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的民主党派与宪政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组建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国宪法史上唯一的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克服的软弱性,屈服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  相似文献   

2.
民主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主题之一。自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进行着民主化改革的积极探索。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亚洲建立了第一个近代的民主化国家。中华民国政府也为中国民主化进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经济贫弱的中国,最终没能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指引下走向民主化。分析民国的早期民主化进程、体现出的特点以及失败原因,为今日中国的发展,促进中国的民主化改革能提供一定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清朝预备立宪的逆转使得辛亥革命的发生有其历史必然性;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推翻了延续两千余年的专制帝制,而且在中华大地上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奠定了民国的法统。法统一词是民国初期流行的政治术语,其义是指政府权力的法律来源或权力的法律依据,用以判别政权的合法性与正当性;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共同纲领》是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4.
戒严的历史     
在旧中国的历史上有过多次戒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9月)颁发的宪法大纲中明文规定:皇帝有“宣告戒严之权,当紧急时,得以诏令限制臣民之自由”。1911年3月1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第三十六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得依法宣布戒严。”同年12月15日公布戒严法,其中第一条规定:“遇有战争或其他非常事变对于全国或一地方须用兵备警戒时,大总统得依本法宣告戒严。”还规定,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各地司令官可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的思想具有历时态的变迁特质。在立宪政治与自由理论时期,李大钊从学理上集中探究了宪法与自由的关系,并形成了他的宪法自由观。李大钊以"民彝"作为其前提性的学术概念,开始构建其宪法自由观。李大钊通过对柏拉图政制理论、亚里士多德政制理论、《自由大宪章》、《权利请愿书》、《独立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天坛宪法草案》、《云南宣言》等进行理论考察,试图构建其所可欲的宪法自由观,即"善良之宪法"对自由的切实保障。对李大钊宪法自由观的"发现",是对李大钊整体思想"去遮蔽化"的一种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6.
《妇女共鸣》是由妇女共鸣社创办的刊物,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妇女运动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制定《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的国民会议,按照国民政府公布的《国民会议代表选举法》,妇女团体没有单独获得代表名额,因此女界掀起了一场争取代表权的运动.《妇女共鸣》积极为妇女团体争取参加国民会议的权利,质疑选...  相似文献   

7.
1912年4月,南京临时参议院迁至北京并经过改组,成为北京临时参议院。在民初的几个议会机关中,其存在的时间最长,议决的法律法规案也最多,其中的《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构成了第一届正式国会组建的法律根据,对民初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近代中国法制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对1912年《国会组织法》的内容作出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评述,对近代宪政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此次革命起义后不久,即1912年元月,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先生在发布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将中国“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列为对内五大“指导方针”中的两个最优先方面,至今已快90周年了。令我们引为欣慰的是,孙先生的遗言在祖国大陆已完全实现,不仅新疆和西藏都已实现统一,连长期被外国殖民者统治的香港和澳门亦已重归祖国版图。  相似文献   

9.
洪宪帝制的出现,并非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政治阴谋,而是多种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形成。从历史合力论视角分析发现,袁克定对帝制不择手段的激进推动,身边各怀鬼胎者针对袁世凯迷信弱点定制的各种祥瑞,列强围绕自身利益对帝制别有用心的怂恿,杨度为实现政治理想而对政治强人的找寻,书呆子古德诺不看国情的纯学理研究,这些客观因素激发并坚定了袁世凯对帝位的欲望,而新修订的《中华民国约法》又将袁世凯置于无人可以制衡的权位。这些互相交错的力量,产生出民国初年洪宪帝制的总结果。  相似文献   

10.
《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虽意味着清朝统治的终结,但其中“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一句所表述的“中国观”,不但继承了《大义觉迷录》的“中国”认同与“民族”认同,而且在维护清朝领土完整的同时,更从法理层面赋予了“中华民国”承继这一领土的合法性。这对此后中国人的“中国认同”以及“中华民族”认识产生了重要影响。唯此,所有中国版图内的人民对于自身“中国人”的定位,开始成为无须赘言的自明前提,《清帝逊位诏书》的重要历史意义由此凸显。  相似文献   

