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徐海东(1900—1970),湖北大悟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忠诚战士,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黄陂县游击大队分队长、区委书记,红四军团长,红二十七军师长,红二十五军师长、副军长,红二十八军军长,红二十五军军长,中共鄂豫陕省委代书记,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十五军团军团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参加了红二十五军长征,创建鄂豫陕苏区。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  相似文献   

2.
甘孜会师     
《党课》2006,(10):92-92
红二十五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领导发展起来的一支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主力西移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即以留下的第二十五军军部及其第七十五师、第九军第二十七师以及部分地方武装,于1932年11月重新组建了第二十五军。1934年4月与红二十八军合编,仍名为红二十五军,主要领导人为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等。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经湖北北部、河南西部,击破国民党军的前堵后追,于12月胜利到达陕西南部。随后,粉碎了敌人两次“围剿”,创立了鄂豫陕游击根据地。1935年7月为配合红军主力北上行动,挺进甘肃。9月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同陕北红军在永坪会师。两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为军团长,程子华为政委,刘志丹为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相似文献   

3.
董保存  王喆 《湘潮》2014,(7):34-38
大别山红旗不倒,高敬亭演绎战将传奇说起驻守西北要地宝鸡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就要说到著名的黄麻起义。起义后的队伍坚持在鄂豫皖粉碎了敌人的4次疯狂"围剿"。1934年11月,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等领导的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开始战略转移,红八十二师师长、鄂豫皖省委常委高敬亭临危受命,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和鄂豫皖省委。  相似文献   

4.
"他醒了!他醒了!"周少兰高兴地向门外高声喊叫着,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1934年10月,时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的徐海东带领部队刚刚开进到陕西,就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打了一场硬仗.经过艰苦的战斗,敌人终于被打退了,可身为军长的徐海东却倒下了:一颗子弹从他的左眼下钻进去,又从颈后穿了出来,鲜血染了他一头一脸.  相似文献   

5.
徐海东,湖北大悟人,穷苦窑工出身。革命战争年代,历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十五军团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他勇猛善战。屡立奇功,先后9次负伤,身上留下17处伤疤;他的家族中有66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形成了一座罕见的家族烈士陵园。1955年,他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十大将第二位。然而,这位被毛泽东誉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在群魔乱舞的非常年代,却再也做不到毛泽东多次对他的"静心养病,天塌不管"的嘱托……  相似文献   

6.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吴焕先(吴焕先牺牲后,由徐海东任军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率领下,从豫南何家冲出发长征,于1935年9月15日抵达陕北永坪镇,为期10个月,孤军远征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扶棺     
1936年4月13日,红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在东征前线的山西中阳县三交镇不幸殉难。他的遗体由宋  相似文献   

8.
剑钧 《党史文苑》2001,(1):39-42
窑工出身的徐海东大将,一生战功显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予他很高评价。毛泽东曾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过大功的人"。周恩来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非常关心和爱护徐海东,徐海东也十分尊敬周恩来。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并为后人颂扬。在陕北苏区,周恩来极力支持徐海东解决红二十五军所谓"反革命嫌疑犯"的问题。"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命令徐海东:"红十五军团要迅速开到商州一带",援助东北军和西北军。临走时…  相似文献   

9.
吴绍镒、吴平、杨松其实是一个人。吴绍镒,湖北大悟县人。和徐海东、刘华清将军是老乡。三老的故居我都拜访过,在省委工作时,还在华清同志的故乡禹王镇蹲过点;任省文化厅长时,随贾志杰、钱运录同志陪同他参观过省博物馆。徐海东同志曾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红二十五军是从湖北走出的参加长征的三支红军部队之一,解放后授衔为大将,毛泽东同志曾赞扬他是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的人,他儿子任文化部副部长时,是我的上司,我也曾派人去看过他仍留在大悟农村的大女儿。  相似文献   

10.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严冬将至,囊空如洗,毛泽东向二十五军借钱,徐海东抠出自己不多的“家底”。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胜利到达陕北,与先期到达这里的红二十五军会师,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历史壮举——长征。这时,红二十五军已经同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中央红军的到来,陕北革命力量大增,这让徐海东高兴得眉飞色舞。他紧紧握着毛泽东的手,激动地说:‘哦们盼星星,盼月亮,就是盼着和中央红军会合,在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然而,两军会合,陕北一下子开进这么多部队,…  相似文献   

