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政报》2006,(24):3-16
近年来,省委、省人民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经济体制改革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实践表明,改革滞后、体制机制束缚仍然是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深层次因素.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突破体制机制束缚.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进一步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为建设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根据党的十六大、  相似文献   

2.
2008年7月19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的台资企业永胜不锈钢有限公司视察。他对该公司董事长曹坤莲说:“企业还是要靠创新,要靠开发新产品、开发新市场,才能渡过难关重新谋发展。”“要多做你们能做而别人做不了的,就是靠创新。”当前,在国际经济形势严峻、成本上升、  相似文献   

3.
当今,企业如何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保持其生机和活力,已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面对已经到来的“细节经济”和“微利经济”时代,企业只有改变以往粗放的管理方式,在每一个细节上做足功夫,建立“细节优势”,才能保证持续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 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可持续发 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基于社会 发展规律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关系到民族生存和 发展的百年大计。 节约型经济是优化发展的经济 马克思说过,节约无异于增产。建设节约型 社会,要以发展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 济、绿色经济等为基础。否则,建设节约型社会 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要确保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单凭管理者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发挥高层管理团队的集体智慧,加强知识互补,建立学习型组织,促使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具备融通古今中外的人文知识、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才能增强不断创新的实力,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时代的节约型社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琦 《前沿》2010,(15):99-104
在当今世界,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共同问题,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全球正在步入低碳经济时代。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如何更好地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时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文献,从中分析了低碳经济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联系,详细阐述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低碳经济的辩证关系。最后,提出了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是利国利民的上善之为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节约型社会,最重要的是创建节约型企业。创建节约型企业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要在企业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人人都为建设节约型企业出力;其二,是要求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在生产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创建节约型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根本…  相似文献   

8.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余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加速了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受到极大鼓舞.其发展速度更为迅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党建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企业党建工作的难点。就此.笔者对弥勒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了初步调查,并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按市场经济模式建立的管理模式、运行体系、分配方式以及相关制度,使企业员工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多样化和时代化,使原有的那种脱离经济工作的空洞说教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因针对性差.不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扬企业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拼搏精神和创新精神而流于形式。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所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努力构建和谐共进的企业氛围。  相似文献   

10.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说过:“出产品之前先出人才,教育是现代经济下企业发展的杀手锏。一个天才的企业家,要不失时机的把培养和训练员工排在重要的工作日程,教育训练好员工才能让企业走向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发现,企业如果拥有一套完善而有效的培训体系,建立起自己的内训师队伍,不但可以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而且可以防患于未然,让自己的企业拥有稳定的梯队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刘俊 《人民论坛》2012,(23):232-233
北部湾经济圈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许多企业的进驻,如何引导企业走生态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是当下需要思考的课题。走生态型工业化道路应从企业规划、生产销售、建立企业文化等方面着手,让企业深刻了解生态文明,给企业贯彻生态伦理意识。只有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健康发展,才能给企业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
罗锋  黄丽 《岭南学刊》2011,(2):97-101
运用C—D生产函数法对佛山近30年来的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目前佛山经济增长仍处于投资驱动阶段,在金融危机;中击下,佛山经济转型面临资源匮乏、成本上升、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难题日益突出.应遵循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环节、以体制改革为根本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生存和持续地发展,就必须调动一切力量和积极因素,通过打破非公有制企业中“人才陷阱”的不利局面、建立学习型组织结构、实行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策略、制定持续发展战略、注重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利润最大化等措施,把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向一个新台阶。只有这样,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才会保持健康发展势头,国际竞争力才能得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有些媒体将“建立节约型社会”更多地定义为“个人保持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有些媒体则有意无意地将建立节约型社会与消费特别是高档消费简单对立起来,让人感觉在节约型社会里,消费是件不大正当的事情。其实.建立节约型社会从根本上说,是要着力构建新的节约型的增长模式和消费模式。就中国的现实而言,首先是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切实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5.
张晓凤 《思想工作》2009,(11):30-30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先进文化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文化对社会生产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机制、凝聚力、创造力等,已经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要想成为一流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企业.用先进文化武装企业职工,形成先进的企业文化,构筑强大的文化动力,对迈向市场经济的国有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企业走向市场以后,企业党组织如何与企业同步进入市场,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创造一个以企业党的建设促进企业经济超常规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京山县126家企业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些企业或大或小,或盈或亏,或享誉中外红红火火,或债台高筑、步履艰难。他们都用自身的发展经历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一条真理;企业党的组织只有敢于支持企业闯市场,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在充满竞争的市…  相似文献   

17.
关于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节约型社会既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制约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但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主观上和客观上的限制和障碍,只有通过改革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等战略措施,才能彻底地改变我国“高投入、高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与交流》2000,(2):17-18
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突飞猛进地发展着,全国上下抓经济建设的热潮正在形成、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正走在关键路口。在这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面前,纪检、监察工作与企业内部监督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也就给了纪检、监察工作如何探索、拓展企业内部监督、制约的思路创造了极好的机会。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只有努力做到以下“八破八树”才能使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中更好地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国再重化工业的进程加快,中国经济的资源约束负作用越来越明显。建立节约型社会,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继续教育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人们必须通过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不断地补充更新知识,才能应付职业和生活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