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8月2日,浙江省诸暨市公安局看守所内。气温高达摄氏39度。“香港风水大师”徐泓吴拿着起诉书副本有些焦躁不安。这是在他关押后一直想看到的东西,又是他极不想看到的,手拿起诉书,"他仍在问看守所管教:“我没有骗人家钱,都是他们自己要给我的。我怎么就成了诈骗罪?”其实,大师此刻仍在他自己营造的“角色”里。纵观他几年来行径,与其说他是一个“香港风水大师”,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导演”。那他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2.
那天他拨通“青春热线”,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最近很颓废。”他的语气很沉重,听得出来,他不能接受自己的“颓废”,但又不知怎样从中自拔。交谈中他告诉我,他是去年从外地一所重点大学分配到北京某研究所的,来时对北京、对未来的工作都充满着希望。可是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他却感到特别的茫然和失望。研究所生活条件不好,待遇也不高。“我的课题组长,工作好多年了,一个月才拿1200。我真不知道自己干下去会怎么样。”我问他,是否喜欢自己的工作?他说,专业是对口的,可来了一个多月,也就是翻译点资料,工作不是特别紧张,也没感觉到什么乐趣。“我…  相似文献   

3.
余清楚 《今日浙江》2015,(10):62-62
小时候,常听母亲念叨一句话,生的儿女不如我,要的东西干什么,生的儿女强过我,要的东西干什么。开始我以为这话是母亲自己说的、后来到福州参观林则徐纪念馆,墙壁上赫然写着他的教子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把话说得很明白:子孙要是贤德而聪慧,把钱留给他反而堕其斗志;要是愚蠢而懒惰,留的钱越多.越是麻烦过错。  相似文献   

4.
1978年,75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乎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些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所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把这位科学家的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认为终身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培养他具有了良好的习惯。这位科学家的回答代表了到会科学家…  相似文献   

5.
阿柳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阿柳,我在冈比亚出生, 我虽然从小就被遗弃,对双亲一无所知,但我很想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我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寻找我的爸爸,找到爸爸后,就能找到妈妈,我相信只有他能告诉我,我的妈妈是谁。” 有着一副黑色面孔和东方人面部特征的阿柳,体内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他甚至有“阿柳”这样一个很有台湾乡土味的名字,但是,他却始终与台湾这块土地无缘。 据台湾记者推算,阿柳今年应该是29岁,但实际上,连阿柳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何时出生的;他本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国籍”,但现在拿的是冈比亚护照;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相似文献   

6.
刘延 《北京观察》1999,(1):13-15
周汝昌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一句很有独创性的话:“情感智慧有着隔世的共鸣。”因为这个“共鸣”他便在心灵上与曹雪芹“汇合”了,成为一代红学名家。我和周先生之间,似乎也有某种类似“共鸣”一类的东西,但绝不敢言“共鸣”,只能说有那么一点小小的“缘分”。我是个地道的红学盲,而且从未有过扫盲举措,但偏偏有了一个接近周先生、听他畅谈的机会,而且,有了一种心灵的“交往”,这不是“缘分”是什么? 第一次采访周先生,是请他谈他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叫《谈笑》的文章,不料周先生一开始就“走了题”说:无意间涉足红学,便被贴上了一个“红学家”的标签,我便成了红学家。这话似乎专为我说的,我特别高兴,立即从不懂红学的思想围囿中解放了出来,轻松地进入了自己的“角色”。尽管我后来逐渐明白当时相信了那个“标签”的说法是“上了当”,但还是挺乐意有这种当可上。因为我从那时起已自然地走进了周老的思维活动中,感受着他的思想,特别深刻地记下了他那几句我感受、思索了许多年而没有结果、自己始终不敢肯定的话:语言就是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奥运村南大门旁的办公楼里,身为北京市台商协会会长、捷安特北京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林清发回顾了自己十多年的北京生活。他认为自己选择来北京创业是非常明智的,也是很幸运的。“我很荣幸,我参加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荣幸的是,我亲身经历了台湾和大陆的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林清发对于自己的“幸运”很是感慨。  相似文献   

8.
顾文 《当代广西》2006,(16):58-59
“东西”是广西的名牌产品。以后,还可能是中国的名牌产品,畅销世界。“东西”是一位作家,真名田代琳。从笔名看,东西就让人困惑以及浮想联翩。什么叫东西?东西怎么样?说不清、道不楚,让你说此失彼,而且永远说不清楚。“东西”还是高雅与世俗的混合,让你搞不清楚是高雅还是世俗。比方说,这个“东西”,东西有好有坏,但东西对于人来说,人人都见过。——有趣吧,田代琳居然给自己取了这样一个笔名。他自己说,之所以取名“东西”,有两层意思,一是因为像“东邪西毒”、“东成西就”般好记,二是强调现代社会人的异化,别把自己当人。东西笔名,果然如…  相似文献   

9.
《今日广西》2008,(5):67-68
中央电视台英文频道外籍主播埃德温·马尔是中国国家级电视台的第一位“洋主播”,在埃德温看来,自己就是“用外国瓶装中国酒”,他惊讶中国30年来的发展,他说:“我很骄傲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别人看法可能和我不同,但我不在乎。”  相似文献   