11.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合作协议,中央决定将南方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2月27日,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该军无军长)和豫南游击队代表张明河来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向周恩来汇报工作,并参加新四军军部成立大会。高敬亭、张明河与周恩来见面后,分别作了自我介绍。在听取了两人关于红二十八军和豫南游击队的情况汇报后,周恩来对高敬亭说:敬亭同志,自从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撤出鄂豫皖边区后,国民党17万大军包围了这里。在敌情险恶的形势下,你带领留下来的部分官兵跳出敌人的包围圈,重建了红二十…  相似文献   

12.
《党史纵览》2001,(3):54-55
曾任红二十五军军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的徐海东将军,高大壮实,面圆耳长,虎背熊腰,望之如泰山压顶.  相似文献   

13.
正徐海东大将是卓越的军事家,一生战功赫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徐海东与毛泽东初识在陕北。毛泽东称赞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东也非常崇敬毛泽东,他们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把张村驿打下,大家一块去见毛主席"1935年9月初,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经过10个多月的艰苦跋涉,终于到达陕北根据地,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不久,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二十六、  相似文献   

14.
说起红25军,人们自然会想起大名鼎鼎的徐海东、吴焕先、徐宝珊……但是提起徐海东让“位”.不当军长当副军长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来人,徐海东 率部前往接受指示 1934年11月4日,徐海东接到中共鄂东北道委(道委,相当于后来的地委——笔者注)书记郑位三的来信。信是写给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红25军军长徐海东、红25军政委吴焕先三人的。信中说: “中央派程子华带来了重要指示,请你们接信后,火速率部来鄂东……”  相似文献   

16.
正1933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在湖北麻城大畈(现属河南新县)正式组建,1933年10月在安徽金寨重建,1934年11月在安徽岳西再建。红二十八军在建军初始虽然总兵力只有4个营,但却拥有一支300余人的手枪团,直属于军部。之前,在红二十五军准备长征之际,建立了第一支红军手枪团。这两个手枪团是中国工农红军战斗序列中独有的部队,在红二十五军长征后,重建的红二十八军坚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为中国革命保存了骨干  相似文献   

17.
转战于中原大地的红二十五军,经由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闪电般地进入陕南商洛山区。部队入陕后的第三天,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均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躺在担架上随军转战…… 军医院院长钱信忠亲自守护在军长、副军长身边,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抓紧进行抢救治疗。医护人员心里都很清楚:务必保证两位军事主帅的生命安全!日常生活护理方面,钱信忠决定由周少兰等人专心负责、这样,周少兰就成为徐海东的特别护理员。 周少兰时年18岁,个头不高,身材苗条,素有“小巧玲珑”之称。长长的脸,尖下颏,一双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18.
他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是党中央任命的首任鄂豫皖边区特委书记,曾任皖西北道委书记,创建和参与领导过红二十七军(任军政委)、红二十八军(任军政委)、红二十五军(任军政治部主任),为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为党的组织和红军队伍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虽然曾遭受数次挫折,险些被杀,但是他对革命的信仰却愈久弥坚,未  相似文献   

19.
红二十五军和东北军交战秘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寨初试锋芒,红军俘虏东北军牛元峰部52名官兵,当时留下了一个班的俘虏担任红军的“机枪教官”1934年2月底,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将东北军10个师从华北陆续调往豫南、鄂东,以加紧对鄂豫皖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当时,东北军“围剿”的对象,主要是在鄂豫皖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的红二十五军。1934年4月16日,红二十五军重新整编后,徐海东任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全军辖第七十四师(3个营)、第七十五师(2个团),总兵力共3000余人。4月18日,红二十五军由皖西北重返鄂…  相似文献   

20.
1935年1月间,红二十五军三四千人,在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同志领导下,击败了国民党军队多次阻拦,经鄂北、豫西进入陕南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新的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进入陕南以后,蒋介石即令西安绥靖主任杨虎城指挥所部十七路军截击。杨虎城部在三个月中连遭惨败,认识了红二十五年的厉害,不敢再以少数部队应战;后来蒋介石也看到了杨部实力不足,要应付这支强悍的红军,必须重新部署兵力。于是调集东北军二十六军肖之楚部和十七路军共41个团的兵力,分进合击,对红二十五军进行第一次“围剿”。在敌众我寡、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