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3,(30):32-33
在贵州北部。有一座风情万端的小城,她就是素有“高原明珠”和“云贵小江南”美誉的湄潭县。 湄潭是贵州茶叶第一县,西部地区唯一获得“中国名茶之乡”称号的行政区域。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位列全国第三位。同时也是全国茶产品最为丰富的地方,“湄潭翠芽”茶40余次获得国家级金奖。湄潭拥有的“中国茶海”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连片茶园,面积达4万多亩。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20,(2):12-13
2019年,全省茶园面积700万亩(其中投产面积601.7万亩),已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40.1万吨、产值451.2亿元。茶产业辐射带动356.1万人,带动贫困户34.81万人,脱贫17.46万人,涉茶人员年人均收入10699.08元,其中涉茶贫困户人均年收入5722.79元。  相似文献   

3.
王艳霞 《当代贵州》2014,(33):46-46
正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坚定而执著:到2016年,全省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500万亩,形成加工企业3000家以上,茶叶年产量2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农民年人均茶叶收入达到1000元。作为"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的原产地,遵义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茶产业,从几年前小作坊抱团冲击全国市场,到今日茶企兵强马壮集结出征。2006年,遵义作出推进百万亩茶  相似文献   

4.
<正>4月5日,凤冈县土溪镇大连村村民进入娄山春生态茶园"抢"采明前茶。据介绍,清明节前后采的茶叶是一年中最好的。在娄山春茶园里,明前茶随着清明节的到来而结束采摘期,清明节过后所加工的茶叶变为谷雨茶,因为当地良好生态环境,凡是在这期间加工的春茶都是最好的春茶。今年由于气候温和且没有倒春寒,明前茶提早进入采摘期,采摘时间较往年延长8天左右,茶叶质量和产量均好于往年。据凤冈县娄山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明刚介  相似文献   

5.
正贵州是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全国茶叶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截至2018年年底,贵州茶园面积752万亩(其中投产面积561万亩),产量36.2万吨,总产值394亿元。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品尝贵州春茶的好时节。"如果大家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时发出邀请,他  相似文献   

6.
正四川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而蒙顶山茶是川茶的一颗明珠,是雅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前世:传世佳茗声名远扬蒙顶山茶享有"仙茶"之美誉,凭借它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制作技艺、娟秀的外形、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茶文化而蜚声中外,载誉史册。自唐天宝元年入贡皇室,蒙顶山茶便一举成名,名播神州,引得无数达官贵人不惜重金争相购买。不仅如此,蒙顶  相似文献   

7.
正在岑巩县苗落村大坡坳山丘上,垄垄翠绿欲滴的茶树起起伏伏覆盖了山坡,一座座休憩赏景的亭台点缀其中,俨然有公园之美。茶园里,传来了采茶人清脆的笑声。"每天采摘茶青,我收入在60元至80元之间。"金竹坡组代兰英老人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她说,"我虽然比不上年轻的、手脚利落的,但够满足的了。"据苗落村党支部书记景进昌介绍,大坡坳茶园面积在400亩左右,按照"党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经营,总投入350余万元,其中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50万元,企业投入200余万元。去年全村261户贫困户每户分红287元,依靠茶园,村民还可获得土地租金、采茶务工等收入,2019年支付工人务工费109万元。据悉,苗落村已有大坡坳茶园、金竹坡茶园两处面积总计达800亩的茶园达产,年产值达到8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200余户700余人就业增收。该村现有茶企4家,另有未投产茶园1200亩。今年,有新植油茶400亩。  相似文献   

8.
<正>走进印江自治县新寨镇生态茶叶示范园区,漫山遍野的茶树已吐露新芽,茶园里采茶工人正有说有笑采摘春茶。2008年起,新寨镇政府把茶叶作为农户增收致富主导产业,2013年印江生态茶叶示范园区落户新寨,将新寨茶叶园区作为全省"五个100"工程、全省百个农业园区之一打造。作为全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的新寨生态茶叶示范园区,现有茶叶面积10480亩,成园茶园5800亩,幼龄茶园4680亩。加工厂(作  相似文献   

9.
名山县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出产的茶叶以品质优异而出名,自古以来蒙顶山茶就被奉为人间"仙茶".  相似文献   