11.
《沪军都督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法律形式为上海军政府的成立提供依据,是孙中山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的"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主张的第一步,是比较典型的军法,是过渡到宪法的基础和发端。本文从《条例》颁布的历史背景、上海军政府成立过程、《条例》主要内容的规范分析及影响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民法,近代,从清末制定《大清民律草案》、到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制定《民国民律草案》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民法典》的正式颁布实施,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法制定的历史任务,为中国民法走向近、现代奠定了基础。中国近代民法制度的发展主要通过三种模式继受大陆民法制度:一是移植大陆法系法律制度;二是借鉴大陆民法制度改造中国固有民法制度;三是将继受的大陆民法制度与中国固有民法传统进行融合。通过上述方式,大量吸纳了欧陆近代民法制度,将中国法律纳入近代民法传统。  相似文献   

13.
为了配合目前学习和贯彻我国《公司法》,本期特刊登胡文涛老师撰写的《1946年“中华民国公司法”特点探析》一文,以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史尚宽是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者之一,中国民法第一人。史尚宽倡导“参以各国法例”、“准诸本国习惯”,其社会本位的立法思想及其理论和实践促进了中国物权法由传统到现代的成功转型。其参与立法的《中华民国民法-物权法编》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至今仍被大量引用,成为连接中国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国医大师李济仁先生是我国《内经》学科带头人之一,其《内经》教学经验曾受到高度的赞誉和评价。概括为“唯物辩证”法、辨异求同法、取类比象法、结合临床法、科研论证法、学术源流法、启发诱导法、由博返约法八大教学方法。在这八大教学法中,李济仁融合古今、结合中西、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把握了《内经》理论的精髓,从而“把最难懂的《内经》讲活了”。  相似文献   

16.
由中央党校董云虎等人编写、邢贲思副校长作序的我国建国后第一部大型人权编著《世界人权约法总览》,将于今年9月份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包括五编和若干个附录。第一编结合当前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从理论上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建立临时仲裁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并存,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临时仲裁作为国际商事仲裁中最早采用的方式,至今仍以其灵活、快捷、经济的优点而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国际上很多商事争议仍通过临时仲裁方式解决。我国1994年《仲裁法》只规定了机构仲裁,并未确立临时仲裁制度。随着我国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仲裁法》的弊端也逐一显现,其中对于是否应引入临时仲裁制度学者们众说纷纭。本文拟从我国商事仲裁的现状入手,就我国引入临时仲裁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加以分析,认为我国应借鉴各国国内立法及相关国际公约的规定,确立我国的临时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18.
赛珍珠的中国题材小说《闺阁》以一幅中华民国年间吴府的世俗生活场景,通过活生生的食事活动向西方读者阐析了中国食文化深邃厚重的内蕴:崇尚礼乐,顺应自然,调和阴阳,谨和五味,饮食有节,食养食治等,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风俗人情、审美心理、人生哲学以及生存理念,同时也客观地回应了西方人习来以久的东方食文化原始怪异的"他者"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赛珍珠知性、负责任的跨文化阐析理念。  相似文献   

19.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时九年之久方作出的"尤科斯诉俄罗斯"案仲裁裁决,其标的额之高创下史无前例的纪录,而今该裁决却被荷兰海牙地区的法院予以撤销,举世哗然。对本案仲裁庭管辖权的判定需要立足于对《能源宪章条约》第45条临时适用机制的准确理解。荷兰法院与仲裁庭对《能源宪章条约》是否能临时适用于已签署但尚未批准的俄罗斯这一关键问题上,采取了截然相反的立场。以"尤科斯仲裁案"为中心,从《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临时适用与条约解释的原理入手,分别就仲裁庭认定管辖权与法院撤销仲裁裁决的分析路径加以研判,对讨论国际条约对签署国的临时适用机制意义卓著。  相似文献   

20.
1995年《仲裁法》未授予仲裁庭关于临时措施的决定权,导致仲裁庭受到司法权的过度干预和监督.而随着仲裁实践的发展,在仲裁临时措施制度中增加仲裁庭作为决定权主体之一具有积极意义.2014年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通过的《自贸区仲裁规则》首次从实践层面突破司法权的“垄断”,授予仲裁庭关于临时措施的决定权,并得到了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认可.随后,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最新仲裁规则也同样做此规定.可见,在仲裁临时措施制度主体问题上,立法虽尚不能给予明确的指引,但仲裁与司法却已经开始寻求协同合作的可能性,并希望通过这种协作加速仲裁临时措施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