10.
冯丹藜很感性,充满阳光和正能量,是朋友们的评价。 虽身在商场,她说“还是要保持自己美好的东西,不失自我,不偏离自己的价值观”。她很重视内心的指引,否则“过不了自己心理上那一关”。  相似文献   

11.
她——酷“李安得了金熊奖报喜,林惠嘉被电话吵醒还很不爽。”“酷”是李安形容太太林惠嘉的词。他在《十年一觉电影梦》中,回忆自己第一次以《喜宴》获得金熊奖时,想着太太支持她这么多年,如今电影获奖要赶紧给太太打电话报喜才对,于是就拨电话回家。当时是美国时间早上5点多,太太被电话吵醒很不爽,“我说:‘我们拿金熊奖了’,她说:‘喔’,我说,跟内地电影一起拿的,她问:‘没有别国参加吗?’我说:‘有,有’,她就挂电话了。她就是这么酷,这么多年来,这些外在的东西对她好像没有一点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与“他”的用法是不同的 ,“我”不是用来指称我自己的 ,不具有指称的语法功能 ,在不同的情况下它有不同的用法。“我”的用法和“他”的用法是不同的 ,如果说 ,“他”可以用“张三”来代替的话 ,那么我绝对不是我自己的永恒的名字 ,始终有确定的所指的名称。唯我论的错误的语法根源是把“我”看作是始终指称我自己 ,特别是我的心理过程 ,或者心理实体。  相似文献   

13.
踏浪     
阿山是我军校的同学,我常常这样叫他。 在我的眼里,阿山是一个感情比较脆弱的人。有一次他跟我说起自己的身世,说着说着差点儿落下泪来。毕业前,我们到省城去实习,阿山悄悄地告诉我说,驻省城的一家大单位看中了他。我知道他很想回省城,然而,分配时,阿山出人意料地被分到了海岛。那几天,我和他散步时从不唠分配的话题,我怕自己一不小心会把他脸上的愁云扯成雨。阿山却很坚定地说:“海岛就海岛,怕啥!”  相似文献   

14.
可爱的皱纹     
奶奶带着脸上长满雀斑的小孙子吉斯去动物园玩,他们看到公园门口有好多孩子在排队。走近才知道,原来是动物园请来了当地的一位艺术家免费为小朋友们画脸谱。于是,奶奶也陪吉斯排起了长队。“你脸上的雀斑太多了,根本没有地儿画画了。”吉斯前面的小女孩对吉斯说。吉斯听完很羞愧地低下了头。奶奶看到这一幕后,蹲下来抚摸着吉斯的头对他说:“我喜欢你的雀斑。在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总梦想自己能长出雀斑。雀斑让人看起来很可爱!”“真的吗?”吉斯抬起头问。“当然!”奶奶微笑着说,“那你说还有什么东西比雀斑更可爱呢?”吉斯想了一会儿,…  相似文献   

15.
面对同行的人的脱颖而出,人们只能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我也赶上去”,另一种是“把他拉下来”。决心“赶上去”的大多数赶上去了自己也脱颖而出了,决心把走在前面脱颖而出的人“拉下来”的人同时自己也真正被“拉下来”了。后一种人永生不会脱颖而出永生不会干成大事业,因为他的聪明才智都用到把别人“拉下来”而从未用到“我也赶上去”,怎么能走到前面呢? 世界很大也很复杂,世界的人很多也很复杂,但大致可分为两种人:“把前进者拉下  相似文献   

16.
记得在我校所教的学生中,有一位当年在班里很有名的“坏学生”。他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去网吧玩游戏,上课睡觉,不交作业,欺负同学,打架。我与他也是在“战斗”中不断增进友谊的,并使他从“坏学生”变成了我的助手。一次课外活动,我发现他篮球打得较好,跑得也很快,还有领导才能,于是在班里对他赞美一番,并大胆地让他进班委去做了体育委员。他本人也觉得受宠若惊,体育工作干得很出色,还当上了体育特长生,顺利升入了高中。当他毕业后不久来到学校看望老师时说:“我永远忘不了老师对我的评价,从那时侯起,我才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优点。”从他那一…  相似文献   

17.
说酒     
“酒到底是不是个好东西?” 有一天,有位女士问我这个问题,我感到很难回答,未置可否。 “酒不是个好东西!”她愤愤然,然后讲了一通她的道理:她先生是个文质彬彬的人,很爱她,也很体贴她。可是,一旦喝多了酒,回到家里便胡来,胡说八道倒在其次,还摔东西打人。  相似文献   

18.
我是新闻人,朱镕基当总理时,我关注他每一次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的“答记者问”,那确是很重要的节目。中国总理答记者问的精彩一页,就是在朱镕基手上开创的。《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不仅收录了他五次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还收录了他“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在境外的演讲和答问”、“接受香港记者境外随行采访”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他说过:“做任何企业都不能忘了关注弱势群体。”他说过:“企业做大了也不能忘记带动农民致富。”他还说过:“我是一名人大代表,我有义务在人民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于是,他在自己的计算机产业园里聘用了多名残疾人和下岗职工,为弱势群体提供良好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20.
“常对自己说,我很重要。” 采访一位世博党员先锋,他的眼神诚恳、语气坚定。 他说,因为他的重要,所以特别珍视这份普通的工作,更珍视“共产党员”的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