10.
浮梁是一个拥有10万亩茶园的茶叶生产大县,茶叶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以来,在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浮梁县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投入茶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茶叶生产条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茶产品质量得以明显提高,茶农收入不断增加,龙头企业逐渐壮大,茶产业正在步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正阳春三月,春意盎然。今年牛碾坪万亩观光茶园的"春意"来得比往年更早更新。去年12月31日,牛碾坪万亩观光茶园顺利获得了国家AAA级景区的殊荣。从默默无名到国家AAA景区,荣誉的背后是景区从设施到内涵再到服务的飞跃之路,更是近年来名山区委、区政府实施茶旅融合发展,推动以牛碾坪旅游业提档升级,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一项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因地制宜建茶园为公园近年来,蒙顶山茶业有限公司严格按照"国家AAA级旅游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当前气温逐渐回暖,各地茶园里的茶叶生长速度加快,均已抽出鲜嫩的芽尖绿苞,全县30万亩茶园已陆续进入采摘期,茶农们正抢抓当前有利时机,采摘今年的第一批新茶。在龙塘省级现代高效生态苔茶示范园的棉花山茶叶基地里,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茶树似层层波浪,漫山遍野,一行行茶树抽芽吐绿,泛着翠绿的茶芽显得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2,(26):9
截至2012年6月,贵州省茶园面积达455万亩,居全国第二。预计"十二五"期间,年产值将突破千亿元。据悉,2002年,贵州省茶园不足50万亩,茶产值仅亿元左右。10年间茶园面积增长8倍、全国排名由2006年的第10位升至第2位。年均新增50万亩以上,占全国年新增茶园面积的一半。目前,贵州现已成为中国茶业成长度最高的省份,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省茶园面积将发展到700万亩,年产值将突破千亿元。产  相似文献   

14.
正从事茶叶行业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四川蒙顶山茶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应璋。"为什么蒙顶山茶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上,就没有留下一家百年老店?"带着这个问题,李应璋查阅了很多资料,也请教过许多老茶人、专家、学者,渐渐得出了一个结论:"贡茶光环、边茶维稳、禅茶修身,也许就是造成蒙顶山茶发展历史上没有百年老店的一个重要原因。"千年贡茶意重蒙顶  相似文献   

15.
正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普安县税务局相继投入资金52.26万元,引导号召农户种植茶叶、流转土地、入股茶企,发展茶叶加工等方式,带动帮扶村近200户农户增收,并实现脱贫摘帽。初夏的乌蒙山,群山叠翠,万亩茶园生机盎然。在黔西南州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乌龙山大水塘2000亩"白叶一号"感恩茶园里,600万株小茶树芽头饱满、长势喜人。漫步其间,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村民为茶苗锄草、施肥……一幅田园美、农事忙的画卷在绿水青山间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夏季,雷山县迎来避暑旅游高峰。"往年,云雾缭绕的茶园美景只有茶农们自己欣赏,今年却‘卖’出了钱!"大塘镇党委书记张洪智高兴地说。作为雷山县的茶产业核心示范基地,坐拥2.84万亩茶的大塘镇,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茶叶销售,与贵州瓮福集团签订茶叶产业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入3600万元新建茶叶深加工厂、茶吧、低产茶园改造等,发展集观光、休闲、娱乐、旅游、文化、体验互动为一体的生态茶观光园,让"茶  相似文献   

17.
正曾几何时,"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的茶联唱遍大江南北,历经两千多载岁月的积淀,蒙顶山茶成为茶文明史中浓墨重彩的华章。如今,蒙顶山茶的发展和传承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应运而生的四川蒙顶山茶业有限公司义不容辞地扛起了这面大旗,决心要把蒙顶山茶发扬光大,再创辉煌。发展从历史走来的瑰宝绵延二十里的蒙顶山雨雾蒙沫,灵毓独秀。两千多年前,茶祖吴理真于蒙顶山五峰之间植下七株灵茗仙茶,开启了中华茶文明的先声。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茶产业在量的基础上积蓄能量,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的茶叶产业集群,为做大做强黔茶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一组令人鼓舞的数字——截至2013年底,全省茶园面积611万亩,占全国茶园面积3869万亩的15.8%,位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13.6万吨,总产值105亿元、综合产值152亿元,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国的6.8%、9.1%,居全国第六位、第四位。  相似文献   

19.
正3月14日,随着气温回升,印江自治县21.6万亩投产茶园已全面开采,茶农们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目前,贵州省大部分茶产地均已开始采摘春茶,其中,余庆、务川、晴隆、黎平、石阡、平塘、金沙等地在2月中旬已经开采,威宁、赫章等地稍晚,也将在清明前开采。开采种类仍以绿茶为主,业内人士预计,今年春茶产量将突破12万吨,预计比去年增长20%-30%。由于今年可开采茶园面积增大,初春气温较高、茶叶生长迅速等因素,茶青产量在去年基础上将有所提高。预、  相似文献   

20.
黄晓青  杨涛  张丽  陈慧 《当代贵州》2023,(19):50-51
<正>眼下,贵州各地的茶园绿意盎然,一垄垄茶树吐露新芽。跟随镜头走进茶园,一起寻找山间美景。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的“茶海之心”茶园,满目青翠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茶农与游客身背茶篓,采摘新茶,脸上写满收获的喜悦;湄潭县核桃坝村,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的茶园,青山与茶园相拥,犹如一幅山水田园画。每逢节假日,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体验采茶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