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预算绩效监督主要指政府部门的内部行政监督和立法机关的外部政治监督。内部行政监督强调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外部政治监督突出公共责任。本文主要是从后者切入探讨基层人大对公共预算绩效进行监督的路径,着重通过中介组织、社会精英、公众等多元主体协同审查和监督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优化政府财政资源配置,增强政府预算管理的责任性和透明性,降低政府运行成本,争取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通过协商民主对城建项目绩效进行理性评估的做法,在全国乡镇一级尚属首次,不仅克服了财政、审计等部门内部监管存在的瑕疵,避免了人大预算监督权被虚化的问题,而且还实现了公众从预算编制到预算绩效评估的全程参与,初步达到了既要"管住"政府钱袋子,又要"管好"政府钱袋子的目的;增强了政府作为"代理人"的合法性,激活了人大权力监督的职能。  相似文献   

2.
张晓明 《工会论坛》2005,11(3):92-94
借鉴美国国会预算监督制度经验,完善我国预算监督制度,当务之急是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加强人大预算监督的组织建设,建立专门的预算委员会;完善预算监督机制,加强日常性监督;完善预算法规建设,增强预算监督的权威性;健全人大决算评价及责任制度,确保人大预算监督权的有效行使;增加预算透明度,建立公开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3.
《宪法》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赋予人大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任免权的职能。其中,监督权更是起到了约束政府权力的关键性作用,应充分贯彻于预算的整个过程。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新形势下,人大在进一步完善立法的同时,亟须“一体两翼”地着力加强预算监督,促进工作重点向强化预算审批职能方面转移,不断提高理财治国能力,推动国家治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型,从而与公共财政、良法善治的理念相契相合,顺应关注民生、防治腐败的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4.
"三公"消费公开是国务院而非人大要求的结果,此现象所引发的问题核心是人大预算权,人大预算权是确保主权在民的国家权力。我国宪法与相关法律虽有关于人大预算权方面的条款,但由于没有关于预算通过后以法律的方式颁布、预算提交的时间、预算没有通过的后果之规定,以及《预算法》没有明确将政府的一切收入纳入预算、未规定预算公开制度等,致使人大预算权形同虚设,在"三公"消费公开方面无作为。要使人大预算权得到落实,必须完善宪法条款与尽快完成《预算法》的修订,实现人大预算监督从形式向实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对政府财经工作的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重要内容。如何加强和改善人大财经监督特别是计划预算的监督,提高监督实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搞好人大财经监督,对推进科  相似文献   

6.
2004年11月29日至30日,全省人大监督工作座谈会在海口召开。这次会议是2003年换届后召开的首次人大监督工作的全省性会议,是在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50周年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圆满召开,对于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和我省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实现“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人大行使监督权存在一些不规范、不到位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阶段社会上对地方人大行使监督权在理论上和法理上的认同不够。因此,正确认识人大监督权的重要性和法律地位,尤显重要与紧迫。…  相似文献   

7.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是指国家权力机关为了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按照法定程序.对行政、审判、检察等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所采取的了解、检查、审议、处置的强制行为。人大监督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力。人大监督制度具体表现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系列具体监督制度。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从近几年实践看.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实施监督权,加大监督力度、完善各项监督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赞同。但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尚有不小差距,当前仍需要致力于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具体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8.
监督也可有双向性。监督的双向性理论解答了谁监督监督者的法律难题,指出检察机关自己监督自己存在法律谬论。为避免监督的双向性,应将检察机关的职权分为两大块,一块是追诉权,另一块是法律监督权。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应从刑事诉讼系统中独立出来隶归人大,建立专项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9.
审查监督计划和预算,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如何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加强人大对政府计划和预算的监督,是依法行使人大职权的一个重大课题。人大审查计划和预算的目的,在于帮助政府提高计划和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增强计划和预算的法律约束力。为此,须从以下环节入手,改进审查方式,提高审查质量。  相似文献   

10.
预算具有法律性质,预算本质上即为法律.立法机构审议批准预算是立法活动,依法成立的预算具有法律效力.确认、实践预算法律观,符合公共财政的发展方向,也有利于促进政府及其部门、单位坚持依法理财,促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逐步规范.  相似文献   

11.
对过去和当前的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社会褒贬不一并引发理论界争论的,首先是来自对“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等流行概念、说法的辩析和较真。人大监督是否存在“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之分?如果存在,二者孰轻孰重?可否将人大所有的监督都视为法律监督?法律监督到底监督什么?这些起点性问题是厘清人大法律监督理论和评说法律监督创新实践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是维护人民民主的有效手段和建设法制国家的根本前提。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对政府的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对政府的监督工作日益加强,监督权的行使收到了明显成效。然而,地方人大的监督工作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对政府监督的现状也不能完全达到建设法制国家的要求。其主要原因在于地方人大对政府工作监督的诸多关系不协调,对政府工作监督存在制度缺失,以及在这项工作中自身存在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人大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最权威最有效的监督形式,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直接赋予人大的强大职权。在人大监督工作中适用刚柔相济原则,能有效释放与人大法律地位相匹配的人大监督能量,对提高人大监督的效力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青海人大》2006,(6):45-46
国家行政学院邓名奋撰文,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四项基本权力: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汉和任免权,这四项权力又可以进一步归结为议决权和监督权两大权力,因此监督权在人大权力结构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特别是考虑到目前人大议决权的行使由于种种原因还不能完全到位,监督权的加强就可以起到充分行使人大权力、展现人大意志的现实作用。因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通过的监督法。通过加强人大监督权力和监督职能进而提升人大的现实地位和作用就极具标本意义,它体现了我国人大制度改革完善以及民主政治发展的某种路径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权力,但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削弱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本文在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存在的依据,指出现阶段法律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完善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相关构想.  相似文献   

16.
监督同级“一府两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十六年来,在行使监督权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前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的来看,由于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仍然是薄弱环节,与法律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增强监督效果,是当前人大工作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此谈些管见: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和法治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完善的预算监督机制成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管理的核心理念,政府预算的监督主体除了立法机关外,还有司法机关、审计部门、社会公众等.我国预算监督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应从立法完善、人大监督、现行审计体制改革、政府预算信息公开以及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完善我国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监督.  相似文献   

18.
吴萍 《海南人大》2006,(3):29-30
任免权和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加强对依法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通过对人的监督来促进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促进人事任免权和人事监督权的有机结合,实现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统一,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监督权能否有效行使,不仅关系到人大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更关系到在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的反映,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能否得到真正体现,关系到"一府两院"能否更好地依法开展工作。为保证人大监督职能在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重大作用,就必须对人大监督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弄清人大行使监督权困难所在,增强改善监督的紧迫性.要坚持“五个原则”,处理好“五个关系”,强化“五项措施”,确保实施监督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