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天津讲话”是指1949年四五月间,刘少奇受中共中央、毛泽东的委托到天津宣传贯彻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结合天津实际情况,先后对天津党政干部、职工代表、工商业资本家、国营企业职员等作的10余次报告和谈话。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冤案平反昭雪以来,对“...  相似文献   

2.
1949年4月至5月,刘少奇受毛泽东的委托到天津,协助天津市委贯彻七届二中全会的城市政策,解决亟待恢复的工业生产等问题,在此期间刘少奇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简称“天津讲话”)。对此,邓小平曾有过很高评价,他说:那些讲话对我们当时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的时候不犯错误是起了很大很好作用的。但在党的历史上提到这个讲话的,一次是1953年高岗妄图推倒刘少奇,将“天津讲话”中的一句“剥削有功”作为重磅炮弹向刘少奇发难;另一次是1969年林彪在党的九大报告中把“天津讲话”作为刘少奇在中国搞资本主义的罪行加以攻击。1980年中共十一届…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冤案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他的“天津讲话”,是他的“剥削有功”论。那么,这篇讲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北平天津解放后,刘少奇以女婿的身份到北平西城旧刑部街32号拜见岳父母。王光英送了一条围巾给他,也介绍了天津工商界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4.
“北方谈话”——邓小平理论的开篇之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书正 《探索》2000,(1):20-23
1978年9月,邓小平结束朝鲜访问后,又视察东北三省以及唐山和天津等地,他所到之处,都抨击“两个凡是”,反复阐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意义,阐述社会主义主义建设的新的思路。由于他在东北和唐山、天津等地的谈话最为集中地体现了他这一时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理论思索,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邓小平思想的系统表述,因此,人们把邓小平这次北方之行所发表的谈话称为“北方谈话”,与1992年的“南方谈话”相对应。如果说,“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北方谈话”则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时以口述形式所表现的开篇之作。  相似文献   

5.
中共历史上最大冤案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刘少奇“天津讲话”。今天,刘少奇一案平反已20多年,刘少奇含冤逝世亦30多年。但多年来,这个“讲话”的背景却鲜为人知——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时,中  相似文献   

6.
1949年天津解放后,为了尽快恢复天津的城市生产,刘少奇在天津召开了有国家干部、工商业资本家、工厂职员与职工参加的一系列座谈会.他的讲话因人施讲,求真务实,逻辑缜密,深入浅出,对缓解当时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恢复天津城市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体现了他丰富的革命经验与高超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7.
凡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都不会忘记刘少奇因在《天津讲话》中鼓励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而受到极其严厉的批判。实际上,刘少奇根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所作的《天津讲话》,主张私营经济与国营经济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思想,是完全符合党在新民主主义经济条件下保护民族资本的总政策的。今天,我们重温刘少奇《天津讲话》,我感到,《讲话》中的观点为我们正确地认识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作用和地位,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艳儿 《广东党史》2003,(5):16-20
23年前,也就是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终于得到彻底平反。 “文革”中刘少奇1949年的“天津讲话”曾被指责为鼓吹“剥削有功”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9.
艳儿 《湘潮》2004,(3):7-10
24年前,也就是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终于得到彻底平反。构成刘少奇冤案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他在1949年的“天津讲话”,即他的“剥削有功”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0.
1949年四五月间,刘少奇针对天津的城市接管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后简称"天津讲话"。"天津讲话"实际上是刘少奇将七届二中全会精神与天津城市接管实践相结合所作出的指示,讲话纠正了城市接管工作中"左"的偏向,将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作为中心任务,要求既重视自由资产阶级的作用,同时还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限制政策。在具体措施上,刘少奇强调要重视城市工作中的"四面八方",重视依靠群众组织,发挥各方积极性。今天,我们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天津讲话",把它放到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充分肯定其中提出的一系列正确观点及发挥的积极作用,正确认识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对它进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革命”中的“刘少奇案”,是这场浩劫中牵涉面最广、受害人职务最高、后果最为严重的案件。为了打倒刘少奇,受江青、康生、谢富治三人操纵和指挥的“中央专案审查小组”,于1968年10月18日提交《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给刘少奇扣上了三项罪名,其中最阴险的罪名是把刘少奇打成叛徒。后经查明,所谓“罪证”完全是用刑讯逼供、弄虚作假等手段制造出来的伪证。那么,诬陷刘少奇的“罪名”从何而来呢?这还要从刘少奇在奉天被捕的那段历史说起。  相似文献   

