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所提出的观点是二者之间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批判维度上主要集中在物化或异化问题领域;而在意识形态批判的方法问题上则主要集中在对总体性和辩证法的不同见解;最后,在意识形态批判的出路问题上,二者则表现出不同的历史与实践观.以上存在于意识形态批判维度、方法以及出路问题等三个方面的主要异同点,构成了卢卡奇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之间的主要比较研究参考系,当然,这三个方面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对于物化或异化问题的批判是贯穿其中的理论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建构中,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构成了理论立足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从生产关系批判延伸到生产力批判,这虽然推进了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深度,但物化理论本身却面临着两大困境:即当社会及其意识结构完全被物化时,阶级意识何以形成?即使形成了阶级意识又何以能够获得变革现实的基础?卢卡奇的深层理论难题直接影响到了后来者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与马克思不同,韦伯从宗教的角度分析了其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这种作用实际上不止于经济领域,而且涉及政治领域。作者还对韦伯的分析方法进行了评估,认为韦伯并没有否认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决定作用,新教与资本主义之间只是存在着一种内在的亲和关系。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十分相似,卢卡奇继承马克思将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经济细胞的分析起点,得出马克思对异化的第二个规定。此外卢卡奇物化不仅停留在社会、经济领域,还推展到政治、人的意识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对资本主义自然科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认为自然科学通过抽象"纯"事实只能认识虚伪的假象,而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分工将导致物化现象。卢卡奇揭示了自然科学的"科学"之伪,并提出只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坚持整体的具体统一,才能正确地认清社会历史的本质,因而才是真正"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卢卡奇、柯尔施的社会革命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新文化革命运动、阿尔都塞与齐泽克的存在论幻象批判理论进行历史考察,梳理其意识形态理论演进的逻辑线索,不难发现,卢卡奇和柯尔施在对第二国际庸俗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批判中阐释了总体性思想,希望借助阶级分析方法并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推翻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葛兰西和法兰克福学派采用人本学方法,对文化—意识形态进行反思批判,以此来动摇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根基,获取文化领导权,确立社会革命的方向;阿尔都塞、齐泽克采用了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研究方法,对意识形态的结构、功能及其存在属性作了极为"晦涩"的研究剖析。三种不同向度的意识形态理论均有合理与偏颇之处。准确把握其思想精髓,对于我们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指出德国思想界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阐释意识形态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重点论述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功能。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系统阐释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职能,促进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的物化观和马克思的异化观在内涵、产生根源、扬弃途径等方面均有差异。卢卡奇物化观认为:商品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物和物的关系;社会失去整体性;劳动成果的物反过来对劳动者进行控制。马克思的异化观则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自己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人和人的本质相异化;人和人相异化。卢卡奇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普遍的、必然的现象;马克思从人类发展史和生产方式的角度,来探讨异化产生的根源问题。卢卡奇企图在改良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使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马克思则主张通过实践革命达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物化观与马克思问题域逻辑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化观是解答当代价值观的一个核心问题。马克思的物化观有一个从早期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理性批判到实践唯物主义经济分析的问题域逻辑转换过程 ,对物化观的经济分析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确立的基础。物化实质上体现了作为商品的劳动产品在资本主义利益关系下对主体 (劳动者 )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否定关系。正如消灭异化要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一样 ,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改变滋生物化的特殊经济利益关系 ,建构一个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的自由人联合体 ,劳动 (实践 )创造的产品才会体现对主体 (人 )生存和发展的肯定关系。这就是马克思物化观问题域逻辑转换的价值指归。而卢卡奇把物化从经济因素中剥离出来 ,按黑格尔理性革命观的图式将其提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 ,它无疑为一切把客观的经济利益关系当作价值事实的唯意志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内涵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4年之前马克思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及市民社会的概念,是通过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和政治哲学,以及考察现实历史和以往市民社会理论,以社会/国家二元模式的研究进路得出的。这个时期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是一个用来描述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状况的描述性概念。马克思认为,不是国家制约和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制约和决定国家,而黑格尔恰恰颠倒了这一关系。  相似文献   

