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合法性是影响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在学术史上,合法性研究包括规范主义和经验主义两个向度。规范主义强调合法性应来自于在政治中美好价值的实现、以及合乎法理的政治程序;经验主义认为合法性是民众事实上的政治认同,来自于政府绩效及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国的政治合法性来源十分复杂,包括程序合法性、绩效合法性及外在观念所导致的民众的政治认同等。在规范意义上,中国政治合法性的法理基础来源于历史合法性以及自下而上的政治体制改革;在经验层面,民众对中国政府绩效的正面评价提升了政治合法性;而政治社会化过程则对合法性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传统文化价值观、主流媒体建构塑造了人们的政治认同,互联网兴起则降低了政治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描绘与论证社会成员的共同愿景,建构与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感,影响着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行。在当今文化多元化格局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能为当代中国政治提供合法性支持、情感型归属与主体性确证,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本原性基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在多元文化冲突、西方文化入侵和文化话语权疲软下的三维危机呈现,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弱化的现实诱因。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焕发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活力,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是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重要进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前后翁文灏的政治心理变迁为中心来检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建构。新中国成立前后,翁文灏的政治心理变迁经历了几个阶段:勉为其难为国民党服务、认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学习经典建构政治认同、安居乐政增强政治认同。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与实践上体现出来的先进性,使翁文灏的政治情感逐步从国民党转向中国共产党。政治情感是政治认同的基础,基于此,翁文灏建构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4.
政党认同是政党政治的一般现象和普遍要求。由于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中国的执政党认同和西方国家的政党认同在概念和功能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中国语境下,本质上作为一种情感因素的执政党认同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因而在根本上影响到执政党的前途命运和现代国家建设的成败。因此,执政党必须通过利益满足、程序构建、价值共识、人格和政治道德塑造等途径或措施来扩大公众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儒学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的基础。然而到了清末,随着列强的入侵,西学的输入,加之内乱频仍,儒学出现了天道观念的认同危机、大一统观念的认同危机、纲常伦理的认同危机,由此导致了晚清政治的合法性危机,从而加速了清朝的覆亡。这一过程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必须创新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从而巩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制度权威是指制度的规则、规范等客体性要素,"嵌入"到主体的心理结构中,从而实现人们对制度的服从。制度权威的逻辑包括合法性、认同和权力强制三个方面,其中合法性是起点,认同是关键,权力强制是保障,三者构成完整的逻辑链条。现代政治是权利政治,制度的功能是分配社会资源、调节权利义务关系和承载价值规范,这决定了合法性是制度权威建构的逻辑起点。认同是指人们对于制度的规则和规范性要素,形成心理认同感和价值归属感,它是制度权威建构的关键。逻辑由认同走向权力强制,是由制度演化的内在规定性决定的,制度由内在制度向外在制度过渡的历史进程,也是认同逐步弱化的过程,这就需要引入权力强制。  相似文献   

7.
网络政治文化是网络政治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和价值支撑,网络政治行为往往直接映射到现实的政治实践中,并对政治认同产生深刻影响。政治认同是政治认同主体对政治体系进行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支持的过程,是个人、社会、国家在主导政治文化的引导下相互合作、协调发展的一种政治实践活动,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网络政治文化的多元化、碎片性、不稳定性等特性对政治认同主体、客体产生了分化、挑战与解构。网络政治文化视阈下政治认同的建构主要从培育理性的政治认同主体、构建适应型政治认同客体以及规范自治型网络媒介三个维度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8.
现代国家建构是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双重建构,其本质是国家主权性与国家合法性的二维建设。中国在现代国家建构之中,不仅存在着民族—国家建构与民主—国家建构的非均衡性,而且还存在着城乡发展的非均衡性,尤其是农村基层的民主、法治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国家政权认同在乡村社会遭遇合法性危机。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大力完善农村基层法治建设,增强国家合法性,是当下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红色记忆是人民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种政治心理叙事呈现形式,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国家认同结构存在着重要的影响。随着革命亲历者的逝去,国家有必要加强年轻一代的红色记忆建构,使之代代传承,强化国家认同,夯实国家政权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政治认同一般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把人们组织起来的重要凝聚力量。在筹建新中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广泛邀请各民主党派参与制定共同纲领、关照各民主党派的核心利益、继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党合作传统等多种模式来培育各民主党派对新生政权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政治认同。这种政治认同非常明确、坚定,对其后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影响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