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借贷是经济金融领域中建立在熟人关系之上资金融通渠道,而监管缺失和法律缺位是民间借贷始终游离在灰色地带的重要原因,通过民间借贷的法律属性分析,明确民间借贷的立法原则、勾勒其基本法律框架及落实其专门立法,旨在引导民间借贷走向阳光化。  相似文献   

2.
一、是民间借贷,还是非法集资? 在我国立法中,并没有民间借贷这一术语的表达。从常识角度理解,借贷不外乎就是借钱或资金从事生产、经营等活动的行为。根据出借人和方式的不同,借贷可分为不同的种类。凡是从银行借款筹措资金的行为可称为银行借贷,或"官方借贷";与此相对应,凡是从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没有经过金融机构核准的借贷行为具有民间性质,就称为民间借贷。  相似文献   

3.
吴祖祥 《学理论》2013,(19):155-157
民间借贷以个人信用为基础,民间借贷的借款人主要是那些在银行难以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绝大多数是合伙企业、独资企业和个人,民间借贷的立法理念以及相关的具体法律制度不健全等诸多原因造成民间借贷存在风险。对诸多的风险原因进行了深入解析,并提出了若干有关规避民间借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民间借贷二元化法律认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清林 《学理论》2010,(27):142-145
金融危机凸显民间借贷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而民间借贷二元化法律认定,即个人间和个人与企业间的民间借贷有效、而企业间民间借贷无效显然弊大于利;国家也在试图打破民间借贷二元化法律认定模式,探讨民间借贷合法化的方式和途径,但效果并不理想;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尤其中小企业融资出现严重困难,而启动民间资本、放松金融管制成为克服这一困难的关键;如此,将民间借贷二元化法律认定调整为民间借贷完全合法的一元化认定并辅以相应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监控制度的建设就成为必然的政策选择。金融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应利用这一契机比较彻底的解决民间借贷二元化法律认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小惠 《学理论》2012,(32):149-15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内容和形式日益繁荣和多样,范畴也早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民间贷款,相应地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加强对民间借贷的重新的深刻认识及在此基础上对相应解决对策的研究,加强对民间借贷全方位而有重点的规制,变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民间借贷日益活跃起来,法院受理的民间借贷案件数量也与日俱增。其中民间借贷案件争议的焦点多数为利息问题。本文就实践中出现的高利贷、复利以及利息的支付等情形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英案以最激烈的形式展现了国内各界关于民间金融的焦虑。其实,从建国以来,农村借贷或农村金融的存续与发展一直是争议极大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前,争议的焦点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民间借贷利息是不是剥削,  相似文献   

8.
南都社论:正视民间借贷地位开放金融市场《南方都市报》2011年11月11日发表"南都社论"的文章,呼吁正视民间借贷地位,开放金融市场。针对民间借贷危机频发和央行近日将民间借贷定  相似文献   

9.
"迁村并居"使得农村居民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组,居住空间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化有利于助推农村民间借贷的扩张:首先,"迁村并居"形成的多村一社区居住格局可以降低农村民间借贷的交易费用;其次,"迁村并居"形成的民间借贷需求者数量增加及非农职业融资增多能够拓展农村民间借贷的规模和范围;再次,楼房可作抵押及"半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能够增强农村民间借贷契约的自履约性。  相似文献   