11.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鲍德里亚早期思想建构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他分析消费社会的理论平台。鲍德里亚认为,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分同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区分具有理论的同质性,在消费社会中,能指与所指的区分构成了现代资本主义合法性的前提。这决定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只有发展为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才能揭示消费过程中意识形态的产生过程。也正是在这一思考中,鲍德里亚离开了马克思,经过《生产之镜》转向后马克思思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物役性理论从生产关系入手,其结论是劳动交换关系颠倒为物与物的关系,因而他是否定物役性的.而韦伯的异化理论从生产过程入手,其结论为物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是肯定生产过程的物化的.当卢卡奇在马克思的立场上从韦伯的角度来阐述其物化理论时,便无可避免地将物化等同于对象化.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那里,市民社会一定程度上就是经济基础,即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耸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则为上层建筑,即政治与思想上层建筑。葛兰西认为在进入福特制资本主义社会,即资本主义从自由主义过渡到组织化生产,此时的无产阶级已经被组织到资本逻辑之中,政治、经济与文化完全构成了一个整体。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已经占领了无产阶级的身心。国家与市民社会已经浑然一体,资本主义国家已经不需要通过利维坦对民众生活进行直接干预,他们通过市民社会中的文化、教育、宗教等意识形态机构悄无声息地取得了统治的合法性以及日常生活实践层面的合理性。上层建筑已经变为物质性存在,成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坚实堡垒。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认识近代和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观察视角。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不同的思想家在运用这个概念的过程中差异很大,其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黑格尔最早对市民社会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马克思批驳了黑格尔的家庭和社会是从属于国家的论点,揭示了国家的基础。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地位的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将马克思“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的定义基本被排除,转而强调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而哈贝马斯最大的贡献在于引入了“公共领域”的概念。他所担心的是国家权力的膨胀和追求利益的冲动会摧毁社会文化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15.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论述了新教教义对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以及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所起的"理性化"作用,并提出了"理性化"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悖论"。这一理论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问题上的解释在历史观、价值观和对现代化的批判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的思想在此问题上的争鸣与融合对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发展、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文化价值体系重建和将儒教精神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全球意识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卢卡奇被誉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他的《历史与阶级》在国际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物化理论的提出引起了哲学研究者们很高的重视。卢卡奇引用了很多马克思、马克斯.韦伯以及西美尔等人的观点来论述他的物化理论。这种物化在当代社会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批判理论是当今西方知识界的重要理论定位。哈贝马斯对批判理论的创构是批判理论发展的转折性学术事件。总体而言,哈贝马斯的理论工作激活了批判理论发展的可能空间,使这一理论传统摆脱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制造的思想困境,从而使之能够在新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创获它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哈贝马斯批判理论的话语,在某些质点上留下了疑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谈到了宗教信仰对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试图从民族性格、文化取向上论证精神品格对经济层面的作用。他以独特的观察视角揭示了一种新颖的宗教观,展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乍看起来这与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分析思路截然不同,二者宗教观照亦大相径庭。但细究其质,韦伯的方法论与马克思的思想不无关联,在很多论证中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商品拜物教是马克思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范畴,他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包括对导致商品拜物教的资本主义社会根源、逻辑根源及错误实质的揭露等几个方面。从资本主义社会根源上看,西方国家在历史上具有普遍宗教信仰的传统;资产阶级革命本身存在局限性,即它只实现了政治解放却未实现经济生活的解放。从逻辑根源上看,导致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的症结在于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出现,货币成了抽象的人类劳动的化身,由此导致物与物的社会关系掩盖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商品拜物教的错误实质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所导致的异化劳动。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消灭商品拜物教。  相似文献   

20.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提出的“资产阶级社会的自我批判”内蕴着社会自我批判.社会自我批判的主体乃是社会,而现实的个人对社会的批判是社会总体自我批判的具体形式.作为历史活动,社会自我批判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发生.从对象上来说,马克思的社会自我批判以市民社会批判为旨归;从原则上来说,马克思的社会自我批判是“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统一;从内容上来说,马克思的社会自我批判是意识形态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从视角上来说,马克思的社会自我批判是规范性视角与描述性视角的统一.毋庸置疑,研究马克思的社会自我批判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