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旨在从健康的完整意义出发,阐述了健康行为与生活质量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大学生健康行为与生活质量的基本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有的放矢地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升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格障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学生人格障碍的成因比较复杂,受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预防是减少大学生人格障碍的有效手段,自我调适是大学生人格障碍矫治的有效方法。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系列团体行为训练,改变其问题行为,通过美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时代变革 ,使健康教育的地位日益突出。大学生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新需求 ,走与国际接轨之路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教育体系 ,全面推进大学生健康教育 ,不仅有利于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水平 ,促进人类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健商是人们所拥有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的综合体现.对大学生进行健商问卷测试的结果显示:大学生整体健商指数不高,其中男生健商指数各部分均低于女生,城乡学生之间也有差异.高校应当要有目的地培养大学生的健商意识,帮助大学生获得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知识和方法,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逐步提高他们的健商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健康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学校育人工作、女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性别角色及健康状况等角度论述了加强女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联系教学工作实际,提出对女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刍议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人格是指个体人格良性发展的要素完备的状态。大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途径和方法为:多措并举,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强化健康人格的自我塑造功能;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社会性别教育对大学生健康观念的影响进行的研究发现,社会性别教育对大学生健康观念有一定的影响.社会性别教育能增强大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可让大学生对女性生殖健康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可加深其对两性关系的理性认识,从而让他们树立起科学理性的健康观念,并建立良好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贫困生作为占高校大学生总数五分之一的教育弱势群体,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关系着我国未来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高校贫困生的概况和人格发展特点进行了阐述,进而从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精神渗透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通过提出响应对策使贫困大学生能够在和谐融洽的校园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要建设全国一流健康城市,就是为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与健康需要和卫生健康资源不优质、不均衡之间的矛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健康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是新时代的新需求。要提高市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把成都建设成新时代全国一流的健康城市。  相似文献   

10.
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身体教育与精神教育相统一,它是完善理想信念、明确价值取向、追求快乐健康生活方式的文化载体和思想源泉。对当代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表现出的焦虑、抑郁、冷淡和自控能力差等不良的人格缺陷,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使他们从外在的身体到内在的人格,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更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