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翊 《青年论坛》2014,(2):129-134
汉语中是否存在中缀,且就其粘附性、定位性、意义虚化的词缀特点的界定,在汉语语言学研究中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议题.而许多为人们热议的汉语中缀,往往形成于口语或各种方言中,其中包括因字词重叠而产生的中缀.另一方面,在景颇语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语言现象——重叠现象,则需要产生个别中缀.毋庸置疑,这两种同源的汉藏语言在重叠产生中缀上的巧合,是非常有趣也很有探索价值的.对汉语和景颇语中因重叠产生中缀的比较研究,表明二者在固定性与必要性以及附带的语义和语法意义上存在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2.
思维是语言符号转换的基础,这决定了语言的具体转换必然受到思维规律的限制。如何准确地用汉语符号传达另一种语言符号的意义,这就需要对原文所遵循的思维规律和语言规律作出准确的理解,并找出它与汉语思维和表达规律之间的对应关系。本文将概括地从语法意义、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三个方面对以上问题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毅敏 《前沿》1995,(10)
对汉语文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毅敏汉语文作为蒙语授课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蒙古族学生运用汉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为最终达到蒙汉兼通,从一个方面奠定必要的基础。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蒙古族学生来说,由于语言基础比较薄弱,遣词...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汉语多义词的语义结构及其语义系统张永胜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文化越悠久的民族,它的语言中的多义词也就越丰富,象汉语这样发达的语言,多义词更是大量存在,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在现代汉语中,有的常用词的意义多达十几种甚至几一种,比如“...  相似文献   

5.
詹姆斯·萨默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汉学家,曾在香港圣保罗书院任教,其代表作《汉语手册》于1863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萨默斯站在普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汉语的诸多事实,其中对汉语音节结构的描写以及对汉语词类和句类的分析非常精到.萨默斯语言教学思想的精华部分包括:应重视本土教师;词汇教学应区分频度,先学常用词汇;词汇应在句子当中学习.这些对当今的汉语国际教育及外语教学都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毅敏 《前沿》1995,(10)
汉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毅敏蒙古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汉语文,由于接触的时间相对较晚(蒙语授课生小学三年级开始加授汉语),学时和语言环境相对不足,所以,虽然经过小学及中学两个阶段的学习,进入高校后,汉语文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在蒙文专科学校(以下简称蒙...  相似文献   

7.
蒙汉地名文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清 《前沿》2003,(3):116-118
任何民族语言都负荷着该民族浓厚的文化内涵 ,犹如人类历史的活化石。本文着重分析蒙语地名的命名依据和构词类型 ,探讨蒙语地名汉译中的几种现象 ,描述其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界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方言用附加成分来表达复数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的界定要从语法意义、结构功能、普遍性程度等三个方面出发,其基本参项可设定为"构形功能"、"固定形式"、"复数意义"、"普遍性程度"等四个,由此可以得出判定汉语方言的某个语法单位是否为复数标记的三条综合性标准。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界定标准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法化通常是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实词虚化为语法标记的过程。语法化理论是西方语言学界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语法化研究是近年语法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汉语的实词虚化、跨层结构的词汇化等,都涉及这一语法理论。语法化到底存在哪些机制,各家说法相差比较大。本文主要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学界公认的几种语法化机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吴俐 《湖北社会科学》2007,(12):130-131
思维方式是沟通语言与文化的桥梁。由于中西思维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中西思维方式在中西文化及汉英语言中必然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英语语言注重形式的连贯,多用连接词来衔接语句,具有形合特征;而汉语语言却依据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来顺畅语言,是一种意会式语言。这都是与中方思维注重整体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往往从人出发,而西方思维去擅长分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更重视客体的缘故。  相似文献   

