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行政伦理建设的系统工程中,行政主体的道德自律作为最根本、最深刻的内在根据而居于核心地位.公正精神与公仆精神构成了社会主义行政自律精神系统的两大基本要素,前者是社会主义行政伦理的一般要求和基础性要求,后者则是其个性要求的高层次的先进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主导价值观。然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相背离的社会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打破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实践之间的隔阂,将其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3.
冉亚辉 《理论月刊》2015,(2):164-16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理论内涵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所蕴含的道德范式、政治方向、文化基础、伦理基础与结构等,是其构成理论维度上的内在逻辑、思维结构和文化倾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理论内涵主要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倾向;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个体与社会一体的伦理基础;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中国社会范式自信;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个体发展与社会一体的伦理范式。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具有重要的伦理学历史意义,是中国社会范式自信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意识形态之争已经演变为价值观之争。面对以普世价值为主导的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中国当下出现了因价值观失衡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部分党员干部党性意识淡薄、部分国民信仰迷失、社会道德滑坡和信任危机等,亟待构建完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大学》思想解读"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其内在理路和理论向度:即一方面以《大学》思想阐述其复兴传统、包容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和创新超越西方普世价值的内在理路;另一方面,以"中国梦"的内涵印证对其进行深入建构的理论向度。  相似文献   

5.
《重庆行政》2007,(1):59-59
中国伦理学会行政伦理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于2006年11月20日在安徽行政学院举行。来自23个省、直辖市的七十余名代表围绕“行政伦理与和谐社会”展开研讨。会议认为,《国家行政学院“十一五”期间建设与发展规划》明确将“强化‘公仆意识’和与之相适应的行政伦理教育作为教学培训的首要内容”,对于加强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特别是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奇迹的解释应从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出发。近代以降,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先后出现过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种进步的价值观。目前中国社会的多元化是三种价值观相结合释放出来的正常历史进程。只有以社会主义为主导的三种价值观相结合的综合意识形态作为主流价值观,才能适应、应对和处理多元社会的矛盾或要求,因为它体现了当代中国所需要的社会正义、民族大义和市场公正。社会主义政策的出发点始终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高惠莉 《求索》2012,(12):150-152
西方社会正沦陷于以货币为胶合剂的商品和商业意识形态的包围圈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伦理基础因而发生了巨变和错位,西方文学场同样未能幸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的功利心态造成了人们对人文精神的质疑,无论作家还是批评家的人文精神意识开始变得淡薄,终极关怀开始走向衰退。如今,文学批评陷入一种对伦理道德问题视而不见的伦理危机的境地,当下的文学评论者不愿意公开讨论伦理道德问题,不愿意正面地分析作者以及小说中人物的道德价值观。这种文本的道德观念和作者的道德立场分析处于缺位的状态是一种"价值伦理"与"程序伦理"的分庭抗礼。针对文学批评的"失魂"现象,重提文学批评伦理问题,无疑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话语权本质上是思想统治权,本体论维度的话语权体现为一种具有历史、社会和制度独特性的语言和文本,知识论维度的话语权体现为具有独特性的陈述、术语、范畴和信仰之结构,实践论维度的话语权则体现为人们塑造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产生逻辑以及意识形态话语权与国家信息安全的辩证关系等内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主要问题域,而进一步科学回应时代主题、实现话语体系的时代转换与逻辑创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王彦丽  郑永安 《求索》2012,(4):48-50
马克思的"历史路标"的提出为我们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通过"历史路标"概念的引入,使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更趋规范化和科学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体现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选择路向及其伦理价值观的建构。本文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路标"探索的角度,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境遇、时代传承和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中产阶层文化价值取向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产阶层形成了多元文化价值取向,打破了传统的“二元分割”的伦理模式,生产伦理和消费伦理在体现主体创造性和主体意识的层面上统一起来;表现出极强的个性化及主体意识;中产阶层的“利益”追求和“价值”追求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职业中的矛盾型人格导致中产阶层价值观方面的不和谐和矛盾性。为了更好的发挥中产阶层良好的社会示范作用.维护社会稳定,应该整合中产阶层多元文化价值取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西方先进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周旬 《重庆行政》2007,(1):58-59
行政伦理是伦理在公共行政关系、公共行政活动中的体现,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价值导向。行政伦理渗透在公共管理、公共行政与政府过程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它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伦理,是政府过程的伦理,是关于治国的伦理。加强行政伦理研究,对于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特别是努力把“公仆意识”转化为公务员行政过程中的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成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是社会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具有主观性、可选择性和传承性的社会意识,它主要以伦理或审美的情感,包括人的主观欲望、兴趣、态度、意志的满足为基础。经济价值观是一定经济结构中的人对经济客体的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是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方式的内在灵魂,是社会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环境的主要支柱之一。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其经济价值观带有传统的明显特征,这必然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深刻影响。所以,考察传统经济价值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于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价值观,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基于不同利益基础上的多元价值观易引发价值冲突,导致出现价值认同危机。消解价值认同危机需要实现当代中国价值认同建构,使得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价值认同建构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遵循着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三个阶段的价值内化之路,在实践中循序渐进,从"宏大叙事"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语言,从而更易被社会普通民众接受并践行。  相似文献   

