的。在日本,公司的职工效忠于自己的公司,置个人和家庭的利益于不顾,为公司的发展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这种被称为“爱社(公司)精神”的“美德”,曾是每个职工都必备的,日本人的能干也因此而扬名世界。然而,最近这种“爱社精神”却在日本青年中出现了崩溃的迹象。  相似文献   

20.
论对日本了解之深,与日本文化人交流之广,在日本知识界影响之大、声誉之隆,现代中国没人能够超过鲁迅。在日本人值得称道的德性中,鲁迅最欣赏的就是“认真”。鲁迅对中国人喜欢“做戏”的毛病深恶痛绝,一再予以抨击,对日本人做事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