12.
晓何 《世纪风采》2006,(12):4-9
1942年3月,刘少奇离开华中抗日根据地,返回延安,行程长达近9个月,被人称为一次“小长征”。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延安之行。行前,毛泽东数次电召他回延安,党内不少高级干部认为,“刘少奇同志将来的地位要提高”。返回延安途中,毛泽东十多次询问其行踪,为其安全担忧。这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极为罕见。回到延安后不久的1943年3月,刘少奇成为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后的三位中央书记处书记之一(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首次进入党中央核心领导层,并奠定了他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成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1978年9月13日,邓小平出访朝鲜回国。他没有直接返京,而是在东北三省停留了约一个星期。他先后视察了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发表了5次重要谈话。这就是邓小平著名的东北谈话。其后他在经停唐山和天津时的讲话,也体现了东北谈话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共八大期间有一件事十分引人注目,不仅党章删去了“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在刘少奇的政治报告、邓小平的修改党章报告和八大决议中,都没有出现“毛泽东思想”一词。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朱满 《学习导报》2011,(24):42-43
有学者对《邓小平文选》作了统计,在邓小平的讲话、谈话、报告和批示中,“不行”一词使用得非常多,成为他口头和文字表达的一个鲜明特点。如《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共有60篇文稿,其中36篇文稿100多处用了“不行”这个词。  相似文献   

16.
一九四九年四月上旬,刘少奇同志到天津(属华北局管辖)巡视工作,行前向我“报到”。我说:你是中央领导同全心,该上哪就上哪,何必特意来告诉我。少奇同志严肃地说,按照组织原则,应该这样做。并嘱咐我:“我在天津的活动,均请天津市委报告你,由你转报毛主席。”中旬,我把少奇同志听取关于天津解放后城乡关系、劳资关系、内外贸易情况汇报后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向毛主席作了汇报。其中有一段话:“资本、王义的剥削是有进步性的,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是有功劳的。在今天资本主义剥削是合法的,剥削越多越好。……”这是少奇同志针对一部…  相似文献   

17.
高岗是陕北红军和根据地创建者之一,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了不小的功绩,被视为陕北革命代表人物。刘少奇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产生的中国共产党重要领袖人物。但是,二人之间却在建国不久产生了很深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二人同访莫斯科期间曾经表现出来。这要从高岗对刘少奇天津讲话的看法说起。  相似文献   

18.
潘鈜 《党史博采》2008,(12):7-10
刘少奇的“天津讲话”深刻阐述了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必要性;提出了指导建国初期经济建设的“四面八方”政策;最早提出从领导革命斗争的党转变为领导经济建设的党的“执政党”概念和党内反“左”斗争;在科学文化教育、学术自由讨论等方面也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成为指导新中国政权建设、经济建设以及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文献。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重要的教育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湘潮》1989,(5)
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紧接着召开八届十一中全会,刘少奇在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名次排列,由第二降到第八。这以后,刘少奇就正式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对象了。1967年1月13日深夜,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让秘书接刘少奇去谈话。刘少奇郑重提出二条要求:“一、这次路线错误的责任在我,广大干部是好的,特别是许多老干部是  相似文献   

20.
笔者:朱老,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了,您和方志纯(1949年6月,朱旦华和方志纯结婚--编者注)当年就受到冲击? 朱旦华:1966年底,我和方志纯开始受到群众批判。回想起来,这和江西、全国“文化大革命”整个进程有关。1966年6月,《江西日报》还在紧跟《人民日报》,点名批判“三家村店江西分店老板”“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帮分子”谷霁光,派出工作组到大专院校。7月,江西省委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成立,黄知真为组长。8月8日,江西省委根据毛泽东“不要工作组,要由革命师生自己搞革命”的谈话精神,撤销工作组。8月28日,省直机关领导干部大会传达八届十一中全会精神,方志纯代表省委在会上讲话。到了1966年冬,刘少奇被北京群众组织点名批判。1967年1月,方志纯作为“江西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揪了出来。主要依据是,邵式平省长去世后,方志纯作为代省长、省长,全面负责政府工作,执行了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特别是1959年庐山会议,方志纯曾陪同刘少奇到1927年他隐居的东林寺故地重游,被上纲上线。1967年2月8日,在八一广场(当时的人民广场)召开方志纯万人批斗会。杨尚奎、刘俊秀、白栋材、黄知真等领导被陪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