14.
李娜  ;卢士敏 《前沿》2014,(13):44-45
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由于受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意识形态建设出现很多问题,自身建设不足,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忽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这些使得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严重的挑战,我们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在理论上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在实践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巩固意识形态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党的领导,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引领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卢晓勇 《前沿》2014,(13):32-33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许多的新情况以及新问题。意识形态的开放性发展造就人们信仰和价值观的多样化,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对我国加强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思潮的引导提出了要求。本文通过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几种主要的社会思潮,以意识形态的产生发展视角分析当今中国社会多样化思潮的发展趋势,以期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  相似文献   

16.
王泽应 《求索》2014,(11):25-30
正确义利观的提出是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对外交往与国际关系及其所需要的伦理价值观科学把握和深刻思考的产物,它主张正确认识和处理义利关系,超越狭隘功利论和抽象道义论的局限,将"义"与"利"辩证地结合起来,既坚持义利并重与义利统一的一般原则,又在并重与统一的基础上以义制利、见利思义。正确义利观,就其精神实质而言,是对马克思主义义利观和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科学概括和全面阐述,是中国道德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基元和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对中华民族优秀伦理价值观的全面总结与扬弃,和对人类义利思想合理因素的科学吸收与借鉴。坚持正确义利观,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实现,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构新型国际关系伦理与和谐世界伦理都具有十分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与内涵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完整的结构。其内核就是核心价值观,围绕核心价值观由里到外有若干层次,有伦理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社会生活价值观等。每一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内涵和功能。核心价值观主导和支配各个层次的价值观,各个层次的价值观折射和反映核心价值观,并互相影响和渗透。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合而成的新型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内核。它具有高度的简约性、包容性、渗透性、持久性及可近而不可即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个层次的内容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调整、充实与丰富。  相似文献   

18.
从"五四"新女性到"妇女干部",从"铁姑娘"到当代"新典范",中国女性社会角色经历了历史变迁.官方意识形态和个人话语,社会主义伦理和传统的正统观念,性别平等和性别差异,各种矛盾相互冲突和交织,共同构建当代中国女性的社会生活,共同界定其社会角色.而中国当代女性试图寻找各种途径来表达自身的性别意识,以此对抗意识形态话语对个性和性别差异的束缚.其中一种做法是以4类新模范女性取代过去的原型化革命榜样,其中包括来自外国文化传统的新榜样.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是在资本驱动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孕育产生的,资本逻辑是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的一个催生剂。契合和冲突是资本逻辑与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认同的现实关系的真实写照,资本逻辑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规律,其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夯实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认同的物质基础;对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可以有效地抑制"资本扩张悖论"。资本的逐利性、剥削性、腐蚀性诱发了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困境,为此合理驾驭资本逻辑是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走出认同困境的必然选择。资本逻辑视阈下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走出认同困境,要通过引导和限制资本的逐利性,夯实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认同的物质基础;通过规范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奖惩制度,营造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良好氛围;通过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强化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认同的情感基础;通过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打牢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认同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0.
核心价值观与道德生活价值观之间尽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也有着显见的区别。核心价值观所反映的是制度层面的东西,而道德价值观所体现的是人们日常生活规范层面的东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体现,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人民的承诺、对人类未来前途命运的把握、对历史发展方向的定位。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而不能将其与作为人民群众生活伦理规范的道德生活价值观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