10.
吕鸿林 《学理论》2013,(20):83-85
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及融资现状入手,对我国近年来民间融资的快速发展进行分析,对我国民间融资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如下:改革中小金融机构;民间借贷阳光化进一步推进,但必须进一步规范化;大力支持和指导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为民间借贷主体,中小企业必须增强对经济、产业发展的预见性;中小企业自身也应该寻求解决困难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1.
王仁贵  韩勇 《瞭望》2011,(42):23-23
温州民间借贷引发的风险持续为社会各界关注。近日,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加强金融体系建设专题研究班”,也将其作为了案例教学的内容。10月13日下午,包括“一行三会”相关司局级干部在内的49名学员分为4组,围绕着“当前我国民间借贷风险的症结与疏解之道”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民间借贷是与"正式金融"相对应的一种民间资本流转形式,既包括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企业或其他非金融组织之间的相互借贷,也包括企业或其他非金融组织相互之间的借贷。我国目前民间借贷法律体系不健全、制度缺失,所以本研究对民间借贷法律体系的完善、制度的健全、社会经济秩序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间借贷中放贷人放开已是大势所趋,它是克服金融抑制现象、打破正规金融垄断,提升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外很多国家的普遍做法.目前我国实行开放性市场经济,确立了民法自治原则,成功推出了小额贷款公司,已具备了放贷人全部放开的相应条件.国家对放贷人实行放开政策,应区别民事与商事放贷人,对于民事放贷人宜采自由放贷原则,对于商事放贷人宜采审批设立制度,同时应规定放贷人必须是资金所有者,还要增加对民间借贷的监管,使其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介机构介入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冰 《学理论》2010,(22):104-107
民间信贷是一种非正式的、民间的金融运行机制,在中国以地缘文化为特点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民间投资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介入民间借贷业务,使民间借贷呈现规模化经营趋势,对正规金融产生较大影响,且滋生地下钱庄、高利贷、暴力收贷等,成为违法犯罪的源发地。针对近年来审理民间借贷案件中所发现的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形成一定认识,提出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下半年以来,民间借贷危机使温州成为舆论的焦点.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有效干预下,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温州经济正处于快速恢复和平稳过渡期.简要介绍了温州民间借贷的存在原因及危机影响,并分析了政府干预在解决温州借贷危机中的重要性,对于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35)
民间借贷在我国经济发展大潮中发挥过一定积极的作用,以其快速、便捷的优点,解决了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者的融资难问题,但近几年,民间借贷被面目狰狞的食利者们发展得面目全非,简直就是"高利贷"的代名词,跑路者纷纷出现,一些玩民间借贷有影响力的人物因涉嫌犯罪锒铛入狱,引发大面积社会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建议让民间借贷浮出水面,让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实现"疏"与"堵"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张建萍 《学理论》2012,(9):39-41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美术中群众性最广泛、与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民族地域特征最鲜明的代表性文化形态,不同民族和地域都具有其独自的表现题材、艺术方式与审美形态。但20世纪的中国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土生土长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传承、保护和发展民间工艺美术成为我们应该思索和考虑的问题。文章以嵊州民间工艺为例,分析了嵊州民间工艺美术的特点与现状,提出了有关新时期嵊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民间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消极作用,而限制其消极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将其合法化,纳入金融监管体系。但现阶段民间金融合法化有一个路径或模式选择问题,民营银行、合作银行和参股地方性商业银行三条合法化路径各存缺陷,而只贷银行这一新型银行组织形式,具有作为民间金融合法化突破口的优势和可行性。只贷银行是现阶段民间金融合法化的一种更为合适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17条是对原告仅能提供金融机构转账凭证、不能提供借款合同的情形下举证责任如何分配作出的规定,是一个对解决民间借贷事实认定困难具有重要意义的证据规则。当前的司法实务在第17条的解释适用上存在不同理解,不少案件对于同等的情形作出有关事实认定的方式或结果却各不相同。应结合原告提供的金融机构汇款凭证,被告的抗辩,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等认定借贷关系的成立与否。  相似文献   

20.
民营经济、民间金融与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先展示了改革以来以内源融资为主的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然而。民营经济在“二次创业”的进程中却面临着金融困境。本文重点就体制因素,以科尔内的“软预算约束”理论作为切入点,以银行体系作为平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内生出民间金融,而只有民间金融才能根本消除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指出民间金融有其存在的现实土壤且在悄然成长。并选取了民间金融较发达的浙江省台州市泰隆信用社为例进行说明。最后,本文指出发展民间金融将对经济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