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金辉  胡亚柱 《广东民政》2011,(12):45-46,50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稀土是钐、钕、镧等17种元素的统称,有工业“维生素”之称,在世界各国,稀土都是十分宝贵的资源。中国作为世界上稀土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却长期以来被乱采滥挖并酿成生态恶果,其中赣粤边境尤盛。  相似文献   

2.
《思想工作》2005,(4):25-25
据《经济参考报》2月18日报道,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的说法。然而,十多年过去了,由于我国稀土产品在国际上没有定价权等多种原因。稀土只是卖了个“土”价钱!  相似文献   

3.
曹琪 《今日上海》2009,(8):30-32
1987年,钱学森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成立大会上说:“工业设计是综合了工业产品的技术功能和外形美术的设计,是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哲学中的美学相融合。”杨振宁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21世纪是工业设计的世纪,一个不重视工业设计的国家将成为明日的落伍者。”  相似文献   

4.
陈须隆 《时事报告》2011,(10):59-61
一直以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极是一块沉寂之地。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地下资源被发现,北极被视为“地球最后的宝库”、“21世纪的能源基地”,拥有十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以美国和俄罗斯为首,外加同处北极圈的加拿大、丹麦、挪威和瑞典等国,无不虎视眈眈。  相似文献   

5.
人类发现稀土元素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稀土元素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能够占据显要的位置,也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从丁道衡到钱学森,不少著名的科学家、经济学家和战略研究专家已敏锐而深邃地发现了稀土之于经济、社会、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战略意义。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早在九十年代初就明确指出:中东有石汕,中国有稀土,中国稀土资源占世界已知储量的80%,其地位可与中东石油相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把我国稀土优势发挥出来。稀土资源的世界优势在中国,中国优势在包头…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的稀土资源占世界已知储量的80%,其地位可与巾东的石油相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把我国的稀土优势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7.
正稀土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稀土元素因其独特的磁、光、电等性能而被人们称之为新材料"宝库",是国内外科学家,尤其是材料专家最为关注的一组元素。美国、日本、西欧、中国等国,将其列为战略资源和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关键资源。"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地处中国西北的包头市,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油:叩开21世纪的大门宏磊全球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盛会──世界第十五届石油大会,去年金秋,在北京召开。来自我们这个蓝色星球各个地域的石油巨子们,带着对石油科技进步的贡献与追求,在世纪之交的时刻汇聚到了中国,携手点燃石油工业的“奥林匹克”之火。“曲...  相似文献   

9.
一个年贸易额达到3000多亿美元的市场是不容忽视的市场。非洲正是这样一个地方,它不单有9亿人口和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最重要的是它的资源是如此的丰富,而它的工业生产能力又是如此的落后。非洲大陆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资源类的产品,而机械设备、日用品及药品等主要依赖进口。21世纪初仿佛启动了一个“非洲世纪”,这个曾被世界边缘化的大陆一夜之间成了世界关注的地方。近年来,非洲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值得庆幸的,中国与非洲几十年来奠定的友好与合作的基础,使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具有无限潜力。  相似文献   

10.
王开明 《福建通讯》2000,(11):32-34
21世纪,世界进入一个崭新的、迅速变革的时代,以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为主线的技术革命,正在对人类社会经济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不少人据此将21世纪命名为“网络经济时代”。但网络经济虽然发展迅猛、其影响亦波及社会各个层面,然而它毕竟没有取代传统的工业经济。实际上,在21世纪相当长的时间里,世界将处在工业经济与网络经济并存且彼此渗透、互相交融的时代,因此称之为“新经济时代”也许更符合实际。在新经济时代.人们必须采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三个: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对能源、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而重要矿产资源储量迅速减少和产能下降,导致对石油、铁、铜、铝等资源及其初级产品的进口量明显攀升。同样,海南省的矿产资源形势也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美国人布朗温·莱斯托“谁来养活中国”一语,将中国的人口膨胀和21世纪世界性粮荒联系起来。继而,美国《华尔街日报》文章《谈谈中国的农业》一文中,也认为“中国的根本问题是试图在18世纪的农业基础上养活21世纪的工业劳动力”。因此,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已是关系到中国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问题,也已成为全球性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和中共上海市工业党校联合举办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研讨会日前在上海卷烟厂召开。与会学者围绕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世纪初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加入WTO后的经济前景和企业行为等课题展开了热烈的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曾经有一份报告提出,人类在21世纪将越来越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水将成为比石油更重要的战略资源。人类没有石油可以生存,没有水就不可以生存。有人推测,如果21世纪还会为争夺资源而发生战争的话,那就是争夺水资源的战争。一、中国水资源基本战略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问题最严峻的国家之一。中国水资源存在三大问题:第一,总量不足;第二,空间分布不均;第三,时间上分布也不匀。总量不足。中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2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4,在世界上是十三个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我们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比联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古老而年轻,它是21世纪的战略性产业和“黄金产业”。由于现代科技以及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方式的有力推进,文化产业正如东方之日出,呈现出蓬勃之势。据统计,在美国,单是视听产品的出口额即占据了国际市场40%的份额,成为美国第一大出口行业;而日本的娱乐业年产值从1993年起就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市场份额。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文化产业也正在呈现上升之势,  相似文献   

16.
当人类走过20世纪,翘首迎接21世纪曙光的时候。我们回首,漫长的数千年的农业时代以及日新月异的数百年的工业时代,人类始终不知疲倦的开采着大自然的宝藏。由于恶性透支环境,疯狂地掠夺资源,拼命地制造污染,大自然的报复不可抗拒地来临了。长江中下游百年不遇的洪涝、黄河断流、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酸雨粉尘、每天约十多种物种从地球上灭绝。截止92年底,我国82%的江河湖泊受污染,有2800多公里的河段鱼虾基本绝迹,我国受工业“三废”和化学农药等污染的农田面积达1.5亿亩,草原退化面积达13.5亿亩。  相似文献   

17.
全球“定价权”之殇,无时无刻不在刺痛着几千年执着于泱泱大国梦的中国。铁矿石、石油、稀土甚至玉米、大豆、电子产品……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制造大国,却不得不承受着价格受制于人之痛,并且在争夺全球定价权方面几乎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神州中华,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中国将以怎样的形象展现在21世纪?这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炎黄子孙和国际友人十分关注的问题。答案已经产生。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的“5.29”重要讲话,使人们听到了“十五大”的主旋律,看到了中国跨世纪的大方向。江总书记在严宣告:“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不动摇……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我们的旗帜就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因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正处于世纪之交的巨大变革时期。它有三个主要标志,即人类文明形式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世界经济形式由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由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称之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三重转变”。这是21世纪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趋势与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20.
余志远 《当代广西》2007,(13):24-25
今天人们所说的“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的定义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也就是说,文化产业就是通过现代的工业化生产,向大众提供精神性消费的行业。有理论认为,文化产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朝阳产业,是21世纪的“最后一桶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