11.
耿智  张梅岗 《求索》2014,(12):167-172
从语言发展的目的和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这两个方面而言,语言的全部功能是交际。语言交际功能传递的信息包含语言因素、文化因素和风格因素。这三者是充分理解语言和语言功能的关键。语言的功能是结构体现的,语言包括“积木”结构、事件句型和语篇三个语言应用的层级结构。一切语法现象只有从功能的角度才能得以阐释。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匹配是语言的本质,其形式和意义由事件句型体现。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能表达相同的功能,功能比较才能揭示两种语言比较的本质。功能比较是翻译的基本方法,“形式与功能匹配”的功能模式是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原则。以事件为核心的全新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是英语应用的“教”与“学”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蒙文无处不在彰显民族文化之重从踏进到内蒙古这片土地上开始,参访团的记者们便发现所有的标识都是用蒙文、汉语和英语三种语言来表示。不仅机场如此,市区的大小商铺几乎也都是用蒙文和汉语标识的招牌,而且都是蒙文在前,汉语在后。据当地人士告悉,所有的牌子打上蒙文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硬性规定,除了蒙文之外,公交车上的到站提醒也是先讲蒙语再讲汉语,由此凸显对民族  相似文献   

13.
皇甫素飞 《求索》2014,(8):142-146
构式是句法和语义上独特的或不规则的表达方式。紧缩构式是汉语中一种常见而又颇具特色的句法结构,其形式、意义具有不可推导性。紧缩构式是小句整合过程中从话语组织到句法结构过渡的言语和语言单位之间的形式。其中,半实体图式构式是典型的框式结构,具有一定的能产性;固定的习语构式是实体构式,已词汇化。紧缩构式在形式、意义上都有其独特性。紧缩构式是主观复核关系构式,形式上呈对称分布,结构上具有超句法性、层级性和非还原性,语义上具有[+非事件性]、[+恒时性]、[+虚拟性]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4.
比较分析了诶话与汉语、壮语在构词法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诶话偏正结构的复合式合成词主要体现的是汉语特征,其次是汉壮混合特征;附加式和特殊结构合成词体现了汉语和壮语两种特征。综合这些特征,在此,尝试得出结论,即诶话是汉语、壮语等多种语言接触融合后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语言。  相似文献   

15.
在汉语里,辞格是一种定型的表达方式,它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因而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尽管不同语体,在运用辞格时对辞格的种类有不同的选择,运用的数量也有大有小,但是,一般说来,在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里,辞格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辞格作为语言里一种定型的表达方式,它不同于寻常的语法格式或者逻辑形式,它具有自己特定的表达功能和结构形式。辞格与辞格间虽有一定联系,但由于它们的形式标志和特定功能不同而互相排斥、互相区别。因此,我们要把辞格用好,有助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就必须抓住辞格的形式和功能的特点,才能充分地发挥辞格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现代汉语的辞格,常用的(包括传统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语言是人类活动中最能体现人的特点的,它所蕴蓄的文化因素和民族特征正在逐步引起人们的注目,时至今日,语言研究已经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遗憾的是,长期以来语言研究存在着不平衡的倾斜现象。对于那些具有强大社会影响的语种,例如汉语、英语、俄语等,人们较为关切,其研究已经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对使用人口较少、影响不甚广泛的语种却无暇顾及。比如在我国,专门从事汉语研究的学者就有2,600余人(1989年数字);而语种近百的少数民族语言,其研究队伍不过几百人,悬殊之大,可见一斑。其实,不少最有价值的材料往往是从那些人们知之甚少的语言里找到的,一些有卓识远见的语言学家早就开始了对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和研究,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离合词是汉语里特殊的一类。我们分别将现代汉语普通话、方言与古代汉语进行对比研究,将汉语、英语、德语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离合现象在语言中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8.
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汉语水平考试是我国两种影响很大的语言考试,比较这两种不同的测试,对于清晰认识语言测试设计者意图,准确理解和把握语言测试特点,科学规范测试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无论在英语中还是汉语中否定都是人们日常交际中用于表达意思、表明态度或做出判断时常用的表达手段和陈述方式。但英汉两种语言在否定意义的表达上是有所差别的。本文拟就英汉否定句的异同、英语各种否定句的译法等问题进行论述和探讨,旨在引起人们对汉译英语否定句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语言精炼的重要性。对教师而言,使用精炼的教学语言更具重要意义。何为精炼的教学语言呢?通俗地说,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符合"经济原则",即用最简洁的话语传输最大量的文化信息,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诉求。但在政治教学实践中,言语表达不精炼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教师教学语言重复,不简洁不清晰,频繁使用"这个"、"那么""、对不对"、"……的话"等口头禅;有的老师课前准备不足,讲课随意,想到哪儿讲到哪儿,怕讲不明白再来一遍,造成学生"无所适从"、"不知所云";还有的教师不愿或不敢相信学生,对重点知识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